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释义
犯罪学家凯琳与政治学家威尔逊共同提出:如果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人为地砸碎了,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砸烂更多的窗户。这便是管理界中著名的破窗效应,它的精髓在于揭示了环境所具有的强烈暗示性与诱导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时抑制企业中的不良现象,就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企业危机。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对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做了一个试验:他将两辆车分别停在中产阶级居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地区与低收入者居多的纽约布朗科斯地区,停在布朗科斯的那辆车,被辛巴杜打开顶棚、摘掉车牌后,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但当辛巴杜用锤子将车窗敲破后,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被偷走了。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管理者必须从小事抓起,只有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使大事顺利进行。这就要求管理者下定决心、持之以恒、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如果不能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就等于在纵容更多人去破窗,长此以往,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行为经济,企业的结构往往犹如千里之堤,人与事都十分错综复杂,维护好千里之堤必须有巨大的成本。当管理者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不良现象时,只强调防微杜渐是没有意义的,如何像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那样扭转形势,及时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题!换而言之,管理者必须减小环境的暗示性与诱导性!
经典案例
欧洲有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配件的法兰克福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业界却颇有名气,它的名气不仅因其产品质量过硬、售后完善,更因这家公司注重人性化管理,极少炒员工鱿鱼,因此,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对公司具有极深厚的感情。马克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数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员工。
这一天,马克在切割台上像往常一样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阻碍了收取加工零件,进而影响了他工作的速度。于是,他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将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了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一些安全的隐患,却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收取加工零件。而这样做的马克,这一天竟然提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从那以后,马克在工作时便将挡板卸下放在一边,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每当他吹着口哨提前离开工厂时,关系好的几位同事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在他们的追问之下,马克将自己的方法和盘托出。正当他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时,他的这种举动,却无意中被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发现了。主管严厉斥责了马克的这种危险行为,并命令他立即将防护挡板装上。
例会上,主管将马克的行为向老板做了汇报,第二天老板就约见了马克。
只听见老板说:“身为一名老员工,你应起到维护公司制度的作用,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你比任何人都清楚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如果仅仅是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减少了利润,公司完全可以在其他方面将其弥补回来,可一旦员工发生安全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可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为了避免其他员工再犯这种错误,我只能遗憾地请你离开公司。”
马克的突然离去,让他的好友们都胆战心惊,立刻恢复了以前的工作流程。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员工胆敢卸下那个碍事的挡板了!
智慧启迪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却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过错”。甚至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小题大做”的措施,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其他下属效仿,避免给企业造成积重难返的困局!
制定并完善的规章制度
俗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约束下属的言行举止。管理者在规章制度或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方面,一定要力求严密、谨慎、合理并保证行之有效,以防止下属有隙可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应时刻注意查漏、补漏,随时保持对规章制度的完善。
坚持公平公正的执行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里常隐藏着几位“皇亲国戚”,可以“开着绿灯”肆意游走。优秀的管理者绝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他们在执行制度时,势必会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既不会开先例,也不会搞特例,以确保规章制度的威严与约束力。尤其对于那些严重违规的行为,会更加严格地执行惩戒,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有效制止违规行为,很可能会引起他人纷纷效仿,最终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防止“潜规则”的破坏作用
很多时候,潜规则的泛滥成灾是导致企业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管理者应予以特殊的注意与防范,以避免其破坏企业的正规制度。对于那些所谓的潜规则,正确的做法是突出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使企业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进而使之接受企业全体成员的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