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正讨价还价呢,对面过来个年轻人,抄着手道:“不就栽个千八百亩地,瞧把咱支书愁这样。”一抬头,把岳支书气了个倒仰。谁?懒汉二刘。这小子高考落榜,恰赶上父母去世,没钱复读,这就破罐子破摔,憋在家里怄气三四年了。这小子不是跑县城,就是逛市里,一张口尽歪点子,哪是庄稼人说的话呀;哥嫂要忙死累死了,他小子倒了油瓶不带扶的。说他,他嫌种地累死不赚钱,迟早是个饿死,不如省副好皮囊。这是人话吗?村里人索性把他叫成了“二刘(流)子”。岳支书呸了一口:“你也配在这插嘴?你若能把树栽上,这支书让你。”没想到二流子居然说:“我还不是党员呢,当什么支书?若是信得过,让俺当村委会主任,不但保证把山坡绿化完,还必须带领错草屯走出贫困误区,那才真正算个干部哩。”
乡长认真打量了这个年轻人:“你果然能栽完这坡树?”
“乡长瞧不起人哩。现在这基础,一年栽完,那是吹牛。可我有补救方法。咱们栽那树一巴掌高,几年才能应付检查?我保证三年栽完,都栽一米以上的,保活保质量,就等于是一年完成了。您看怎么样?”
别说,让他七唬八诈,老百姓还真把选票投给了这二流子,并说,听他的。反正左右也是个穷了,任他摆弄吧。
二流子找到乡长:“我若是完成任务,不是讲好了有两万元奖励吗?那先拿来。”
乡长一立愣眼:“有这么讨奖金的吗?那得兑现了算。”
“不成,现在就给。我有用处呢。”二流子承诺,完不成任务,他捐角膜卖肾脏也情愿还上这钱。乡长听他一番白话,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就批了两万元钱先预支给他。
这是错草屯最大的一笔巨额收入!
二流子接到预付奖金,干什么?跑城里考察学习去了。人家村子暴发了,领导考察,他算哪一枝的呀。老支书气得直白愣眼没办法,当初有协议呀,支部若不支持他,那就说明容不下他这个公选的干部,他立即辞职,一切后果由支部负。
二流子考察够了,回来,怀里抱着一台二手电脑。把岳支书气得呀,真是败家子,一大半文盲,弄这洋玩艺儿顶吃还是顶喝?每月还得不少上网费!二流子拿出一个存折说:“这钱您甭愁,我找到赞助单位了,十多万呢。有扶贫的上级给出哩。”看得支书舌头老半天忘了缩回去!二流子说罢,物色好一块地,吩咐:“在这里盖两间简易厕所,要同时容纳得下五十男女如厕。”
村民们又恼又笑,几百年了,没听谁家盖个厕所,都在沟里草丛中方便,没见哪个憋死,这二流子到底要干什么呀。可是二流子给工钱呀,于是,厕所很快就盖好了。
二流子在盖厕所的同时,把厕所旁边那块地腾了出来,掏出五百元现金,专门指定勤快老实出了名的老徐头:“你就是苗圊负责人,享受组长级待遇。咱栽树先得育苗哩,这是预支的劳务费。以后还有奖励。”老徐头擎着五百元手都哆嗦了:“村长,这是真的?那我明天可真拿去花了?”“嗨,有我撑着,你怕什么。花!”
老徐头这五百块钱把全屯的人眼睛都馋绿了。这二流子村官还真他娘的大方!二流子让腾地,哪有不答应的。于是,二流子抄着手,指挥山民们从山外扛入一批一米多高的树苗,临时育在那块苗圊地里,又买回一批树种播在另一半,老徐头的权力就有了象征。
二流子拿出一些钱,十块八块一件,去市里批发回好大一堆衣服,对山民们说:“把家里的破衣服洗净补好,拿来换新的。”
破衣服换新衣服!有这样的好事,大伙就差把二流子叫“活菩萨”了!不几天,换了一堆破衣裳,交给老徐头:“分一二三号,给我好生保管,我有重大用途呢。”又对大家说:“今后一律吃细粮,钱由村里掏,把粗粮和野菜、土鸡蛋省下,村里高价收购。”岳支书一头雾水:“你这是要做什么?”“共同致富哇。你不给大家点好处,他怎么肯听你指手划脚?”
有了这些,村主任二流子就召集大伙开会:“当官图什么?图发财。我这官高尚,得大伙发了咱再发。对得起组织和乡亲了是不是?你们想不想钱?”
“屁话,老徐头那待遇每人给一份你能吗?”支书岳风林不满意了,“工作不是吹出来的,那得靠埋头苦干。”二流子不恼:“您倒是廉洁,也埋头苦干,可乡亲们沾着什么光了?大伙听着,想赚钱的,赶紧照图纸做滑杆、爬犁。准备迎接贵客进山旅游,咱出力流汗,他们掏腰包。话说开了,你们管出力,我只负责费脑筋。我这脑袋要是累坏了,就不能想主意了。”
原来,这二流子村官出去一番考察,又靠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和一肚子歪点子,说服了市里领导,把错草屯纳入青石山旅游路线程序里了,策划全由二流子出。“咱青石山那么漫长的一段路,游客光坐车了,哪有情趣?错草屯正在当中,插上一段项目,岂不是皆大欢喜吗?”领导不知怎么就信了他的话,还夸他:“有脑瓜,把咱们整套旅游程序都盘活了。”
贵客说来就来。“青石山生态旅游村”的大牌子挂了出去,“感受自然风光、体验纯朴民俗”的广告词忽悠出去了,游客们兴致勃勃地坐上滑杆,由山民们抬着直入山沟,一路上听着半土半洋“土产”导游的解说,走进全是茅屋的山村!黑乎乎的茅草屋博得了一片欢呼,这效果,连二流子村主任也没想到!游客被抬到已改名为“山村酒家”的村部,先安排吃一顿“绿色接风宴”,十多盘炝、拌、煮、炒野菜就着黄米面大饼子,吃出游客们一片掌声欢呼声,这些年真他妈叫大鱼大肉腻歪死了!这一顿饭,若在城里,一百元没处买去,二流子规定,只收二十元(村里成本不足五元);然后,拿出山民们的补丁衣裳出租给游客们,照相,紧接着参观茅草屋,饮山泉水……最后是额外项目,想参加的掏十元参与费,不想参加的,自由活动。掏十元钱干什么呢?体验伐树感受。村里有片人工林,像样的树都间伐光了,本来打算全部砍光重新造林的,二流子村主任经有关部门批准,改为三年砍光,谁砍?游客们花钱砍!为了安全,选有经验的山民当教练兼“保镖”,游客们身穿破衣,腰绑草绳……好不威武,又是一番拍照,这期间有好多不想参与的游客看得心痒,也都交钱入伙。教练们把“伐木选手”们带到现场,指定某棵树,交待斧头锯,将树伐倒……游客们手执大斧,脚踏倒木,威风凛凛地留影,真是人生快事!下山时一个个笑逐颜开,都说,游玩的地方多啦,数这次令人难忘。
砍完树,土产导游就当众宣布下一个项目,砍树不忘植树。砍树的人最好栽两棵树,二流子买的电脑发挥了作用,由旅游区统一制作封塑纪念章挂在各自所栽的树上,内容有植树者的照片、姓名、简介,由植树者亲自选树苗,教练指导,还可以代替挖坑。另外,有夫妻树、情侣树、侠义树……全由参与者自己定。愿意参加者费用也是十元,不喜欢挖坑的,一个坑一元钱,收费透明,如有额外索取者,举报者有奖……栽棵树居然可以流芳扬名!尤其是那些关系非同一般的男女旅伴,个个跃跃欲试,而且游客们心中暗笑,到底是老土,这么折腾,怎么不晓得多收几个钱!于是纷纷参与。荒山野岭立起一排排新植的树,二流子以每棵两元钱的价钱承包给山民们,死了的,给我补上,否则,明年取消你参与的资格。这是后话。
二流子现在已兼职“生态旅游村”总经理,一切策划都从他脑子里出。此时他躺在一把安乐椅上由女导游敲背,游客代表们向他要求延长旅游一天。经理说,怪我们计划不周,等下次吧。你们下次来,可以检查你们亲手栽的树,如果发现你栽的树不在了,可以索赔一万元。
游客们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二流子跳起来直砸自己的脑袋:“眼光浅短啊,到嘴边的肥肉眼睁睁让它溜了,当初怎么不多签一天的协议呢,我对不起村民们啊,也对不起我自己……”
转眼秋后大雪封山,青山绿水失去了风韵,青石山系列旅游出现淡季。二流子躺在热炕头,又烙出了馊点子,北方冬长,都像我躺炕上猫冬,那叫坐吃山空,还得赚钱。于是,他发广告,生态旅游村开辟北国冬季旅游项目,有放爬犁、滑雪橇、现场杀猪表演,晚上设火炕洞房、火炕烛光宴欢迎游客们体验……这边,实行军事化管理,需要哪家的房屋,全家马上撤离,换上新被子迎客,当然,被征占的房屋都有补贴,现金交易,家家都盼自己的房子当选……二流子传令,必须保持古香古色,哪家如有独出心裁,擅自改变房屋模样,搞成不土不洋者,以破坏生态论处,立即取消其征用资格。连二流子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冬,钱让错草屯给赚火了。
三年时间眨眼过去。近千亩荒山几乎全栽上两米高的绿树,二流子策划那简易厕所,已扩建了三倍,由旅客们帮忙积肥,把树苗养得又肥又壮。
乡长当上了书记,再次前来视察,居然美出了鼻涕泡儿。自古道“穷山恶水出刁民”,谁敢想这树栽得跟公园里那么标准。酒桌上,书记对二流子说:“保守了,砍树栽树项目价格定得太低,如果定二十元,少占了地,还多收入。你现在这样子再过两年,游客们砍什么,往哪儿栽?”
“哎,书记呀,现在讲究与时俱进嘛,办法不成一成不变,到那时,我自有新招法出台,只要他们兜里有钱,我就得想法子赚,谁让我是二流子呢。”
书记说:“岳支书这人宽宏谦让,多次推荐你当一把手。他说反正你已是预备党员了,支书就让你当,如何?”
二流子哈哈大笑:“我这一肚子歪点子,既馋又懒更怕开会,哪配当支书呢。再说啦,没支书撑腰,我倒是不会干了。”
二流子端起一杯酒敬到书记面前:“村里靠旅游攒了一些钱,还得用到游客上去,修一条简易公路。如果上面可怜,给弄成柏油的就更好了。”
乡书记吃惊地瞪大了眼:“你们冬驱爬犁、夏抬滑杆……赚老鼻子钱了,谁不知道已搬走的又纷纷要求回来?修了公路,这不是自断赚钱的路吗?”
“这话不对了!”二流子脸胀得紫红,“我既然当了村官,就不可能让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低三下四地靠抬人赚钱,错草屯子人并非天生贱骨头!我既然想修公路,就有修路后的办法,从山后翻过去,是原始森林,我打算往那边开发。咱这生态旅游,已经知名度远扬,回头客多了,再几年,还有旧地重游检查当年亲手栽的树的……不修路,满山都是滑杆了,哪有游人立足的地方?”
乡书记激动得站起,双手握住二流子的手:“二……刘同志,过去骂你一肚子歪点子,都是大家观念旧,你这点子个个是好主意,可让老百姓得老鼻子实惠啦。”
灰姑娘的美丽
民营报纸《社区胡同》一创刊,老总就雄心勃勃,发誓要让它成为这座省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于是,他加大了力度,在市区内招聘大量的发行员和投递员。老总的打法是,挑选相貌比较可人的女孩登门逐户征订,按照一般人的心理,看到这样的女孩大都不忍心让她们白费唇舌失望而归;然后,在市区形成投递网络,保证质量……这叫产销一条龙,有了这样的措施,《社区胡同》的繁荣指日可待。
现如今找工作难,找劳动力容易,何况跟报纸挂边的工作比较体面,所以广告一发出,招聘办公室就挤满了求职的人们。在应聘的女孩中,有一个长得十分丑陋的女孩,老总一看就笑了,问:“你想要份什么工作?”女孩回答,她家住郊区农村,大学毕业却无人签约要她,已经应聘过六七家,都没有被录用,自己的确知道自己有半斤八两了,现在只要有份工作就成,甭管让她干什么。“不是我挑工作,而是工作挑我。我总得有个吃饭的地方吧?”
老总也许是想起了他当年的处境,就破例跟她攀谈了几句,发现这女孩虽然相貌差,却很有些知识,在大学生当中也是超群的,不由起了怜悯之心,就问:“这省城车辆多,你敢骑着车子挨家送报纸吗?”女孩点点头:“别的不敢说,骑车子可以够得上业余段位了,不信您可以考核。老总,我一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好,以报答您收留的恩情。”
丑女孩就开始了送报纸的生涯,风来雨去,毫无怨言。她干这活儿是被女伴们瞧不起的:报纸办得很有特色,订户越来越多,提成就多,可她呢,报纸越送越多,就是工资原地不动。丑女孩不但没想法,反而忙得热火朝天,她想,我天生就是个送报纸的材料,别人即使赚座金山,也与我无关,一旦失去这个工作,我可能终生失业了,一定得好好珍惜。
女孩在送报纸时就格外细心,总想寻找到自己点什么不足。她发现订户们好像只管开箱取报纸,钉在门口的报箱却弄得挺脏。女孩想,白瞎了这漂亮的楼道,白瞎了这么好的报纸。她再送报时,就额外带了抹布、洗涤剂,投递完报纸,再给报箱擦得锃亮。渐渐地,由她负责投递的楼道里就形成了一道风景,肮脏的报箱丛中唯独《社区胡同》的一尘不染,宛如鹤立鸡群。订户的好评很快反馈到老总耳朵里,他竟然破天荒地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当众夸奖了这个敬业的丑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