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创造生活
48139700000075

第75章 对”怪物“的观察报告

去年五月份的一天,张婷同学从家里带来了四只奇怪的小动物,说是她爸爸在一座寺院附近的水沟里无意间捉到的。

这四只小动物是装在水瓶里的,它们的外形、大小都和小壁虎很相似,背部皮肤呈黑色,比较粗糙,腹部有黑橙相间的斑纹,尾巴又扁又长。它的眼睛长在头项上,眼睑凸出来也可以缩回去。眼睛下有两个小孔,那是它的鼻子。它的嘴巴张开来的时候很大,能看到里面的细小牙齿。四条腿上各有五个脚趾,每个脚趾的脚底心上还有一个白色的小点。另外,我们还发现它的两个前脚和身体连接处各有一个橙色的小点。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怪物“呢?问了许多人,他们也只是好奇,没有人认识这些小动物。我们三位同学一起找到了教自然的汪老师。汪老师带领我们上网查找,才得知它们是一种比较稀有的两栖动物,学名叫东方蝾螈,但关于它们具体生活习性的介绍却很少。在汪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决定尝试观察它们。

我们把它们的新”家“安排在自然仪器室的小水缸里。水缸只放一半水,中间摆放几块露出水面的大石块。我们隔一天给它们换一次水,在每天的晨读前、中午、下午放学后连续观察三次,并做好记录。

它们到底吃什么?这是我们一开始就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根据它们是在水沟边被发现的情况,在水缸里分别放入10条小鱼苗、10只死蚊子、10粒米饭、10只不知名的小虫子,并连续观察了5天。

具体情况整理如下:5月26日5月27日5月28日5月29日5月30日小鱼3条被咬1条被咬2条被咬2条被咬1条被咬蚊子消失消失消失消失消失米饭缺少2粒缺少4粒缺少4料小虫子缺少1只缺少3只缺少2只缺少4只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它们主要吃蚊子和小虫子。它们对活着的小鱼很感兴趣,几条小鱼都是尾部被咬残缺后死亡的,但又从来没有整条消失过,这说明小鱼并不是它们的主要食物。至于米饭,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没能引起它们的兴趣。

在几天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些小家伙在水里能呆很长时间。它们沉在水底的时候难得动一下,可呼吸时动作却非常快。一开始,它们只是静静地趴在水底,尾部微微有些晃动,突然,尾巴剧烈摆动,身子笔直向上,头稍稍露出水面吐出几个小泡泡后又迅速进入水中,这一连串的动作只是刹那间的功夫。

那么,它们隔多长时间才会浮上水面呼吸一次呢?6月2日中午,我们选取其中两只进行了耐心观察,得到了一些具体数据:第一次呼吸第二次呼吸第三次呼吸第四次呼吸第一只1∶22~1∶35(13分钟)1∶35~1∶49

(14分钟)1∶49~2∶03

(14分钟)2∶03~2∶18

(15分钟)第二只1∶20~1∶34

(14分钟)1∶34~1∶50

(16分钟)1∶50~2∶02

(12分钟)2∶02~2∶17

(15分钟)

这些数据表明,它们的呼吸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呼吸间隔时间大约是14分钟左右。它们有时候也能在没有水的石块上呆上很长时间,后来我们了解到这种两栖动物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通过皮肤呼吸。它们的皮肤薄且湿润,上面覆盖一薄层叫黏液的物质。皮表下还有许多血管。氧气在黏液外衣中溶解,并从这里进入皮下血管。

6月4日早晨,我们发现少了一条东方蝾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寻找,终于在仪器室墙角边的缝隙里找到了它。我们惊奇地发现,它从洞里爬出来的时候速度非常快,这真出乎我们的意料。

它们在陆地上究竟能爬多快呢?我们在仪器室门口的水泥地上做了一次有趣的观察实验。刚开始,我们的观察失败了,原因是它们在爬行时的路线总是弯弯曲曲的。为了能准确测量出它们的爬行速度,我们找来细绳、粉笔、卷尺、闹钟等工具。在仪器室的水泥地上,一位同学用木棍赶它们快速前进,另一位同学用粉笔沿着它们爬行的轨迹画下记号,在规定的30秒时间结束后,再用细绳覆盖在粉笔印迹上,最后拉直读数计算出它们的爬行速度。我们选取其中的三条差不多大小的东方蝾螈做了实验,每一条反复做三次,最后得出它们在规定时间内爬行的平均长度和平均速度。具体数据如下:时间平均长度平均每秒爬行距离第一条30秒198cm66cm第二条30秒195cm65cm第三条30秒210cm7cm测量的结果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吃惊。一条六七厘米长、在水里死气沉沉的东方蝾螈,在陆地上的爬行速度竟然能达到每秒7厘米。

6月12日,水缸中的东方蝾螈已陆续跑掉了3只,只剩下最弱小的1只。我们的研究很难再开展下去了。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将最后一只东方蝾螈放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