书城成功励志努力工作,不折腾
4815700000055

第55章

第12章“不折腾”,从自我修养做起 第1节内部不折腾,外部自从容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自是一种优游的心态,淡定从容。心态决定着你对外界的反应,内心“不折腾”,在繁杂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从容自在。

有个故事是说,两个在沙漠上艰难行走的探险者发现了一杯水,其中一个人高兴地说:“看,终于有一杯水了”,而另一个人却说:“怎么只有一杯水。”结果前一个人凭借着这仅有的一杯水顺利地走出了沙漠,而后一个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他筋疲力尽的倒下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获得的巨大差异。这是因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心态千差万别,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里做同样一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很小的差异指的是心态,巨大的差异指的是人生结果。其实只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就能真正立足岗位、准确定位,我们也才能从中得到满足,收获一份成就。

内部的“不折腾”是内心的平和,更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境界修养,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有这样一个关于推销员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母企业)曾雇佣了 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每名推销员的培训费高达3万美元。谁知,雇佣后一年内就有一半人辞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了五分之一。

该企业的老板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就向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因提出“乐观情绪在人的成功中的重要性”的理论而闻名的马丁?塞里格曼讨教,希望他能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于是,塞里格曼教授先对企业新招聘的15万名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用该企业常规进行的以智商测验为主的甄别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教授自己设计的对被测者乐观程度的测试。而后,对这些员工进行了分类的跟踪研究。

研究发现,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甄别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却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的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额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美国国际集团将通过塞里格曼教授的“乐观测试”作为录用推销员的一个重要条件。

世界总是凡人的世界,生活更是大众的生活。内部的“不折腾”来源于对人对事看得开、想得开,不斤斤计较生活中的得失。这样的心态,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我们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找一份希望,驱散心中的阴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会油然而生,我们的心情就会越过眼前的不快而重新变得轻松。

在某一个禅院里,刚过三伏天,院里的草地已经枯黄了一大片,徒弟于是就对师父说:“快撒些草籽吧,别等天凉了。”而师父却漫不经心地挥了挥手,说:“随时。”看看转眼就到了中秋,师傅才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疾起,草籽飘舞。“草籽被吹散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师傅说:“随性。”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师傅翻着经书说:“没关系,随遇。”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师傅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说:“随缘”。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和尚和师傅对外界变化有着不同的反应,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而师傅的心态却是成熟而理性的。师傅的理性与平常心,尤其值得患得患失、在狂喜与颓废之间震荡的职场中人深深思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什么位置,遇到的问题可能不同,但都会遇到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压力。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不分昼夜地加班、工作碰到困难、遭遇委屈、甚至是挫折连连,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职场人士往往会出现焦虑、急躁、慌乱、失落、颓废、茫然、百无聊赖等消极情绪,如果被这些情绪所缠绕,常常就会让人丧失对自身的定位,变得无所适从,大大地影响了个人能力的发挥,使自己的工作效能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能够顺其自然,保持一种“随时”、“随性”、“随缘”、“随喜”的心境,以一种从容淡定、“不折腾”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工作,成功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