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望子成龙是中国人从古到今的一个期盼规律,文章剖析了这种心理产生的真正原因。分析了这种心理对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们不惜财力,学校以外还送孩子进各种培训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忽视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规律,结果培养出的孩子并非真正的龙,甚至成为社会祸害。文章也剖析了社会竞争带来的家庭压力。让子女成龙成凤,还是在教育中顺其自然吧。
——靳力
笑谈“望子成龙”
相信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了,与其说是,希望儿女出人头地、鹤立鸡群,倒不如承认自己已经丧失斗志,自认失败了。
“望子成龙”,本义是盼望儿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显耀人物,也就是希望子女在学业上和事业上有所成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没有错,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善意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儿女不但没有成才,相反,很多子女在成长为一个公民后,都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过着非常平淡的、且有些艰难的生活,甚至有的到了二、三十岁还不能自食其力,独立生活,成为了“啃老”一族。
2011年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这是我国首部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年度报告。蓝皮书认为,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并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多元化格局。其中主要的九个生活动力依强度渐次排序为:一是子女发展期望;二是个人利益追求;三是追求家庭幸福;四是追求人际优势;五是追求一生平安;六是尽力做好本分;七是实现自我价值;八是为社会作贡献;九是追求生活情趣。(《北京晚报》2011年5月5日)
子女发展期望,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今,在中国人生活形态中,成为了最强的生活动力,这不免让人诧异,也更让孩子们畏惧和恐怖。“望子成龙”,尽管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遗传需求,所体现的也是父辈对子嗣的殷切期望和深厚关爱,但是,这种生活形态扩张至整个社会的的一种生活形态,则不免令人生忧担心。
孩子承担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孩子寄予厚望,这没有什么不可以。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希望通过对子女的培养来改变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和社会地位,不惜花费整个家庭的积蓄甚至借贷来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并力争将孩子送上高端,这种做法尽管有着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心态焦虑反应。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人们往上流社会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过去孩子通过上大学进而获得改变家庭命运的这条道路也几乎被堵死。通过考取公务员获得稳定的地位来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众多家庭和孩子的唯一选择,这也就是每年“考公务员热”背后的因素之一。正是基于家庭在社会地位的薄弱,父辈自己生活的艰难,人生理想未能实现,于是,父辈们自然而然将自己失意的情绪转嫁到下一代身上。在无形中,望子成龙,由对孩子的期望变成了孩子的压力,重重叠加的希望让孩子苦不堪言。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闻祥熟的话语让一个又一个的家长变成了行动。在望子成龙的动力下,父辈们竭尽全力、尽其所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只要对孩子学习有用的,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他们就想法设法强加给孩子,也是在望子成龙的理想下,一个又一个“特长班”、“奥赛班”、“补习班”应运而生,生意红火,只可怜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童年都消耗在枯燥无味的特长学习和文化补习中。马加爵、药家鑫的悲剧不正是在这种“望子成龙”教育下的结果吗?
望子成龙,大家都去“望子”了,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而自己却不禅于奋斗和拼搏,一代寄托一代。如此下去,家庭或者家族振兴的理想岂不遥遥无期,与其“望子”,不如自己振作起来,努力奋斗,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加有优势的平台。
望子成龙,由于心切,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断采取诱逼的方式,让孩子学这学那,恨不得将孩子培养成全才、通才。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就对孩子采取暴力,痛殴孩子,一些家长只要孩子爱学习,就设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过分溺爱,忽视其心理教育,当孩子一旦遇到生活上困难,就不知道如何解决。正是因为家长以及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造成了多起孩子自杀事件的发生。
家长望子成龙,其实,孩子也望父成龙。我们在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时,是不是更应该自己努力呢?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引导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即使孩子没有“成龙”、没有“成凤”,只要他(她)对社会无害,能够遵纪守法,成为一个合法的公民即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孩子有自己的梦和理想,也有自己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和帮助他实现,而不是要强迫。如果你硬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话,孩子也可以“望父成龙”、“望母成凤”的。
(2011年5月12日于长沙市,发表日期:2011年5月13日)
点评的确,选举与被选举权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剥夺了,现在看来,就算是公正的网上投票选举都有点虚伪,也是罗列了人选,等待着你的选举,根本说不清楚是公平或公正,中国的选举权民主在一定理论上来说,还是很不开朗的,但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政党,法律的体系会逐渐完善起来,赞同作者的观点,请尊重宪法,尊重民主!
——秋水¢伊人
选举与被选举的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也就是说,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且年满18周岁,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011年5月27日《潇湘晨报》刊发一则新闻,新闻的题目是《法院一审判决:恢复候选人资格》,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洞口县又兰镇某村村民胡女士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选票位居第二,取得候选人资格。但是她的资格却被村民选举委员会无故取消。在经申请复议后,胡女士仍不能参选。因此她向洞口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使用特别程序于5月19日开庭审理。经法院判决,胡女士在洞口县又兰镇山阳村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中享有被选举权。
选举与被选举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是不容侵犯的。但是,公民选举权、被选举权被剥夺的情况经常发生。笔者,自年满18岁以来,仅有一次参加了居委会的人大代表选举,那还是在1988年,至今已有22年,然而,在相隔22年的时间里,笔者再也没有看到过公民选举证,也没有看到过选举单,更别说参加选举了。我想知道,我是合法的公民,并非属于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谁剥夺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从宪法第三条的规定中,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机构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的选举与被选举则是由各村委会、居委会组织开展。要想成为人大代表就必须参加选举,并且要成为被选举人,由于被选举人的名额有限,且一旦选举成为人大代表,就获得了实际的政治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想法设法成为人大代表,贿选、假选举等事件时有发生。5月29日,广东省纪委、广东省监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村(居)“两委”换届选举纪律典型案件,通报的12宗案件涉及广东省9个地市。2008年以来,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受理反映村(居)“两委”换届选举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1985件,立案查处38件,给予纪律处分49人。其中有派五千元红包并宴请贿选事件,有贿选被发现纠集他人威胁对手事件,有收空白选票填自己名和擅自打印候选人名单事件,更有抢劫案在逃犯入党并获选村支书事件。
“窥一斑而见全豹。”类似这种选举与被选举的游戏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中国的政治民主在某些人眼里就是一句空话,是可有可无的事情。1919年“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第一次高举民主、自由、科学、人权的旗帜,民主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1949年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但是,在新中国成立61年之后,依然还存在践踏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
选举和被选举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些擅自剥夺公民的被选举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选举权,同时也侵犯了其他人的选举权。尽管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但是能够站出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公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选举权,也应该重视自己的被选举权,这种权利的获得是经过了数千万仁人志士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获得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权利,我们要为国家的民主政治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维护公民权益的代表。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还刚刚起步,民主政治的氛围还没有浓厚起来,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参与选举,又如何让别人选自己。可以说,中国公民要意识到自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重要性和意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作为各级政府应该主动遵守宪法和履行宪法所规定的义务,为中国的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选举和被选举这不是政治游戏,它是庄重而神圣的权利,请各位尊重他人和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请尊重宪法,请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给公民,也包括我。
(2011年5月30日夜于长沙市,发表日期:2011年5月31日)
点评不断有衙内来挑战法律底线,挑战大众的心理,我们的官爷们究竟怎么了?这副县长的妻子儿子这是怎么了?这么没有修养?这些看来与副县长平时的修养有关。文章抨击了“我爸就是国法”的嚣张气焰,剖析了这些行为形成的原因。看来,我们的官位的味道需要“大厨”们好好调一调了。
——靳力
“我爸就是国法”的嚣张与狂妄
2011年6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近日,一则“山西永和县副县长冯双贵4名亲属夜闯民宅,大打出手,将人捅成重伤”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发帖人称,参与施暴的冯双贵次子冯源在殴打受害人过程中,针对受害人的质问不断宣称:“我爸是县长,在永和我爸就是国法。”态度蛮横恶劣引发网民义愤。经记者核实,事实基本相符,永和县副县长的妻子、儿子和其他二名亲属已经被刑事拘留,而副县长冯双贵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的提名也被取消。
尽管冯源否认说过“我爸是县长,在永和我爸就是国法,明天还找你,打的就是你,看你能怎么地”等言语,但笔者相信,在他心里一定是有“在永和我爸就是国法”这种想法的,自信在永和县打人伤人是没有事的,至少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嚣张与狂妄,敢置国家法律于不顾,竟然持凶器,私闯民宅,伤人砸物。
前段时间,“我爸是李刚”在网络上风靡一时,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流行语,而制造这句流行语的当事人付出的代价是入狱,“我爸是李刚”并没有解救他,相反将其父亲李刚推到了舆论的浪尖上。而今,“我爸就是国法”肯定会盖过“我爸是李刚”的蹿红势头,成为2011年最红火的网络流行语。“我爸是李刚”代表的只是一个人,而“我爸就是国法”所代表的就是一个阶层,而这个阶层就是那些高高在上,不把民众放在眼里的权贵和官僚阶级。
一个副县长充其量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在永和县其妻子、儿子等亲属能够如此嚣张,可见这个县长在平素又是如何为官的,何况其本人就是主管政法和治安管理的,连自己最亲的亲属都能如此胆大妄为,可以想象,“我爸就是国法”并非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