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酒
48147400000027

第27章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徙居济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她的父亲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所谓“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后来也入了“元祐党籍”,受到牵连。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精通金石书画,她早年与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研究。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病逝,她孤身一人辗转流徙于江浙一带。晚年处境悲苦,据说曾改嫁,不久即离异。享年至少73岁。

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前期词清新活泼,充满对生活的热爱。经靖康之变,流落南方后,身逢乱离,国破夫亡,词风苍凉凄咽,充满忧患感伤,并寓故国山河之恸。其词情真意淳,擅长白描,善用口语,清雅秀洁,炼字、炼句、炼意均能出于自然。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李调元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其《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全宋词》存词四十七首,断句数则。

她也擅长诗文。早年曾有“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之句,比喻新奇,曾受到晁补之的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她的诗以感慨深沉,情意真切见长,语言或雄放或清健,都有自己的面目。其父李格非论文主张“字字如肺肝出”,这大概对她有一定影响。作为女作家,不只在宋代(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其天份和才情都堪称第一。

原文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①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③,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译

①瑞脑:一种香料,即瑞龙脑。

②金兽:兽状金属香炉。

③纱橱:指纱帐。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重阳”或“九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

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就酌,醉而后归”(《续晋阳秋》)。

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据伊世珍《嫏缳记》载:易安以此词寄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传闻未必可信,但这三句确言他人之所未能言也。

绝妙佳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原文

醉歌

读书三万卷①,仕宦②皆束阁③;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④。

不得为长虹,万丈扫寥廓⑤;

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

战马死槽枥⑥,公卿守和约;

穷边⑦指淮淝⑧,异域⑨视京洛。

於乎⑩此何心,有酒吾忍酌?

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心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

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

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

壮心埋不朽,千载犹可作。

注译

①三万卷:形容书极多,非实数。

②仕宦:做官。

③束阁:捆扎放在高阁,弃置不用。

④锷:剑锋。

⑤寥廓:辽阔,指天空。

⑥槽枥:马槽,马棚。

⑦穷边:最远的边界。

⑧淮淝:淮水,淝水。

⑨异域:外国地区。

⑩於乎:即“呜呼”,叹息声。

敛:收敛。

给:足以。

唯诺:应答。

少:稍。

差:稍微,比较的。

作:起。

赏析

绍熙元年(1190年)夏作于山阴。诗人借醉中作歌吐尽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又痛快淋漓地严斥了苟且求和,不思夺回河山的公卿大臣。

绝妙佳句

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