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48111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食”是人类本能的需要。人类最早的劳动,就是寻找食物。人类要用自己的劳动去取得食物,正是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类人猿完成了由猿而人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食”创造了人类。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以开发食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上古代的耕种栽培、采集渔猎、家禽驯养等也都源于“食”。伴随着以食为主的生产活动,继而有了火的使用、陶器的制作、煮盐作盐、糖的榨压等等,以至发展到古代医学、哲学、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诸方面。

人类的历史堪称一部分食文化史。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发展,创造了包括饮食文明在内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饮食科技、民族习惯与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体现了人们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他们的爱憎感情。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饮食文化之高度发达,民间饮食礼仪之繁琐讲究、地域饮食特色之浓郁鲜明。

中华传统饮食风俗讲究情致,人们对进食环境,制作工艺,食品的食、香、味、形,进食器具等都有要求。

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在解决温饱的同时,在饮食方面创造出了多若繁星的饮食品牌。有的闻名世界,有的闻名于僻壤乡间。

中国独特的烹饪技艺堪称“世界一绝”,创造了享誉全球的民族菜肴、菜系和风味名吃,独领风骚。

当然,中国传统食俗也同其他民族事象一样,即有精华,也有糟粕,其糟粕主要是迷信和非理性。

本书带你走进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大观园游览,欣赏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