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原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八月一日①,过烽火矶②。南朝自武昌至京口③,列置烽燧④,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⑤,嵌岩窦穴⑥,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⑦,高百余尺,丹藤翠蔓⑧,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⑨,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⑩。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注释
①八月一日:宋孝宗乾元六年(1170年)八月一日。
②矶:突出江边的小石山。烽火矶:即下文所谓“列置烽燧”的江边小山,在安徽安庆西长江边。
③武昌:治所在今湖北鄂城。京口:今江苏镇江。
④烽燧(suì):古时报警的烟火。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⑤“抛江”句:是说船驶离江中航道,靠近烽火矶下运行。
⑥嵌(qiàn)岩窦穴:在矶石岩壁上镶嵌着许多小洞。“窦”,小洞。
⑦杰然:特异的样子。
⑧“丹藤”三句:意谓红红绿绿的藤蔓攀附在山石之上,如同宝石装点的一座屏风。
⑨潦:雨水、积水。这里特指夏天雨水多而上涨的江水。
⑩杜老:唐代诗人杜甫。所引的诗句见其所作《次空灵岸》,诗意谓幸亏船行得慢,才得详观沿途的美妙风光。
澎浪矶:在江西彭泽西北长江南岸,隔江与小孤山相对。小孤山:在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屹立不倚,故曰孤山,为与大孤山相区别,故称小孤山。又“澎浪”谐音“彭郎”“小孤”谐音“小姑”,加以二山相对,因此在民间产生了小姑嫁彭郎的传说。下面陆游所引苏轼的诗句及相关考订,都是针对这个传说而发的。
舒州宿松县:今属安徽。“舒州”,是北宋地名,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南宋时更名为安府路。
戍(shù)兵:防守的士兵。
金山:在江苏镇江,原突出江中,现因沙涨已与江岸相连。焦山:与金山相峙。落星:山名,在江苏南京市。以上三山,均为长江沿岸的名山。
巉(chán)然:高耸险峻的样子。
信:确实。造化:某种创造化育万物的神秘力量。尤物:最突出的东西。
发挥:在这里是映衬的意思。
麓(露):山脚下。
“额曰”二句:谓庙前匾额上写的是“惠济”,庙中供奉的神为“安济夫人”。
绍兴:宋高宗的年号,共三十二年(1131年—1162年)。
张魏公:即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张浚,封魏国公,故称。
营葺(qì):建造修补。
江州彭泽县:今江西彭泽。
“昔人”句:这是苏轼的诗句,意谓船上的商人不要放肆轻狂,小姑已于前年嫁给了彭郎。“估客”,外出经商的人。“漫狂”,放肆轻狂。苏诗是警告行船的人不要亵渎神灵,否则会受到惩罚。
泊:停船靠岸。沙夹:地名。
都昌:今江西都昌。
徙(xì)倚:漫步徘徊。
俊:英俊。鹘(hú):一种鹰类猛禽。搏:攫取。
庙祝:神庙中管理香火的人。
俄:一会儿。霁(jì):雨过天晴。
彭蠡(lǐ)口:彭蠡湖水注入长江的地方。在今江西湖口。彭蠡湖是鄱阳湖的古称,在江西省北部。
太白:唐代诗人李白的字。所引诗句见《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庐山:一名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鄱阳湖、长江之滨。大孤:山名,在鄱阳湖出口处,横扼湖口,孤峰独耸。
西梁:山名,在安徽和县境内,临长江北岸。与南岸东梁山隔江对峙。
江西路:宋代江南西路的简称,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辖境相当今江西鄱阳湖、鹰厦铁路以西全部及湖北阳新、大冶等县。
引绳:拉直一条绳子,比喻界限分明。
江州:州治在今江西九江市。
德化县:宋置县名,今废,其地当今九江市。
柴桑:在今九江市西南。栗里:在今九江市西南陶村西。东晋诗人陶渊明家乡是柴桑,曾移居栗里。其地:属于德化县地。
奉化军:南唐军镇名。节度:唐代节度使为朝廷委任持节调度一地区军事的使臣,这里用作动词,意谓管辖。这句谓德化在军事上,南唐时归奉化节度使管辖。
今:指宋朝。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一说定江军在江西西北部修水以南一百五十里处,北宋设置。这句意谓如今归定江节度使管辖。
东坡先生:称苏轼。赪(chēnɡ):红色。
湓浦:即湓水,又称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至九江市西,北入长江。
是:指这一天。
首尾:等于说“前后”,总共的意思。
溯:逆流而行。
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绝妙佳句
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