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喜马拉雅狂想
48100600000009

第9章 山墙、山墙

时间:公元2200年

地点:祁连山

下一步,怎么办?

卢孟雄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再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两个人茫无所知。不过现在这已经不是他们自己的研究课题了,经过媒体曝光后,加上他们的八方呼吁,得到许多部门和热心人士共同关心。毕竟如同曹仲安在居延海对匈奴人所说:“一个地球、唯一人类。”在这样大道理下,有头脑的人抱着同舟共济的精神,都会积极响应行动起来。谁还敢肆意破坏环境,必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春秋晋大夫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也就是这个道理。

紧急行动起来吧!人类。

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得为保护我们这个唯一的星球而努力。

未来!未来!

过去、现在清楚了。得要进一步掌握未来环境发展情况,方能制订更加完善的对策。

怎么了解未来,乃是当务之急。同为地球人,如今不仅卢孟雄与曹仲安关心了。有人已经急不可捺,催问成都那家制造时空飞行器的研究所,答复却还是那句话:“研制中,请耐心等待。”

这研制,需要多长时间?

这等待,得要拖延到什么猴年马月?

卢孟雄沉吟道:“不能再等待了,我们必须立刻出发。”

曹仲安问他:“你怎么出发?”

其实卢孟雄胸中已有方案,不仅是向未来咨询调查而已。

是啊,调查不过仅仅是调查,调查的终极目的是解决问题。

他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一字一顿坚定不移地说:“只有打开喜马拉雅山墙,放进印度洋的温暖潮湿气团。”

他早说过,大自然不可对抗。古往今来许多自以为是的大人物,凭着一股盲目勇气,一个个逆大自然规律流而上,无一不被碰得头破血流。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顺应形势,别出蹊径,方能解救危急大西部于万一。

放眼看整个中国大西部,青海高原、罗布泊,以及居延海等等水域逐渐干涸缩小,固然是冰后期那个2500多年周期变化起作用。但是不容讳言,也和另一个重要原因有关。

他手指着地图对曹仲安说:“喜马拉雅山脉。”

就是它不断隆起,促成了西部干旱化。

他笑问曹仲安:“地中海在哪里?”

曹仲安不解地说:“就在欧亚非三大洲之间,古埃及、古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发育的摇篮,还须多说吗?”

他不理会朋友的回答,接着问:“你可知道,古地中海在哪里?”

曹仲安迷惑了。身为历史学家的他,却一时不好回答,不知卢孟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卢孟雄不急不缓解释说:“古地中海很长很长,贯穿欧亚两大洲。东头就在印度半岛和青藏高原之间,只不过后者最初还不是高原。如果要命名,只不过是青藏平原罢了。古地中海的消失,喜马拉雅山脉之出现,青藏高原之所以成为‘世界屋脊’,举世无双之高原,这一切,都和板块漂移有关。”

哈哈!青藏高原。

呵呵!板块漂移。

这一场板块漂移游戏,主角是印度板块与西藏板块,前者是主动方,后者是被动方。

正是板块漂移,使南方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使古地中海逐渐消失,在两大板块之间挤压成为喜马拉雅山。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不断,这两大板块挤压不断,使喜马拉雅山脉逐渐隆起,连同青藏高原一起,成为了“世界屋脊”,挡住了印度洋海洋气团,使山背后广大地域逐渐干旱,才促成了大西部干旱化的发展。

不能违抗自然规律改变冰后期气候演变之过程,也不能阻挡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是不是可以想一个好办法,打通喜马拉雅山脉,放进印度洋海洋气团,岂不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眼下也不会再面对着窗外“贫雪”的祁连山,漫漫黄沙蔓延,绿洲不断萎缩而着急了。

是啊,这个想法似乎很不错。只要有了水,就能保住绿洲和生命,不断扩大森林、草原,将辽阔的大西部改造为生机蓬勃的天地。也能恢复西部高山积雪,保存好这些高高在上的银色固体水库,补给山下河流水源,稳定区域气候,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水从哪里来?

处于亚洲腹地中心的大西部,没有长江大河,也没有浩瀚湖泊,只能向天空索取活命的水。

治病救人需要一针见血,治理大西部干旱,也得要抓住要害,一针见血才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打穿喜马拉雅山墙,挽救大西部,也减缓东部的沉重压力。不信海水能涨得齐天高,到时候地球上唯一拯救人类的“方舟”,就是巍巍青藏高原。从这个意义来说,也就是拯救了整个人类和我们这个狭小的星球。

卢孟雄不动声色,说出自己的意见。

“你疯了?”曹仲安感到这简直不可思议,抬头看着自己的朋友,看他是不是真的发疯了。

卢孟雄依旧那样坚定,似乎已经铁了心,一字一句表露自己的意见:“不,我非常清醒。这是唯一可以挽救西部的最后方案。”

曹仲安轻轻摇一下头说:“在眼前的技术条件下,这只是科幻小说般的胡思乱想,严肃的科学家绝不会考虑。”

他接着又讲:“不!这连科幻小说也谈不上。科幻,必须要有真正的科学底蕴。毫无任何科学根据,只能是不讲科学的奇幻作品。”

卢孟雄十分认真地说:“这不是奇幻,的确是有根基的科幻设想。”

曹仲安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在研究一个重要问题,你严肃些好吗?”

卢孟雄说:“严肃就是死板,就是思想的死胡同。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不行,难道不能向外界求援吗?”

“求援?你向谁求援?向虚无飘渺的外星人呼救吗?”曹仲安目瞪口呆望着他,感到不可理解。

“外星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乐得在一旁静静观察一个智慧星球的死亡过程,获得一次免费科学实验的机会。这件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得要寻找拥有高技术力量,同病相怜,也同舟共济的同类才行。”卢孟雄说。

“同舟共济,这是什么意思?”曹仲安问他。

卢孟雄解释说:“在宇宙大洋中,小小的地球是一叶随时可能沉没的独木舟。我要寻找的,就是同在这只将要沉没的独木舟上,可以相互拉一把的同舟共济者。”

曹仲安觉得奇怪,问他:“世界只有这样大,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加联合国了,还有什么高技术力量的人群?难道是隐身人,躲在空气里吗?”

卢孟雄不慌不忙地反问他:“抛开这个问题先不说。我问你,人类是不是一天天进步,有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你只看见空间,没有看见时间。今日的空间早已成为僵硬的定数,为什么不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寻找更加广阔的变数?你是历史学家,刚从历史访问回来,应该对时间发展,文明演变进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么?”

曹仲安一听,哈哈笑起来说:“你真的疯了,难道打算向看不见的未来儿孙求援?”

卢孟雄一本正经地说:“这有什么不可以?他们踩在历史的肩膀上,科学技术水平远远超过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架子,向自己的儿孙发出紧急呼吁的鸡毛信?古话说,百善孝为先。换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他们孝敬祖宗最好的办法,比过鬼节时候骗人骗己烧几张纸钱冥币实在得多。何况这也不是他们单纯输出。帮助了我们,也帮助了他们自己,乃是忠孝两全、利人利己、一举几得的好事,为什么不能做?”

哈哈哈,曹仲安又放声大笑起来。在他的眼里,身边这个素来严肃的朋友真的彻底发疯了。

“我才没有疯呢,”卢孟雄正颜道,“疯子不能拯救世界,只有富于科学幻想的有志者,才能在这样的时刻担当起这样的任务。”

“你怎么到未来去?进入未来的飞行器还在研制中,一时半刻还不行。”曹仲安好奇问他,“请一个半疯的科幻作家帮忙,胡诌一个时空飞行器吗?”

“不,那是不可能的,”卢孟雄说,“反正也要了解未来情况,给他们发一封E-mai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