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4809800000273

第273章 13 几百年的招牌生意

第二篇第二十章13 几百年的招牌生意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王麻子剪刀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几百年来,王麻子剪刀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享誉民间,曾创造过一个月卖40万把剪刀的最高纪录。

王麻子剪刀创始人是山西一个姓王的铁匠,清朝初年来到北京。最初创业时,妻子建议他自己开作坊打制剪刀。王铁匠说:“开作坊既需要场地,又需要请人,工钱、房钱、伙食钱,开支可就大了,咱们上哪里去弄那么多的钱!不如先租间房开个小店,向其他作坊收购产品,卖多少,收多少,既不占用太多的资本,又可以只拣好的、卖得快的收,这样不是既省心又省力吗?”

于是,王铁匠的小店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开张了。王铁匠变成王掌柜后,一心想使小店能有所发展。所以在进货时,他特别重视产品的质量,每次收购,都要亲自检查,不合格的,坚决拒收。因此他售卖的剪刀逐渐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出了名,不仅北京人喜欢到这里来购买,一些外地来京的客商,甚至那些进京赶考的举人,在回乡时也要特地来这里买上几把剪刀,以便回去后分赠给亲友。

因为这一带同类的小店很多,初来的顾客常常弄错,而王掌柜的脸上又有麻子,要买这里剪刀的顾客很自然就把麻子掌柜作为区别的标记。久而久之,不但北京人用“王麻子”来代替该店的店名,外地人也以“王麻子”相称,至于它原来的店名,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到了1816年,王麻子后代接办这间杂货店后,正式以“王麻子”为字号。小王掌柜不但在门外正式挂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还在收购的剪刀上都镌上“王麻子”三个字,并将杂货铺改为专门经营剪刀。

小王掌柜也是一个经营的高手,除了注意进货之外,还很注意推销。顾客上门,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待,无论买与不买,同样的热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敢怠慢顾客。卖出的剪刀,要装进一个印有“王麻子”字样的纸袋中,纸袋上印有在一年中如果发生某种损坏情况,包换、包退等字样。

一次,有位外地顾客拿来一把镌有“王麻子”字样的剪刀要求退换,虽然卖出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小王掌柜见确实是属于质量问题,遂立即换给顾客一把新的剪刀,并再三向这位顾客赔礼道歉。这件事传出后,王麻子剪刀铺的声誉更高了。

门市之外,王麻子剪刀店还常派出徒弟走街串巷,去向家庭妇女兜售剪刀。当时北京的庙会很多,小王掌柜就派徒弟带上镌有“王麻子”标记的剪刀去庙会摆摊。此外,他还派人下乡去农村售卖。通过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王麻子剪刀的销售额,在当时没有电台和报纸的情况下,也使王麻子剪刀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所以“王麻子”的名声越来越大。

财富精点

“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后来出现了这么多“王麻子”的同行们,说明了王麻子这个品牌相当有号召力。看来品牌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很多商家不惜任何代价要创出品牌或保护品牌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