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
48120400000032

第32章 礼仪是交友最尊贵的名片(1)

——18岁后要懂点社交礼仪

中华乃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尚往来。曾有专家这样描写礼仪:“礼仪,是人类交往的台基和铺垫,它能够融化陌生的敌意,抚慰冷漠的心灵;它在人际交往中搭建桥梁;它教给人们如何在交际的环境中,举止不失礼、神色不失态,言语不出格;它规范人们的言行,教人们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懂得自重,又受到他人尊重、他人欢迎的人。”一句话,万事“礼”为先。因此,18岁以后应该懂点社交礼仪。

“称呼”关乎社交成败

娜娜是公司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司有半年多了,平时有事情都去请示公司的副总,出于称谓的好听平时娜娜都称他为李总。可是有一天,公司真正的老总来了,在与老总、副总的谈话中,娜娜也习惯性地先称呼李总然后直接和他汇报情况,看着副总不对劲的眼神,娜娜这才意识到自己作为人事专员已经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就这样她不知不觉把老总给得罪了。在这件小事里,娜娜首先犯的是在特殊场合里称呼误用的错误。通过娜娜这件小事我们可以发现:称呼的使用是很重要的。

人际交往,出于礼貌,我们总要以一定的称呼来跟对方交谈,正确、适当的称呼,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不过要注意合乎常规、入乡随俗这两个特点。

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认真区别,对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

1.行政职务

它是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如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活动等活动中使用的。如“李局长”、“王总经理”、“刘董事长”等等。

2.技术职称

如“李总工程师”、“王会计师”等。称技术职称,说明被称呼者是该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专家,暗示他在这方面是说话算数的。

3.学术头衔

这跟技术职称不完全一样,这类称呼实际上是表示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如何。如“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等。

4.行业称呼

如:“解放军同志”、“警察先生”、“护士小姐”等等。在不知道人家职务、职称等具体情况时可采用行业称呼。

5.泛尊称

它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在较为广泛的社交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称呼。比如“小姐”、“夫人”、“先生”、“同志”等。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此外,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可以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爱称,如“叔叔”、“阿姨”等。你这样称呼人家,并不意味着他(她)就一定是你的亲叔叔、亲阿姨。

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分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要特别注意,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不可肆意为之,大而化之。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其共同的特征,是失敬于人)。

1.无称呼

就是不称呼别人就没头没脑地跟人家搭讪、谈话。这种做法要么令人不满,要么会引起误会,所以要力戒。

2.替代性称呼

就是非常规的代替正规性称呼的称呼。比如医院里的护士喊床号“十一床”,服务行业称呼顾客“几号”、“下一个”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3.易引起误会的称呼

因为习俗、关系、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有些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切勿使用。比如在中国大陆,很传统的一个称呼就是同志,但在海外一些地方,甚至包括港澳地区,就不适用了。“同志”在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同性恋。

4.不适当的简称

比如叫“王局(长)”、“李处(长)”,一般不易引起误会;但如果叫“王校(长)”、“李排(长)”,就容易产生误会。

5.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做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6.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在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7.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8.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一类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总之,与人交往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这样称呼的禁忌,避免因称呼使用不当而造成误会或隔阂。

社交学家提醒你

称呼是交际之始,交际之先。慎用称呼、巧用称呼、善用称呼,将使你赢得别人的好感,将使你的人际交往更加顺畅。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在大街上,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说:“哦,没关系。您有什么事?”对方说:“请问您一下,到广安大街怎么走?”我们的做法通常是热情地解答。最后那个人连连向我们道谢。

但是,有时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说:“喂,喂,喊你呢!”你疑惑地看看他,心里很不痛快:“我哪知道你喊我,什么事?”“知道不知道广安大街在哪?”“不知道!”

为什么我们会热心地给第一个陌生人作解答呢?因为他有礼貌,使用了“对不起”、“打扰”、“请问”、“您”四个礼貌用语,可以充分看出对方的诚意,我们心中高兴,也乐意为他解决难题。第二个人没礼貌,我们当然不愿意答理他。

礼貌和教养对于社交中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的优良品质和天资。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我们要使用很多的交际语,这样才能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乐于跟我们交朋友。

平时,我们用到最多的交际语是“请”、“谢谢你”、“对不起”。

1.请

文明社会里,几乎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须挂在嘴边的礼貌语。如“请问”、“请原谅”、“请留步”、“请用餐”、“请指教”、“请稍候”、“请关照”等。频繁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办法。

2.谢谢

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倍感温暖。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用“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来回答。

3.对不起

社交场合学会向人道歉,是缓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例如,你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的脚,一声“对不起”即可化解对方的不快。道歉时最重要的是有诚意,切忌道歉时先辩解,好似推脱责任。在需要别人帮忙时,说句“对不起,你能帮我把茶水递过来吗”,则能体现一个人的谦和及修养。

交际中的礼貌用语除上述以外,还有很多很多。

问候的用语:早晨好,您早,晚上好,晚安。

挂念的用语:身体好吗,怎么样,还好吧。

征询的用语: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您做什么,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做……吗。

答谢的用语: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

赞赏的用语:太好了,真棒,美极了。

谦让的用语:愚,愚见,寒舍,太客气了,过奖了,为您效劳,多指教,没关系,不必,请原谅,惭愧,不好意思,等等。

理解的用语:你的确太忙了,只能如此;深有同感,所见略同。

道歉的用语:对不起,请原谅,实在抱歉,真过意不去,完全是我们错。

常用的客套话:慢走、留步、劳驾、少陪、失敬、久违、久仰、恭喜、包涵、打扰、借光、拜托、高见,等等。

中国传统中约定俗成的礼貌谦辞如下:初次见面说久仰,看望别人说拜访;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用留步;请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导说请教,请人指点说赐教;欢迎购买叫光顾,老人年龄叫高寿;客人来到说光临,中途要走说失陪;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

社交学家提醒你

人际交往中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要,注意礼貌用语,表现出应有的修养,使对方感到欣慰和愉快。别以为礼貌用语是幼儿园的事,对于现在成人之间更加适用。善用礼貌用语,可以很快得到他人积极的响应。

学会自我介绍

著名作家张恨水有一次应邀到成都某大学作演讲,他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这个“鸳鸯蝴蝶派”作家到大学里演讲,感到很荣幸,我取名“恨水”不是什么情场失意,我取名“恨水”是因为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喜欢这首词有“恨水”二字,我就用它作为笔名了。

面对陌生的学子,张恨水以解释自己的名字为开场白,短短的几句话既澄清了听众心中的迷雾,也使这些青年学生为大作家的纯朴、坦率而折服,“张恨水”这三个字可能会一辈子印在他们的脑海里,真可谓一举两得。

自我介绍是最正式、最庄重、最容易被别人记住的方式。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能否顺利。

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此时自我介绍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所处的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一次非正式聚会中,有两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想结交举办此次聚会的主人张先生。张先生是一个商业奇才,不到十年时间就已经把自己的业务拓展到欧洲去了。

男生A这样介绍自己:“您好,我叫某某,今年刚毕业,正在找工作。”张先生当时有点愣,头一次听人这么介绍自己,只好接话说:“是吗?那加油啊,祝你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其实,A的自我介绍有些不得要领。首先,张先生和他完全不熟,在对他的性格和特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A传达给张先生一个他正在找工作的信息,属于无效信号。自我介绍尽管只是简短的一两句话,但吸引别人的也许正是开篇的某个亮点。

就这点而言,女生B做得更好一些。她介绍自己的方式是拉近距离形成对比:“您好,听说您是一位商业奇才。”张先生赶紧说:“哪里算奇才,只是别人抬举罢了。”她笑吟吟地说:“我对做生意也很有兴趣,不过我更喜欢电子商务,我是一个刚从商业学院毕业的学生。”

张先生对电子商务很有兴趣,这样他们就以电子商务为话题聊了起来。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记住自己,做进一步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时除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提及与对方某些熟人的关系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如“我叫谭兆英,是高乐音像出版社的财务主管,我与您夫人是同学”;“我是李海星,是新兴文化公司经理,我和您一样也是个球迷”。

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员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王伟晨,是华东大学的教师,今天向大家谈谈自己在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心得,有不当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正在休息、用餐、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

在某些公共场所和一般性社交场合,自己并无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身份。这样的情况下只需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许明君”,“我是江佑林”。有时,也可对自己姓名的写法做些解释,如“我叫陈宇华,耳东陈,宇宙的宇,中华的华”,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果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陈昌礼,是大华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蔡建新,在中海公司从事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