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启迪成功的哲理
48149400000018

第18章 智慧超群(1)

成为有敏锐观察力的人

我们必须学会用新颖的眼光看待世界,观察那些就在我们周围的机会,并同时洞察未来,探寻将来的机会。

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烧开水后的壶盖跳动……这些似乎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因此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无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有一个小镇叫做温特芬,它周围都是农地。这儿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完全不能吸引游人的地区,因为它与世隔绝,既无海滨,又无高山,只有一些微微起伏的小山,山谷中有一些小湖,此外还有一片丝柏丛生的沼泽地。

但是自从理查德·丹尼斯来到了这个地区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丹尼斯是怎样做的呢?他用一种别人未曾使用过的眼光看待这片丝柏丛生的沼泽地。丹尼斯买下这块沼泽地的一部分,用篱笆把它围住,把它创办成世界著名的丝柏花园,曾有人出价15万美元,购买这块土地,但遭到丹尼斯的拒绝。

当然,这事并非像所说的那样简单,丹尼斯曾经认识到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丹尼斯知道,只有通过广告形式才能把公众吸引到这么荒凉的地方来。但是广告耗资巨大,所以丹尼斯就只好做简单的广告。他首先参与大众摄影事业。他以丝柏公司的名义开设了一家摄影器材商店,向旅游者出售胶卷,然后教他们如何拍摄花园的特殊镜头。他雇请技术高超的滑水运动员,请他们进行精彩复杂的表演。这时,他用高音喇叭向公众宣称他们应当用什么样的相机框架拍摄这些动作。这些旅游者带回去的精彩照片就给丹尼斯做了最好的广告宣传。

丹尼斯的观察是一种创造性的观察,为了能够获取成功,就有必要发展这种观察能力。我们必须学会用新颖的眼光看待世界,观察那些就在我们周围的机会,并同时洞察未来,探寻将来的机会。

今天大街上流行的牛仔裤的产生得自于140多年前淘金者的一句话。当年美国的淘金热将许多有发财梦的人们吸引到了西部,1850年,利瓦伊·施特劳斯还是一名商贩,随淘金者来到西部经营帐篷等淘金者需要的商品。一天,一个淘金者抱怨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结实的裤子而不是别的东西。利瓦伊灵机一动,请裁缝用做帐篷的帆布缝制了一批裤子,由于其结实耐穿受到了矿工们的青睐,滞销的帐篷变成了畅销的裤子。三年后,他集资成立了“利惠”牛仔裤公司,并依据矿工劳动特点不断改变裤子面料和样式,最终形成了特有的风格,100多年后的今天,“利惠”公司已跻身于世界大公司的行列。

施特劳斯的发迹主要得益于对信息的敏捷反应,当别人还只是停留在信息表面时,他已经窥测到了其背后的无限机会。

希望成功,却又不知怎样做才能成功,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年轻人,充满热情,却又缺乏经验,那么可以从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灵感。

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的父亲是个酒商,每次他只需用手敲敲酒桶,就能知道酒桶内有多少酒。奥恩布鲁格想,人的胸腔和酒桶相似,如果用手敲击,不是也可以诊断出里面是否有毛病吗?经过反复实验,他发明了叩诊,这在医疗设备落后的100多年前不啻是一项创举。

敏锐的眼光不仅是要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还要学会从不同的领域进行知识“迁移”,假如奥恩布鲁格没有联想到胸腔与酒桶的相似之处,也就没有医学上叩诊的诞生了。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着。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人。

刘邦起兵后,萧何担任他的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未有一次令刘邦失望。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那样忙着抢掠财物。刘邦当上汉王后,请萧何担任丞相。其时,项羽和一些诸侯杀死秦王子婴,烧毁咸阳城,然后扬长而去。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获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图、书籍等资料的缘故。

刘邦入关后,在张良的劝谏下,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灞上,以待项羽等各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集团还实施了一系列极有远见的政治措施。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宣告说:“父老们,你们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规定,如果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有相聚谈话的,就是犯弃市死罪。我,和诸侯有约,先入关的,就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当为关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盗,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废除。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不迁动。”

秦国人听了约法三章大喜,争先持牛羊酒食献给沛公的军士。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所献食物,民众们更为喜悦,惟恐沛公不做秦王。这些安民措施,为刘邦争得了民心。对于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做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功者需要站得高、望得远,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预见它的发展趋势。而且事物是多变的,要根据其时间、地点不同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各利益的差异来做出战略决策。这需要有统率全局的战略头脑而成为有口皆碑的人物。天玄子说:“就事计事,就事理事,因事策划,因事立功的人是行为谨慎的人,不是深谋远虑的人才。有深谋远虑的才能,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理事于未形之中,决策于末萌之中,立功于未知之中。一个人策划出的谋略,令天下人都看得出,识得破,那么,这个谋略就不是上等的谋略,这个人才就不是上等的人才了。图谋大计的人,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见识,有详尽周全的措施。”

有几十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几十年的事业;有千百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千百年的事业。只争一时之得失,只料一时之成败,逞强好胜于一地,作威作福于一方,不是见识远大、功德圆满,它只能祸害自己,贻害后代。

齐国太霸道,周公料定它以后必将出现篡位弑君的大臣,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卫国太软弱,季子料定它以后必将灭亡,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吴国破楚进人郢都,逢滑料定以后楚国必将收复失地,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孙策自视过高,好诛天下英雄豪杰,郭嘉料定他以后必将死于匹夫之手,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这都是知人所不能知,见人所不能见的大智慧。有大智慧,就能深谋远虑,就能料事如神。有大智慧,就能先知先觉,就能识见远大。

策划能力成大事

读古看今,我们在现代的商业战场上,更应该具备卓越的策划能力,用来创造一个新的格局。成大事者要杜绝在时间上的损失,积极努力地创造一个好的策划方案。

成大事的根本在于靠谋略取天下。谋略也就是策划,成大事者必须善于用谋。古代哲人管子认为,决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三项是:则、象、法。只有掌握这三项,你在决策过程中才有法可依。这里所讲的正是对策划能力修炼的基础。

古书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就是不循旧轨,超常思维,反常用兵,使对方惊骇,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心理态势。“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不意就是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办法,对其进行进攻。出奇密切地联系着不意,相辅相成,出奇可达成不意,要不意则多半要出奇。

孙武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谋略对抗之中,出其不意的谋略运用不胜枚举。

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杜佑注:“正者当敌,奇者从傍击不备;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又如《百战奇法·奇战》:“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膑兵法·奇正篇》云:“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又云:“发而为正,其未发者为奇也。”“正”是指一般的,正常的;“奇”是指特殊的、变化的。孙武认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相生”、“奇正之变,不可胜穷。”按照孙武的想法,只有能够随情况而变换奇正战法,多方变化,善出奇兵打败敌人的将领,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他强调“示形”、“动敌”,认为这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奇正”在战术运用上,大体可包含以下内容:在作战部置上,担任守备任务的为正,担任突袭的为奇。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击的为正,迂回侧击者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在作战方法上,一般战法为正,特殊战法为奇;常法为正,变法为奇等等。战争史上,“出奇制胜”这一谋略被广泛采用,精妙战例数不胜数。

公元前718年,郑国进攻卫国,燕国出兵救援,与郑国军队交战于北制(今河南荥阳县境)。郑国以三军部署在燕军正面,另一部分兵力偷袭燕军侧后,燕军只注意了正面防备,背后遭到了郑军的突然袭击,结果大败。

如果说仅靠偶然或侥幸就要谋士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出人意外、出奇制胜是优秀谋士谋略的一大特点,而他们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见识预见了人之未见之事,从而提出常规之外的方法,从而高人一筹、常操胜算。

例如,在元末反元斗争中,朱元璋想麾军北伐消灭元朝。但湖广有陈友谅,浙西有张士诚,他们经常侵扰朱元璋的根据地,因此必须先消灭陈、张,稳定江南根据地,然后再北上灭元。

但陈、张在当时都是很强大的割据势力,而且互相结援。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解决这两股势力呢?为此朱元璋特意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在会上许多人都主张先攻张士诚。刘基献策说:“以兵力而言,陈悍于张,以战事而言,张繁于陈。若以常情论,应当全力先破软弱、疲惫的张士诚。何况张士诚的腐败程度已远远超过了陈友谅,而且此人一向无大志,只图自守,确实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陈友谅却与张不同。他雄心勃勃,锐意进取。我若急攻张士诚,陈友谅必来救援,两人合兵,于我不利。反之我军急攻陈友谅,张士诚则未必骤然来援,这样我们便可避免两面受敌。陈氏灭,张士诚便是我囊中之物了。”

这里,刘基不仅把强弱对比,难攻易攻的角度考虑在内,还把张、陈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也考虑了。

也就是说,他比别人考虑得更深、更周全,因此他提出了看似超出常情,而其实是更符合当时敌情实际的战略策划。

于是,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意见,终于消灭了张、陈割据势力,进而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善于抓住敌人思维空隙是运用这一谋略的关键。如果行动全在敌人意料之中,也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之法,多出于常规、常法、常识之外。韩信暗渡陈仓,就是正确选择了出其不意的策划路线。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出出其不意战略策划的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事例总能读之引人入胜。如《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就是别具一格的高明策划。

书中写道:孔明兵出祁山,连战连捷,所向披靡,造成关中的紧张局势。魏主曹睿不得不“御驾亲征”,率军前往长安,抗拒蜀军。当时,出任新城太守的原蜀军降将孟达,由于既没有被曹睿重用,又被“朝中多人嫉妒”。所以便想乘曹魏后方空虚之际,举兵谋反,直取洛阳再归降诸葛亮。

孟达此举若能成功,必将会与诸葛亮形成对曹魏前后夹击的战略态势,陷曹魏于完全不利的境地。与此同时,曹睿为了抗蜀的需要,重新起用正在宛城住闲的司马懿。

孟达谋反的消息,被即将去往长安的司马懿得知了,在这危急时刻,他当机立断,自作主张,一方面令大军向新城进发,并传令“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另一方面,他又派参军梁畿赍乘轻骑星夜先一步赶往新城,“教孟达等准备征进,使其不疑”,并制造司马懿大军已“离宛城,往长安去了”的假情报。

孟达果然中计,丝毫未加防范。结果几天之后,司马懿率大军突然出现在新城城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平定了这场叛乱。

战争史表明:军事上取得很大效果的战争多是在敌人失去戒备或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取得的。司马懿克日袭孟达一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要想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隐蔽作战企图。袭击孟达一战,司马懿在这方面干得十分漂亮。当他得知孟达企图谋反的消息后,采取了一系列欺骗麻痹的手段,使孟达自以为得计,疏于戒备,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创造了条件。

如果想为突袭行动争取到极为宝贵的时间,就必须做到根据敌情果断灵活地实施指挥。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行动神速是实现出其不意的重要条件。但对一支军队来说,神速的行动,并不单单表现在部队的行动能力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军事指挥员当机立断的决策水平上。

当时司马懿刚刚被起用,身在宛城并非朝中之臣。按照规矩,采取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必须“写表申奏天子”,待奏准后才可行事。

孟达也正是这样判断这个问题的,他认为“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来回要费去月余时日,这就可以使自己从容地做好迎敌准备。但聪明的司马懿并没有死搬教条,他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在事关安危的决策问题上,敢于先斩后奏,毅然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结果,使原先企图乘虚直袭洛阳的孟达,反被司马懿这一突然袭击打得昏头转向。这一仗,真可谓是以快制快、先机破敌的典型战例,体现出在关键时刻,军事指挥员随机应变、决断行事的重要价值。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有趣现象,就是数学计算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定量分析在正确的战术指挥中占有一定地位。

孙子曾说过:“多算胜,少算不胜。”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数学计算只有在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反而会推算出与实际相反的结论来。这次作战,孟达对司马懿作战的行程和时间,进行了具体的换算:

宛城至洛阳八百里,宛城至新城一千二百里。

孟达的计算公式是:800×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