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历和阴历
1.阳历的来历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问定为一年,共365人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用以前,单月为大月,又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阳历闰年的确定
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秒,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秒,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但公元2000年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阴历的来历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年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4.阴历闰月的确定
至于阴历闰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
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问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候,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j‘一个月的术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r: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而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月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
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二、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复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刹|j煳刚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于;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于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于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千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勺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开,初二是戊戌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干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厌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寸上配上甲为甲子;“灶乙或厌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于;丁壬11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其它
天干方位,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巾央上,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木。
天干五季甲乙属春,丙丁属夏,戊己属夏,庚辛属秋,壬癸属冬。
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方位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方土。
地支四季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
地支六合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木,卯与戌合化火,辰与酉合化金,已与申合化水,午与未合,午为太阳,未为太阴,合而为土。
地支六合,一是用在四柱中,即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中的天干地支的排列中。如出生的年月日时中,地支中有子与丑,就是子与丑合,有寅与亥二支,就是寅与亥合。相合者,为合好之意。
地支相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相冲实为对冲。如在八卦图上可以看出,卯为木在东,酉为金在西,午为火在南,子为水在北,其它地支也如此,都是处在互对的位上,故又为对冲。相冲为相克之意。
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棚害,酉戌相害。相害为相克之意。
三、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学说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相对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源泉。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地,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算,一看掌纹,就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为元素,作为蜘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心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晚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这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信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小,小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天干五行甲乙同属术,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已同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五行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届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15闩金,西为阴金;子亥属水,予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戍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纳音五行(干支五行)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辛酉剑锋金,甲戍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己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未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水各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