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有《唐英歌诗》三卷,明汲古阁刊本。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原文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艳出墙头①,墙外行人②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③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④烟笼日暗神州。
注释
①“一枝”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化用。
②墙外行人:指作者自己。
③暝:日落,天黑。
④澹:恬静、安然的样子。
赏析
杏花开放正值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是说诗人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是说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则是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绝妙佳句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原文
卖花翁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①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着春华②。
注释
①许史:西汉宣帝时的两家外戚。此处借指权贵豪族。
②“惆怅”二句:东风有无处诉说的惆怅,因为野外见不到艳丽的春光。
赏析
赏玩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旧社会里耽玩花朵又往往形成富贵人家的特殊嗜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样的风气。白居易有《买花》诗,真切地反映了这种车马若狂、相随买花的社会习俗,并通过篇末“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评语,对贵家豪门的奢靡生活予以揭露。吴融的这首《卖花翁》,触及同样的题材,却能够不蹈袭前人窠臼,别立新意。
“和烟”二句交代出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二句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如今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又是何等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又能到哪里去申诉呢?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这首诗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得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的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以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的灵活性。
绝妙佳句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着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