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努力工作,不折腾
4815700000034

第34章

第7章第4节不乱翻烧饼,不做无效创新

时下,创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上至各级官员,下至一般的普通员工;不论是机关,还是企业,经常动不动就讲如何如何创新。诸如,不创新就不能发展,不创新工作就不能上水平,不创新工作就打不开局面,不创新企业就将亏损,等等。

创新是脑力劳动,是智力的较量和考验,而绝不是行动上的鲁莽。整天挂着创新的旗帜到处招摇,背地里却是随便折腾,这是创新吗?工作中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听不到客观的声音,胡乱折腾一番,这是创新吗?工作没有计划性,今天搞一套,明天搞一套,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创新吗? 这些所谓的创新是“无效创新”,除了给人们徒增“折腾”烦恼外,别无它用。

事实上,创新是寻找事物发展规律,艰苦探索的过程;创新更是一个谨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不断修正错误的艰辛之举。无效创新危害稳定的局面,妨碍发展的势头,对组织和个人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大家都知道是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总额占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比例是比较小的,相对于全美8万亿美元的住房贷款总额,次级抵押贷款总额为189万亿美元,所占比重为23%。应该说,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在金融衍生品上的“创新”。

次贷市场具有高风险性,次贷机构、投资银行对此当然了解。如果出现大批违约事件,放贷机构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巨大风险。因此,金融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即次贷“证券化”。在这个过程中,购房者的贷款被集中到一起,打包整理成一种次级贷款支持证券,再投放市场。购买这些证券的人们,将取得借款人偿还的本金和利息。

美国是一个提倡“创新”精神的国家,而美国的金融家将抵押贷款证券化,曾被认为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他们将次级贷款转化为许多与之关联的金融衍生品,其规模高达几十万亿美元,构成了一个庞大无比而又错综复杂的金融网络。这样,一旦上游出现问题,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投资者们面对“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新产品时,却发现:这种证劵由于评级高,属于低风险,回报却比同属高评级的国债或优质公司的债券高。顿时,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被吸引了过来。

终于,有一天,次级贷款环节发生了问题,“蝴蝶效应”便展示了其强大的威力,不仅美国,全世界都陷入了空前的金融危机中。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美国金融家们的“创新”之举,只不过这样的“创新”损失需要美国和全世界人来承担。

创新应该真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假创新和为了创新而创新。现如今有太多的所谓“创新”太虚太滥,纯粹瞎折腾。有的甚至把过时的甚至腐朽的东西当成创新,把别人不理解的东西作为创新,把明显脱离实际的思路看成创新。

创新是好事,但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创新”,那样只是瞎折腾,没有任何人能从这样的“创新”中得到好处和实惠。所以,不要动不动胡搞一通地乱创新;更不能嘴上说创新,实际上却是在折腾,这样的“创新”于发展无益,于组织或个人的利益也无益。

对于很多组织而言,他们不是不想创新,但创新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者脱离了组织发展的实际,造成了“无效创新”,这正是让很多组织走向了衰败的原因。

“旭日升”冰茶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当初一个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做成了一个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然而,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让人无法想象地滑向了“迟暮”的轨迹。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曾一度风光无限的“旭日升”,竟然成了人们心中的一道“蓝色记忆”。

“旭日升”之所以这么快就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管理层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可谓“功不可没”。

在企业内忧外患之时,旭日升给企业高层大换血,意在将原有的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向量化、标准化管理转变。据说,旭日集团当时引进了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个个是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少壮派高手,其中集团的营销副总经理还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做过销售主管。

把1000多名原来一线的销售人员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公司遥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公司垂直管理。

把旭日集团的架构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和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这些管理措施,不能不说是现代中国企业的一种创新之举,并且这些管理措施在国外的众多企业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些所谓的管理创新之举加速了“旭日升”的垮台。

事实证明,任何创新必须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之上。无效创新必然损害组织稳定,进而影响组织或个人发展。因此,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需要创新,但我们不需要“无效创新”。

有些人打着创新的幌子,借“创新”之名,行“折腾”之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经历太多的无效创新,似乎只要折腾点花样出来,就自诩为“创新”。创新的实质是要真发展、真进步,只有杜绝无效创新,才能减少无谓的折腾,组织和个人才能得到又快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