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其本身就是招聘执政人员,其严肃性不容亵渎。然而,贵州公考体检舞弊事件的曝光,以及文章例举的一件又一件公务员招考舞弊事件,不仅仅是招考本身的问题,而是反映出了现在把关招考公务员的素质问题,反映出所招公务员的素质问题,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了政府的形象。作者的揭露抨击是有利于社会更好发展的,值得读者看后思考和关注。
——靳力
招录体检“体检”了谁
12月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标题为《贵州部分公考考生体检陷入“罗生门”》的一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文章内容披露了在报考2011年贵州省省直机关和贵阳市公务员的考生中,部分公考预录考生在武警贵州医院体检,因身体不合格被刷下,失去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资格,而其中一些人在这一年做的数次体检,甚至包括在武警贵州医院做的完全一样的“公务员体检套餐”,以及在这个医院做的村官招录体检、事业单位招录体检,全都是合格的,身体根本就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不合格只出现在公考体检中。当被刷下的考生要求复检时,却遭到了相关负责人的拒绝,拒绝的理由是,招录工作已经结束了,对已经被录取的考生不公平。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每年都是蔚为壮观的,一年一度的考公务员热折射出了一个香饽饽的职业——公务员岗位。由于大学毕业不再分配,大学生被迫自谋职业,过去很多家庭就是依靠孩子上大学来改变家庭甚至家族的命运,当这条路被堵死后,每年的公务员招考,就寄托了很多孩子和家庭的希望。曾经有媒体披露被冒名上大学的事情,在大学不再吃香而公务员吃香时,在公务员招录中竟然出现利用体检手段,将本应被录取的公务员考生直接刷下,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员直接代替进入公务员系统。这种看似公开考试、公开面试、公开招录的公务员招录是公平公正的,然而却在体检中做手脚,让考生遭受身心伤害,其实比那种“萝卜”招聘更可怕。
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后,党政机关全面实现了考试录用制,通过公开笔试、面试和到指定医院公开统一体检的方式,择优录用公务人员。在公众眼里,认为党政机关公务员录用办法都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甚至无懈可击。这一点,从每年上百万的考生参考中就可以看出。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现实的公务员招录操作完全就不是那回事。比如笔试,有的人在考前就知道了试题;考试中尽管有监考人员,但有人夹带、偷看,甚至让人代考;如果在评卷关有人,也可能得高分;再比如面试,有关系的人就可以在面试中获得高分;甚至某位局长为了准确录用到自己的子女或亲属,直接利用报考条件和面试标准进行定位招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萝卜”招聘。上述手段在这些年的公务员招录中都上演过,也被媒体曝光过,所谓的公开、公正、择优录用完全就是一种骗局。但上述手段实施的难度加大后,就借助不良医生之手直接刷了,如果只招录1个,那么在关系人前面的有多少就刷多少,山西长治宋江明事件的披露不正是这样的吗?笔试第一,面试第一又如何,即使没有贫血,也要让你贫血。
利用体检这种手段来篡改招录结果是非常危险的,在体检上作弊,反映了公务员招录中的腐败已经从政府系统内部向外部延伸,从面试等自由裁量权较大的领域,向科学性、专业性的医学判断等自由裁量权较小、甚至为零的领域延伸,这种腐败是极为可怕的,也是极其下作和无耻的。
宋江明以及贵州公考体检舞弊事件的曝光,严重地反映了公务员招录中的营私舞弊和腐败,同时也反映出公务员招录中的严重不公,这是对社会公平公正和道义的严重践踏,更是对那些对国家、对政府抱有希望的人的严重摧残。
有人认为,只要对体检的程序、体检的项目进行更为科学化的设计,对体检的医院和检验师加强监督,就可以解决利用体检来舞弊的问题。
其实,笔者并不认同,不管你如何设计体检的程序、体检的项目,以及加大对违纪医院、违法医生的处置力度,也杜绝不了公务员招录的舞弊行为。如果不严厉打击官场的腐败行为,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不弘扬民主与法治的精神,不改变现行的公务员体制,打破公务员的特权和缩小官民矛盾,化解社会对立情绪,那么,类似宋江明和贵州公考体检舞弊事件还会大面积发生,只不过是会变得更加隐蔽、无耻和无度。
(2011年12月5日深夜于长沙市,发表日期:2011年12月6日)
点评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什么?告诉他们世界是美好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热爱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快乐无忧的生活。可现实的世界并不是这样,从学校到社会的小孩伤害事件,家庭暴力事件,这些都让人不安。又加上接连不断的车祸事故,网络诱惑,教师的冷暴力,社会道德沦丧的案件,这样的社会现象,在网络和通讯发达的今天铺天盖地而来,让孩子相信父亲描述的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不只是作者为难,哪个良心家长不为难?一篇从内心喊出的杂文!
——靳力
孩子,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孩子,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说真的,我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描述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这个眼前的世界早已不是我父母曾经给我描述的世界那样,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邻里之间是那样的淳朴友善,身边的人,周边的人,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他们对我们都是非常友善的,根本就不存在将我们拐走卖掉,也不存在伤害我们,即使我们做错了事,他们也是那样的对我们友善,原谅我们的过失,而今……
“孩子,请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孩子,请不要接受他人给你的东西。”“孩子,如果有人要你带路,请不要给他带路。”“孩子,请不要告诉陌生人你叫什么名字。”“孩子,请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孩子,请不要……”如此众多的告诫,我不知道孩子是否理解和明白,也许在他的脑海里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问号,这是为什么呀?
谁是陌生人?除了爸爸妈妈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外,他们都是陌生人。叔叔,是陌生人吗?叔叔不是。那叔叔为什么要绑架自己的亲侄子呢?老师是陌生人吗?老师不是。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老师性侵小孩呢?小区保安是陌生人吗?保安不是,他是保护我们小区安全的。爸爸,你看今天的《潇湘晨报》,上面的那个保安叔叔,用铁锤砸小区业主的小女孩——八岁艳艳的头部,还抢走她家里部分财物,小艳艳至今还在医院昏迷不醒(详细报道见12月5日《潇湘晨报》B01版)。
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都是美好的,花是漂亮的,天空是美丽的,阳光是暖和的,水是清澈的,连小猫、小狗、蛇、老虎都是可爱的。可是,随着一起又一起针对孩子的暴力和伤害行为的发生,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孩子,如果我告诉孩子,我们的世界是友善的,人们都是可以信任的,万一孩子受到了伤害,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岂不是有罪吗?如果我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充满着欺骗,充满着陷阱,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伤害,包括邻居、小区保安、学校老师甚至托管的家教、保姆,那么孩子又如何来跟这个社会接触呢?
当暴徒手持刀具冲进校园针对孩子大打出手时,当神经病患者在路上残忍伤害孩子时,当一起又一起绑架、拐骗孩子的事件发生时,我不敢欺骗我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当孩子乘坐的校车屡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当孩子在学校吃东西拉肚子时,当孩子走在大街上被空中抛物砸伤时,我不敢跟我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当孩子走进网吧玩拼杀游戏时,当孩子看到周边满是色情场所时,我不敢跟我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纯洁的。
当孩子因没有参加课外补习被老师冷落时,当孩子看到他人给我送礼或者我提着礼物给他人送礼时,我不敢跟我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廉洁的。
当孩子看到老人跌倒无人扶时,当孩子看到车上无人让座时,当孩子看到乞丐要钱无人施舍时,我不敢跟我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慈爱的。
当孩子看到公务员开着公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当孩子看到老师对有权有势的孩子特别照顾时,我不敢跟我的孩子说,这个世界是公正的。
孩子,请原谅你的父亲,我真的无法要求你对这个世界,选择信任,选择宽恕,选择忍让,选择爱。但我也要极不情愿地告诫你,你要对外界保持足够的警惕性甚至敌意,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就是在特定的情形下,比如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你可以信任老师和警察,记住不要单独跟任何人在一起。因为信任是你目前不具备的能力,你也没有足够的身体条件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真的,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告诫是非常恐怖的,也是非常担忧的,因为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我埋下了恐惧和冷漠,我害怕我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畏惧,充满敌意和愤怒,我更害怕孩子长大后,会变得自私而冷漠,包括对父母和他人。
世界啊,请你告诉我,我该怎样对孩子描述你,我真的非常想告诉孩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温暖的,是友善的,是慈爱的,是公平公正的,是和谐的,是值得我们去爱的。
(2011年12月6日晚于长沙市,发表日期:2011年12月7日)
点评文章先引述了案例,接着作者从科学的角度引述资料解读了“破坏性试验”的含义,质疑了这次桥梁事件的官员解释;文章进一步联系现实众多的“语言解释”,揭露抨击了一些试图通过语言游戏来遮盖事实真相,推卸责任的行为。文章两次质疑,很好地揭露了谎言。文章的可贵之处是,作者的质疑都是以科学的解读为依据,不只是作者的推测。文章语言表述客观有分寸。
——靳力
“破坏性试验”试图破坏什么
12月5日上午7时30分许,合肥包河大道高架跨繁华大道下穿桥一截在建“贝雷梁”发生险情,重达300多吨的“贝雷梁”发生倾斜,笨重的钢梁朝东侧发生严重歪倒,导致在梁内施工的10多位工人受惊不小,其中6人赴医院检查救治,有3人已入院,1人因手臂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官方发布称,此次是正常的破坏性试验。
因为笔者从事医药行业,经常接触到“破坏性试验”这一名词,但为了慎重起见,笔者还是借助百度搜索了一下。在百度百科中,破坏性试验是这样解释的: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这种定义是站在医学实验的角度进行的。广义的定义是:按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对产品或零件进行直到破坏为止的试验。
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只听说过汽车抗碰撞而进行的破坏性试验,听说过药品抗降解的破坏性试验,听说过某些建材抗强度的破坏性试验,还听说过食品抗腐败的破坏性试验等,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对在建的高架下穿桥进行破坏性试验。这一次,又被开眼界长见识了。
中国人真的聪明,尤其是中国官员,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群体,他们面对如此复杂的中国语言文化能够运用自如,实在令人佩服。昔日有“临时性强奸”、“试探性自杀”,“躲猫猫死”、“喝温开水死”、“激情杀人”等创造性语言,今日又有“正常破坏性试验”的雷人语言,也许官员们在给咱中国百姓启蒙,提高认识新事物的水平。
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施工安全事故,却要被官方解释为“正常的破坏性试验。”笔者不知道这官方是不是低估了公众的智慧,或许官方抛出“破坏性试验”的这个解释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含义。但是公众确实不解,既然是一种试验,那为什么会导致数人住院,且有1人手臂粉碎性骨折的结果呢?难道人也是破坏性试验的道具,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草菅人命。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张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意外是在给临时钢梁做超负荷预压实验发生的。“意外”之说,言外之意就是这次“破坏性试验”是在计划中的试验,只不过是出现了超出预期的“破坏性”后果。我们知道,如果要进行“破坏性试验”必须提交报告,经过上级审批,特别是对在建桥梁上进行破坏性试验,更应疏散所有人员,并且其试验的结果是可预知的,造成如此大面积的钢梁坍塌和数人受伤的结果,恐怕就不是破坏性试验应该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