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中国青年的精神偶像——张海迪
【模范档案】
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中国残联主席。
【无上荣誉】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人生辞典里从来没有弱者两字
张海迪5岁时,一次突然跌倒,经过多家医院检查确诊,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以后的4年里,小海迪动过3次大手术,先后摘除了6块椎板,最后高位截瘫。因为脊背上重叠着很长的刀口,腿不能动,胳膊、脖子不敢动,原本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张海迪没有流泪,痛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无边的痛苦,把每一天都拉得很长很长。然而,坚强的张海迪把每一天都看做是新生,积极而勇敢地活了下来。当岁月的指针转到1991年,命运再一次与36岁的张海迪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她被确诊为鼻癌。为了防止打麻药导致癌细胞扩散,医生建议手术时最好不使用麻药。张海迪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这次手术,是她经历过的第六次大手术,而且是在没有使用麻药的情况下施行的。锋利的手术刀和尖细的针在她的皮肤中穿过,鼻子那么小的一块地方,缝了40多针。张海迪说:“从手术室出来,我的手冰凉,还有些发抖,但是我没有喊叫一声。我知道,如果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去,我不会做叛徒,因为我能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痛苦。”手术后不久,她一边化疗,一边考取了研究生。1993年,她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拿到学位的哲学硕士。
她关于“最后”的食言
张海迪从小便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一所学校能够接受她。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张海迪以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鼓舞自己,用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同病残作顽强的斗争。同时,她勤奋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她自学完成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并学会了英、日、德等多国语言。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2002年,她的30万字长篇小说《绝顶》问世。这部小说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2002年的《绝顶》出版后,张海迪说,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了。但不久她就食言了,她又一次顽强地拿起笔,开始新的创作。近五年的时间,她战胜残疾和骨折的痛苦,几易其稿,最终完成了一部长达三十多万字的小说《天长地久》。这本书在2007年出版后连连获奖。
也许在张海迪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最后”这个词语,而只有大写的“奋进”。
中国青年的精神偶像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15岁时,张海迪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她总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自己。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当看到当地农村缺医少药,农民常受病魔折磨时,张海迪开始自学针灸,经常拿自己的身体练习。她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张海迪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被群众誉为“80年代的新雷锋”。
1981年,山东画报社记者李霞听说了一个叫“玲玲”(张海迪小名)的姑娘的故事,并把故事告诉了新华社山东分社的记者宋熙文。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宋熙文的稿子,题目为《瘫痪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团火》,全文1100余字。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以及张海迪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从此,张海迪名噪中华,被誉为当代保尔。同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邓小平等领导人先后为张海迪题词。张海迪热潮席卷全国,她成了亿万国人的精神偶像。
【精神传递】
张海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更热爱事业。是什么力量使张海迪能创造出如此奇迹?那就是她有远大的目标和追求。她说:“我还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没有实现,只要我还有一分钟能够学习和工作就绝不能放弃只有一次的生命。”她的爱人王佐良说,和张海迪生活在一起,一点也不会感到她是一个残疾人,她比健康人还有魅力,她每天都有新思想迸出来,是一个不断创造的人。学习张海迪,不仅要学习她的自强精神,还要学她这种不断追求新成就的超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