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公主的传说
三四百年以前,在遥远美丽的西双版纳,头人召勐海的儿子召树屯英俊潇洒、聪明强悍,喜欢他的女孩子多得数也数不清,可他却还没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天,他忠实的猎人朋友对他说:“明天,有七位美丽的姑娘会飞到郎丝娜湖来游泳,其中最聪明美丽的是七姑娘兰吾罗娜,你只要把她的孔雀氅藏起来,她就不能飞走了,就会留下来做你的妻子。”召树屯将信将疑,但第二天,他还是来到了郎丝娜湖边等候孔雀公主的到来。
果然,从远方飞来了七只轻盈的孔雀,歇落到湖边变成了七位年轻的姑娘,她们跳起了优雅柔美的舞蹈,尤其是七公主兰吾罗娜,舞姿动人极了!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姑娘啊,召树屯立刻爱上了她。她照着猎人朋友的话做,兰吾罗娜的姐姐都飞走了,只剩下她一人时,召树屯捧着孔雀氅走了出来。兰吾罗娜看着他,许久许久没有说话,但爱慕之情已经从她的眼光中传递出来。不用说,召树屯娶到了自己心爱的新娘。
他们成婚不久,邻近的部落挑起了战争,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的召树屯和兰吾罗娜商量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带着一支军队出征了。战争初期,天天都传来召树屯败阵退却的噩耗,眼看战火就要烧到自己的领土了,召勐海急得乱了阵脚。却偏偏在这时,有个恶毒的巫师向他进谗言:“兰吾罗娜是妖怪变的,就是她带来了灾难和不幸,若不把她杀掉,战争一定会失败的!”召勐海头脑一昏,就听信了他,决定把美丽的孔雀公主烧死。
兰吾罗娜站在了刑场上,泪流满面,她深深地爱着在远方征战的召树屯,却不得不离开他。最后她对召勐海说:“请允许我再披上孔雀氅跳一次舞吧!”召勐海同意了。兰吾罗娜披上那五光十色、灿烂夺目的孔雀氅,又一次翩翩起舞,舞姿中充满了和平,充满了对人世的爱,焕发出圣洁的光芒,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染。在悠扬的乐声中,兰吾罗娜渐渐化为孔雀,徐徐飞走。
可就在这时,前线传来了召树屯凯旋的消息。在欢迎大军得胜归来的人群中,召树屯没有看见自己日夜思念的妻子;在祝贺胜利、犒劳将士的庆功宴上,召树屯还是没有看见兰吾罗娜的身影,他再也忍不住了,说道:“多亏了兰吾罗娜想出的诱敌深入的办法才打败了敌人,可现在她到哪儿去了呢?”召勐海一听,这才如梦初醒,却已悔之莫及。他把逼走兰吾罗娜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召树屯,召树屯昏倒在地。苏醒过来后,他心中想的只是要去把她找回来:我不能没有她,没有她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他找到猎人朋友,问清楚兰吾罗娜的家乡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跨上战马,召树屯又出发了,怀着猎人朋友送的三支具有魔力的黄金箭,怀着对兰吾罗娜矢志不渝的爱,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一个山谷的入口。山谷口被两座大象一样的山封住了,召树屯用第一支黄金箭射开了一条出路,进入了山谷。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拼搏,他终于到达了孔雀公主的家乡。可是孔雀国的国王觉得召树屯的族人对兰吾罗娜不公平,决定考较一下召树屯是否有保护兰吾罗娜的本领,否则就不让兰吾罗娜回去。国王让七个女儿头顶蜡烛,站到纱帐后面,让召树屯找出他的妻子,并用箭射灭烛火。召树屯内心平静下来,凭着对兰吾罗娜的思念,用第二支黄金箭射灭了兰吾罗娜头顶的烛火,终于得到了与孔雀公主重逢的一刻。他们含着泪再次拥抱,发誓从此永不分离。
回到家里,召树屯问明父亲,知道原来是那个恶毒的巫师陷害兰吾罗娜,就去找巫师报仇。那巫师其实是一只秃鹰变的,听闻召树屯来找他,立刻化成原形,飞上天空想逃跑,召树屯抽出最后一支黄金箭,将万恶的巫师射死了。从此,象征和平与幸福的孔雀公主的故事在傣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
◆口弦琴的故事
赫哲民族不仅有令世人瞩目的长篇讲唱“伊玛堪”,而且也有让人难以忘怀的《乌苏里船歌》,还有借以抒发幽雅、哀怨情怀的神奇的口弦琴。
口弦琴,赫哲人称作“空康吉”,构造极为简单,用铁丝变成一钥匙状的外壳,一端留口,中间嵌上一块细长的钢片即成。琴盒形似小鱼,有中指那麽长,现在都是用钢片弯曲而成,放在唇齿间吹奏,同时用手指拨弦。用它既能吹出欢快的曲调,又能吹出悲哀的调子。年轻人用它弹奏爱情的纯真,年长的老者则弹拨起旧日的思绪……
那是在很早以前,黑龙江边霍通村的老百姓得瘟疫,全部病倒了,先死的人还没有埋呢,后死的人就没人管了,有的死在水缸边,有的躺在灶洞旁。当时,有个老头来霍通村走亲戚,他进了村,不见鸡飞,不见人影,听不到狗叫,一片寂静。他走了一家又一家,只见一个吃奶的女孩,一边哭一边吸吮着死去的妈妈的奶头。老头含着热泪抱起女孩离开了霍通。
冬去春来,寒暑交移,一晃16年过去了,女孩长大成人。一天,姑娘问老头:“好爷爷,别人都有爹娘,我怎么没有呢?”老头沉思良久,讲起了姑娘家的遭遇。姑娘听后嚎陶大哭,一连几天,嗓子都哭哑了。为了解除姑娘的忧愁,老头仿照鱼叉的形状给姑娘做了个口弦琴,放在嘴边轻轻一弹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姑娘高兴极了,天天弹唱。琴声传到山顶,被熊神听到了,它乘姑娘睡觉时把口弦琴偷走了。没了口弦琴,姑娘又伤心地哭了。
老头便对姑娘说:“山顶上有个宝洞,里面住着山神、虎神和熊神,口弦琴让熊神偷去,就成了宝物啦,若是能找回来一弹,就能救活你死去的爹娘。”姑娘说:“我一定去把那口弦琴找来!”老头说:“上那山顶可不易,不光有老虎黑熊挡道,那宝洞口还有个石头老翁看守着呢”。姑娘说:“只要能救活爹娘,死了也心甘情愿!”老头见姑娘意志坚强,打心眼里高兴。
第二天,姑娘爬上山顶,天已黑了。她悄悄地溜进了空洞,躲在暗处细观动静。只见山神、树神、虎神正喝酒跳舞,熊神还弹着口弦琴在一边伴奏呢,它们跳呀、唱呀、喝呀,不大会儿就醉醺醺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姑娘一个箭步走上前去,拿起口弦琴就直奔洞口。不料,被守门的石头老翁发现了,“姑娘,拿空洞里的东西,三天后就会变成石头的,你还是赶紧把口弦琴放下吧。”“石头爷爷,感谢你的好意。可为了救活被瘟疫害死的乡亲,为了见一眼生身的双亲,我变成石头也心甘!”石头老翁被姑娘的话感动了,说:“那你骑上这只石头大鹅快走吧!”石头天鹅顿时活了,驮着姑娘飞了起来,一袋烟功夫来到了寂静的霍通村。
姑娘弹起口弦琴,一家一家地走,走过之处,死的人都活了,狗也叫了,猫也会跑了,鸡也会飞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觉得奇怪,还以为姑娘是下凡的神仙,纷纷向她作揖磕头。姑娘向大家讲了自己的遭遇,乡亲们由惊受喜,姑娘爹娘跑上前来和女儿相认,喜泪横流。全村人高兴地又唱又跳,热闹了三天。
第三天晚上,姑娘眼看就要和刚团聚的双亲永别了,十分伤心,骑上天鹅赶紧去接抚养她的老爷爷,一是想让老爷爷和爹妈住在一起,老有所养,二是想让老爷爷劝双亲不要为她伤心。
姑娘和老头一起骑着石头天鹅飞到离霍通不远的地方,天就要亮了,姑娘赶快下了天鹅,陪着老头往霍通边走边说:“我把口弦琴交给你,你老把它保存好吧。”“孩子,你放心,我一定保管好,让它给你的乡亲们世世代代带来欢乐和幸福。”老头说着看了姑娘一眼,只见姑娘脖子发硬,身子一晃,变成了石头人。
这一只小小的口弦琴带着赫哲族一段让人动情的传说,流传至今,放在我们手上,不免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昭君赐名桃花鱼
提起“昭君出塞”,大家都知道说的是汉代王昭君远嫁与匈奴和亲的事。王昭君,名墙,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帝或明妃。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以入宫数岁,不得见帝,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人民)无干戈之役”。她的故事成为后世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
今湖北林归县的香溪,地处巫峡,在长江北岸,是王昭君的故里。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香溪河中就会出现成群的桃花鱼,它们个个通体透明,漂浮在水面,有玉白、乳黄、粉红三色,触手多达256条,散开后酷似桃花瓣。这桃花鱼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汉元帝恩准昭君远嫁匈奴和亲前,返回故里,探望父母乡亲。昭君返回家乡后,一面与亲人细叙别情,一面漫山遍野去寻觅儿时的足迹。她舍不得离开这青山秀水的故乡,可是皇命在身,必须按期返回京城,远嫁荒漠异域的匈奴王。
昭君别去那天,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昭君登上江中的龙舟,抱起心爱的琵琶,弹起哀婉动人的别离曲。此时盛开的桃花似她的知音,听到感人处,竟纷纷飘落,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她身上,昭君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洒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这些沾满昭君泪水的桃花瓣纷纷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鱼,追随龙舟游动。当哀怨的琵琶声更然而止时,船工们也都洒下同情的泪水。有位船工随手捞起一条小鱼献给昭君,昭君赐给它们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鱼。
从此,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鱼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好象和故乡的亲人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至今香溪的老人们还说,每当桃花盛开、明月当空的深夜,有时就能听到古代妇女衣服上金玉饰物的撞击声,难怪杜甫到昭君故里凭吊古迹后写道“环佩空归月夜魂”呢!人们想那一定是昭君回来了,还想用“水未桃花鱼”来款待她呢。湖北名菜,“水未桃花鱼”就是来自这个美丽哀怨的传说。
◆泸沽湖畔的女儿国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被青山绿林环抱,湖面面积48.45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约45米,湖面海拔2685米,湖西属云南省宁蒗县,湖东属四川省盐源县。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
泸沽湖美丽的身形像一个马蹄印,相传这是格姆女神和她的“阿夏”瓦如卡那男神相会那晚,因缠绵沉醉,男神跨上神马刚准备离去时天就亮了,天亮后他再不能回去,神马被缰绳一紧而踏下一个深深的马蹄窝,马背上的男神化成了东边回头望的瓦如卡那山,女神伤心的眼泪注满了马蹄窝,她化成了格姆山。
泸沽湖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似乎影响了泸沽湖的山水,秀美和缥缈成为这里的特点,走入这条线宛似走入纯美的女神领地。
摩梭人现存三种婚姻形式--阿夏异居婚、阿夏同居婚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只存在于生活在城里的摩梭人中,或摩梭人聚居区边缘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摩梭村;泸沽湖周围及永宁地区的摩梭人至今仍实行阿夏婚。
“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阿夏异居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发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感情破裂,则男不再登门或女闭门不接,自然终结关系。孩子随母亲生活,成年行“成丁礼”后他也能知道父亲是谁,但和父亲只有道义上的联系。他从小接受妈妈和舅舅的管教,在情感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
这种婚俗,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有感情就有婚姻,没有感情就没有婚姻。它不受法律、宗教、家庭、地位和经济的约束,男女一生中都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能同时有两个“阿夏”。
阿夏同居婚是在阿夏异居婚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男女双方因长期交往感情深厚,就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居男家,或共同居女家,但仍以双方感情为基础,不用履行仪式。如感情破裂,男女仍各回母家,不涉及财产分配,也不会遭到社会和家庭的非议,如有孩子,一般随母亲。
自由的阿夏婚把感情放在先于一切的地位上,因此滋养这种婚俗的山水有了奇异的吸引力。因阿夏婚的原因,泸沽湖周围的摩梭家庭,没有女儿出嫁,也没有男子娶进,一代代都是母亲大家庭。
这样的家庭有四个特点:
一是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复杂关系,家庭关系较为单纯,几乎没有家庭过激矛盾;
二是母系大家庭一般不分家,一个大家庭就是在母亲领导下的一个经济实体,家庭人口虽会越来越多,但没有家庭经济纠纷,社会里没有孤寡老人和流浪儿;
三是家庭内部舅掌礼仪、母掌财,舅舅和母亲是家里的权威和顶梁柱。几个老姐妹的家庭,其中会有一个特别能干而有威信的被选为“达布”,由她行使母亲的权力。男人们不抚养自己的子女却需以“舅舅”的身份抚养和教育姐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