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茁壮成长的智慧
48149900000024

第24章 善于与人合作(3)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由此可见,组合起来后的力量是无穷的。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人到天堂和地狱参观,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堂和地狱里的人都坐在同样的桌上,用着同样的餐具,吃着相同的饭菜,但是,天堂里的人满面红光,精神愉快;而地狱里的人却面容憔悴,精神萎靡。

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这个人无意中发现,天堂和地狱里的人用来吃饭的餐具都是二米长的勺子:地狱里的人用勺子盛了丰盛的饭菜给自己吃,但是,由于勺子柄太长,怎么也吃不到勺子里的饭菜;而天堂里的人呢?他们舀起饭菜不是给自己吃,而是给别人吃,这样,每个人都乐于把自己勺子里的饭菜给别人吃,每个人都吃得红光满面。

原来,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合作。天堂里的人个个愿意与他人合作,生活过得非常美好;而地狱里的人,个个非常自私,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只想到自己,结果过得非常凄惨。

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合作的力量总是大于每个部分的总和。可惜的是,中国人的合作精神非常的差。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因此,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有交往与合作习惯的人,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外向的人。外向的人往往能够自觉地与人交流,做事的时候也喜欢询问他人,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外向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这种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才能完成,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有一位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特地上了一堂有意思的课。

在这堂课上,老师先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伸出自己的手,分别谈一下每根手指头的优势和长处。这位学生说道:“大拇指可以用来赞扬别人,食指可以用来指示事物,小指可以用来勾东西,中指可以……”不等这位学生说完,台下的学生纷纷帮他说了许多每个手指的其他优势。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拿出一只玻璃杯,只见玻璃杯里面有几个玻璃球。老师对大家说:“现在,请你们把玻璃球从玻璃杯里取出来,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你们可以用你们认为最有本事的那个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记住,只能用一个手指。”

孩子们的热情被老师鼓舞起来了,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走上去,用他们的手指去取玻璃球,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玻璃球就是取不出来。孩子们个个很着急。

这时,老师再次对孩子们说:“好了,你们可以邀请另外一个手指与原来那个手指合作,一起来取玻璃球。”这次,孩子们个个把玻璃球取了出来。

活动做完了,老师对孩子们说:“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了,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人与人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也玩一些类似的游戏,比如,家里的大床需要挪位置,父母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先来试试,孩子肯定是搬不动的,这时,父母就可以适时对孩子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与之一起搬动这床。再比如,玩游戏时,不与孩子配合,让他一个人玩,他就会体验到一个人玩的无趣,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这也能让孩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总之,父母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当中的一切机会教育孩子。

2.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

成功的合作可以让孩子产生良好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进而促进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一位老师在讲授《竞争与合作》一课时,让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

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三个啤酒瓶,每个酒瓶里面放入两个比瓶口略小的玻璃球,这两个玻璃球都是用绳子拴住的。

然后,老师请了六位同学进行游戏。六位同学分成三组,每两人为一组。他们每人抓住一条绳子,当老师喊开始的时候,每个人必须在三秒钟内以最快的速度将玻璃球拉出来。

老师刚喊“开始”,三组同学都行动起来。但是,三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第一组的两个同学都想自己先拉出玻璃球,两人都拼命拉绳子,结果,绳子被拉断了,两个玻璃球还是留在酒瓶中。

第二组的两个同学也想自己先拉出玻璃球,但是,他们不如第一组的同学那样使劲,结果,两人没有把玻璃球拉出来,却把酒瓶子拉起来了。

第三组同学在规定的三秒钟内,一前一后地把两个玻璃球拉出了酒瓶。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我考虑到玻璃球的直径比瓶口只小一点点,如果两人同时拉起,必然会卡在瓶口而无法出来。所以我想让他先把玻璃球拉出来,然后我也就可以顺利地把玻璃球拉出来了。”

这位同学深深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必然会更加注意与人合作。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置诸如此类的合作竞赛,让孩子们尽力通过合作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们一时没有完成任务,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一定要达到现实的目标,虽然有些合作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同时,每个参与者都感到非常愉悦,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合作。

3.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不少游戏是集体进行的,许多孩子分成几组,按照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争胜负。这时,同一小组的孩子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取胜。如果孩子自以为是,不顾别人,其他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他一起玩,他就会感受到不合作的滋味,从而想方设法与其他人去合作。

日本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日本的体育教育中,个人项目很少,基本上都是集体项目。因为日本人希望通过集体性的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合作的精神。

其中有一个叫“人工桥”的游戏是这样的:

全体学生弓着腰,拉着手,形成一个人工桥,其他学生就在这个“人工桥”上踏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做桥的孩子们都弓着背,让自己小组的选手往上跑,一个接一个地。跑过后的孩子则在队伍前面弓下腰,再来充当人工桥。这个游戏需要较强的合作精神,每一个做人工桥的孩子都要站得牢,才能让其他孩子从自己的背上跑过去。

也许父母会心疼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踩,但事实上,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却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

4.教孩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人与人之间,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许多父母总是教孩子与人竞争,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他人。确实,竞争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有一次居然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他的父亲意识到孩子缺乏竞争精神,于是对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你已经是最后一名了,你再也不会退步,而是只会进步了。只要你找一个竞争对手,你就能慢慢赶上去。”然后,这位父亲教孩子找一个比自己的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并努力去赶超他。结果,孩子暗暗努力,很快超过了这位竞争对手。在孩子成功后,父亲又叫孩子找一个学习成绩更好一些的竞争对手,这样,孩子又开始了暗暗努力,结果也成功了。就这样,这个孩子靠不断竞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高兴的是孩子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种片面强调智力竞争,忽视合作精神培养的现象是很有害的。事实上,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会与人合作,对其将来非常不利。

美国一位经纪人、谈判高于斯腾伯格认为,只要你有合作的精神,对手往往可以成为朋友。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认为化敌为友的办法主要有:

(1)与分享自己价值观的人密切合作;

(2)尽可能多地向对手学习;

(3)创造一个合作而冲突的气氛;

(4)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不畏惧;

(5)学会聆听,习惯于沉默,避免妥协折中;

(6)绝对不要将一个看来要失败的争论推向极端;

(7)发展关系,而不是征服。

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端正竞争心理。竞争目的主要在于实现目标,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的同学。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学作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一味地把他人当成竞争对手和敌人,不顾一切地对立他人。这种思想是不健康的。

同时,父母要教给孩子与人合作的技能,教育孩子考虑集体的利益,学会在关键时刻要约束个人的行为,牺牲个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缺乏这种意识或者精神,与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