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科玉律:管理中不可不知的101条黄金定律
48119700000026

第26章 横山法则——最有效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自制

法则释义

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横山宁夫,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提出: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这就是被管理界称之为横山法则的黄金定律,其旨在告诫管理者:最好的管理,就是触发被管理者的自发管理。换言之,若想企业获得高效率的运作,管理者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让下属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

实际上,无数事实也都在证明,增强下属的自发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要知道,来自内心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就像一个牵引器引领着自己向前奔跑。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就应当是那个牵引器,并起到有效促进下属自我管理的作用,一旦下属们的自觉性被激发出来,便能够自觉自愿地为企业效力了。

在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过多地强调了“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的成本就越高。一位聪明的管理者,会懂得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工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唯有如此,才能激起下属对企业和自己工作的认同,激发起他们的自发控制,从而变消极为积极。

管理者必须谨记: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经典案例

“做软件,到微软!”这是每位在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工作的人,经常引以为傲的一句话。众所周知,去微软公司做软件,是每个做软件的人梦寐以求的事,那里除了拥有过硬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实现自己创意的最大空间,能使他们的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得到完美的实现。

一直以来,微软公司都将自我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它会为员工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最自由的工作氛围,其企业文化始终在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进而让员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公司亦会给他们做事的权力与自由。简单地说,微软的工作方式是“给你一个抽象的任务,要你具体地完成”,对于这一点,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桌面应用部经理毛永刚深有体会。

毛永刚说,1997年他刚被招进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时负责做Word,当时,他只有一些大概的资料,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也没有人告诉他该使用什么工具。他跟美国总部交流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做,如当他想测试一件产品,却没有硬性规定测试的程序与步骤时,就完全要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考虑产品的设计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等,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微软公司是一家绝对公平的企业,这里几乎没有特权,就连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只是近年才有了自己的一个停车位,以前他来晚了没地儿,就得自己到处去找停车位。然而,正是这种公平与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才促成了微软员工巨大的工作热情,这种热情就是管理员工的最大工具。在微软,员工基本上都是自己管理自己,就在这种自主自发的风气下,微软员工发挥了最大的主动性,并不断设计出了最令人满意的产品!

智慧启迪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少管理者都习惯于偏重“管理”这个词。于是,一味地让下属被动地接受,而不是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与管理,殊不知,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方式,早已跟不上目前飞速发展的时代了,它只能让管理者浪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使下属过于依赖管理者的监督。唯有让下属学会积极主动地工作,才能使企业保持高效率的运转!

考虑下属的利益

有激励才能有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下属自我管理的方法,就是处处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他们解决最实际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以尊重,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只要管理者能做到这些,下属自然能跟公司融为一体,进而做一个勤奋努力的下属,这也就达到了下属自我控制的目的了。

少约束,多自由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常常过多地强调了“约束”与“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下属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的成本就越高,要知道,无决权便无主动权,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聪明的管理者都懂得适时放权,唯有少一点约束,多一点自由,才能让下属自动自发地积极工作。

是自制不是无视

虽然自制对于管理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决不能将下属的自制,当做了自己的无视。换句话说,即当下属实行自我管理时,管理者绝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管理者要做的是,为自制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一切补救的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内部矛盾,使企业陷入内耗的危机之中。此时的管理应该是一张无形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