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五谷养生
48109100000039

第39章 春季五谷杂粮养生法

五谷杂粮各有所用,一年四季各有所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这也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所在。人体与周围的环境有互动协调的关系,因而在饮食调理过程中,都要考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时序,以及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养生原则来顺应四季养生。从而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为四季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是生机盎然的季节,无论是生理代谢,还是心理情绪,一切都如新生儿般,新鲜、明朗。因此,春季养生应以温养阳气、疏肝气、养肝血为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回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苏醒,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使它不断充沛旺盛起来。春生发之气是夏长之气的基础,如果春季阳气生发不足或受损,就有可能使它在夏季发生寒变,影响人体的健康。

春季如何保养阳气呢?《黄帝内经》里曾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对于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能够及时地躲避它。《黄帝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长也”,春季风多,干燥的春风使地表蒸发强烈,水分极大流失,空气湿度也大大地减少,这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弹性减少,从而降低防病功能,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春季还是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时节。正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复发”,春季疾病很容易进人人体。所以,慎避风寒是春季养生的关键。春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人。人常说“春来不可令背寒,寒伤肺,鼻塞又咳嗽”。春季当捂,不应忙脱衣,这也是预防疾病的保健良方。此外,还应增加体育锻炼。

春季是肝脏机能的旺盛季节,很容易受风寒之邪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肝脏的阳气受伤会导致心火不生,到了夏季就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同时,肝脏本身也容易产生疾病,如由于肝气郁结而导致肝炎等。所以,春季养生应重视对肝脏的保养。

在春季,由于肝气的旺盛和脾胃阳气的虚弱,会导致食欲下降。所以,平时可以食用小麦、黑麦、小米、蚕豆等一些偏温的五谷杂粮,这样将有助于脾胃阳气的振奋,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然食用也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出现助阳升火的弊病。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多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甘甜的食物有助于防止肝气过旺,可以多食一些富含蛋白质、糖类、纤维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以求达到养肝护脾的功效。如荞麦、米仁、赤豆、豆浆、芝麻、山药等都能柔肝养肺。酸味入肝,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木偏亢而影响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下面给向大家推荐几款能够增强春季活力的五谷杂粮养生食疗方:

1.土豆牛肉菠菜汤

牛肉汤1000克,土豆400克,熟牛肉150克,胡萝卜100克,牛油70克,洋葱50克,鸡蛋1个,香叶、胡椒粉、番茄酱、盐、醋精、柠檬汁各适量。胡萝卜洗净,切成斜花片。洋葱洗净,切成丝状。锅烧热后放入胡萝卜片、洋葱丝、牛油、香叶、胡椒粉焖至半熟,加入番茄酱,一直焖到油呈红色为止。土豆洗净,用开水煮至半熟,切成小块,然后在放入锅内,加入牛肉汤接着煮,等土豆八成熟时加上焖好的料,放盐、胡椒粉,醋精、柠檬汁调剂口味。食用前放入菠菜并煮沸。起锅时在盘内放上切好的熟牛肉片,盛上汤并加入1个鸡蛋,浇上奶油即可。可能补气血,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适宜春季饮用。

2.排骨年糕

排骨500克,水磨小年糕250克,酱油、黄酒、葱花、姜末、熟猪油、白糖、味精适量。排骨斩成块状薄片,用刀面拍几下,再用刀间隔切一刀(须切断筋),然后加入酱油、黄酒、葱花、姜末拌匀。锅置火上,放入熟猪油,烧热后加葱花、姜末、白糖、黄酒、酱油、味精及适量水搅拌。烧沸后改用小火,将排骨下锅氽,并不断翻动,当排骨由淡红色变深色时捞出,再放入油锅内炸至橘红色出锅。锅内放余油少许,加入白糖、酱油、味精,烧至糖溶化,再将小年糕分散地放入锅中,烧至年糕柔软呈金黄色时捞出,放入排骨碗中即成。可滋补肝肾,生津润肠。对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等病症有不错的效果。

3.枸杞拌高笋

高笋300克,枸杞子、芝麻面各20克。枸杞子去杂、洗净,高笋剥去壳,切片,生姜切片,葱切段,大蒜去皮切片。将高笋片放入沸水锅内煮3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盆内,加入大蒜、枸杞子、生姜、葱、盐、味精、鸡精、芝麻面,拌匀即可食用。可滋肾润肺、益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症。儿童不宜多食。

4.红枣羊骨糯米粥

羊胫骨(即四肢的长骨)1~2根,去核红枣20~30枚,糯米适量。将羊胫骨敲碎,与红枣、糯米加水煮成稀粥,捞出骨渣,调味服食。1日内分2~3次服完。可益气血、补脾胃、健骨固齿。适用于腰膝酸软、乏力、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牙齿生长缓慢等症。

贴心小叮咛

克服“春困”有办法。“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在冬天,由于人体的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而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进入温暖的春天以后,皮肤毛孔就会得到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从而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于是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沉欲睡,懒洋洋,软绵绵的表现,也就是“春困”现象。另外,睡眠的时间不够也容易造成“春困”现象。按正常标准来说,成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大约为6~8个小时。否则,人就没什么精神。但是睡得太多同样也容易感到精神疲劳。

要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阳气,舒展畅达,生机勃发。其次,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最好的入睡时间是晚上10点半或11点以前,因为12点是睡眠的高峰。如果错过了,就可能出现入睡难、睡眠质量差等种种问题。而导致白天的精力很差,不能振作。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的发生,使人感到头晕,不舒服,困乏烦闷。所以,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克服“春困”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