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迫型性格缺陷的表现及其突破技巧
这类人群的共同性格特征是:拘谨,犹豫不决,想问题办事情要求十全十美,过分追求完美标准,按部就班,非常仔细认真,循规蹈矩,讲信用,遵守时间,但是缺乏灵活性。他们过分自我克制,过度自我关心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生怕办错事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失和不利。因此平时小心翼翼,自我怀疑,精神高度紧张,难以松弛。这类人群显然在工作上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但是效率不高,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导致社会适应性不强,人际交流困难。
临床研究发现,不少强迫型性格缺陷者的父母亲是强迫型性格者或者对自己子女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追求很高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标准。家庭因素是导致强迫型性格缺陷的重要原因。
强迫型性格缺陷者很容易发展为强迫性神经症。矫治的目的,主要是纠正性格固执地追求十全十美的秩序性、过度自我注意的拘谨性。
1)凡事勿求十全十美。
强迫型性格缺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过分追求十全十美是一种重要的性格缺陷表现形式,必须力戒和纠正。
美国着名精神病学家杰维·伯恩斯曾说过:“过分追求完美,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是自拆台脚的坏习惯。”他曾对150名推销员作过详细的心理测定和个案分析,发现40%的人有过度追求完美无缺的性格缺陷,结果事业成功的机会很少。
因为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经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忧虑,导致创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削弱,轻者陷入强迫型性格缺陷,严重者罹患强迫性神经症。
追求十全十美的性格,使自己的能力、人际关系和自尊心等心理行为扭曲,导致不合逻辑的思考问题方法,陷入“非圣人即罪人”的认识误区。
2)顺其自然,纠正过度自我注意的拘谨。
由于强迫型性格缺陷者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而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的最有效方式是凡事顺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过多评价。
比如,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遗漏些也无妨。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那样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身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
2.在医生的指导下走出心理误区
心理的不平衡无疑会带来不良情绪,这种心理是因为感到别人多而自己少而不满。反之,自己多而别人少,或自己好而别人差,则其心理便感到平衡了。显然,根本就是自私心理在作怪。这种由苛求公正而引起的心理压力就如同慢性毒药,使人意志消沉,整日闷闷不乐,并使成功的力量逐渐消耗殆尽,恶性循环也因此建立起来。同时,这种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会给人体带来持续的伤害。
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突围出去呢?以下是心理医生给出的方法:
1)客观面对。
争取客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多一份平静豁达。
2)建立交往。
尽量不说:“要换了我会这样对待你吗?”或者其他类似的话,而应该说:“你我有所不同,只不过我暂时难以接受这一点。”这样你就可以建立与别人的交往而不是断绝。
3)不作横向比较。
不要把自己同别人或别的事情来回比较。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考虑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做好它,而不必羡慕别人所具备的优越条件。
4)不做过高期待。
不要根据自己的行为期待别人给予同等的待遇。例如当你讲出“我如果晚回家总要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之类的话时,立即改正自己,大声地说:“我觉得你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就更好了。”
5)接受现实。
将“太不公平”之类的话改为“真令人遗憾”或“我倒真希望……”。这样,你就不至于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逐步接受你并不赞赏的现实。
6)克制愤懑。
不要再让别人左右你的情绪。这样,在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也就不会陷入愤懑中。记住,由于苛求公正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并不是因为他人、事件或环境造成的,而是由于自己的情绪反应所引起的。只有自己的力量才能克服它。
7)秉持本色。
伊丝·欧蕾太太是个失败者,但她不想让丈夫发现。于是,在公众场合她总是试图表现得十分快活,有时甚至表现得太过头了,于是事后她又十分沮丧。因此她的生活中失去了快乐,她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于是只好想到自杀……后来,伊丝·欧蕾太太并没有自杀,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位不幸女子的命运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谈话!
“是一段偶然的谈话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欧蕾太太回忆道,“一天,婆婆谈起她是如何把几个孩子带大的。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秉持本色。’‘秉持本色’这句话像黑暗中的一道闪光照亮了我。我终于从困境中明白过来——原来我一直在勉强自己去充当一个不大适应的角色。一夜之间,我整个人就发生了改变,我开始让自己学会秉持本色,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个性,尽力发现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风度,挑选适合自己的服饰。我开始结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组的活动,第一次他们安排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简直吓坏了。但是,我每开一次口,就增加了一点勇气。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身上终于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感到快乐多了,这是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此后,我把这个经验告诉给孩子们,这是我经历了多少痛苦才学习到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秉持自己的本色!”
3.秉持本性、实现真实独立的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帮助你的就是你自己,正所谓“自助者天助”。而真正的自助者都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惊奇地轰然倒地,仿佛有如天神相助。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无须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你无须总是效仿他人。保持自我本色,这是实现真正独立自我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空白苦恼。
让我们来看看欧文·柏林给乔治·葛斯文的忠告。他们两人初识的时候,柏林已是位有名的作曲家,而葛斯文还是个每星期只赚35块钱的无名小子。柏林很赏识葛斯文的才华,愿意付3倍的价钱请葛斯文当音乐助理。“但是,你最好别接受这份工作。”柏林说,“如果你接受了,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如果你秉持本色奋斗下去,你会是个一流的葛斯文。”葛斯文记下了柏林的忠告,果然成了美国当代着名的音乐家。
乔治·葛斯文可谓秉持本性、实现独立自我的典范。
查理·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常模仿当时一个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卓别林一直都不显得出色,直到找出了属于自己的戏路。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唱唱跳跳,直到还自己本来面目,并以其机智的妙语而广受欢迎。
所以,你既然已来到世上,就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自恃》中写道: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如果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什么。”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他的话说得很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完全应该主导自己的性格,成为驾驭自己性格的真正主人。
人的独立性以人的个性为基础,以自我意识为前提。
性格是由其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感特征和意志特征所组成,而自我意识是促使这四个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在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所起的作用并非始终如一。在儿童时期,性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学校,而自我意识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到了青年时期,随着个体发育的日益成熟,自我意识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控制力量,其作用怎么高估也不算过分。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他的话说得很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完全应该主导自己的性格,成为驾驭自己性格的真正主人。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人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精神活动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像弗兰克那样,保持心理独立,通过心理独立去战胜自我,战胜环境,使自己安然地渡过危机。
人要有独立性,而不要依赖别人。依赖别人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别人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好吃懒做,坐享其成。
依赖者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症状,他们缺乏社会安全感,跟别人保持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或依赖媒体的报导,经常受外界指使,自己好像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发展出机智应变的能力,较易失业。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依赖性格,就应该大胆地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独立行事,彻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
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心时,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然后告诉他,你以后愿意通过某个手势来向他表明你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
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请记住:你的父母、爱人、朋友、上级、孩子或其他人常常会不赞同你的某些行为,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价值。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总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这是生活的现实,你如果有思想准备,便不会因此而忧虑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挣脱在情感上束缚你的那些依赖枷锁。
如果你为支配者(父母、爱人、上级或孩子)陷入惰性,那么即便有意回避他们,也还会无形中受人支配。
坚持不带任何条件的经济独立,不向任何人报账。你如果得向别人要钱花,便会成为他的奴隶。
不要继续发号施令,控制别人;不要继续受制于人,唯命是从。
承认自己有保持私密的愿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经历都告诉某人。你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诉别人,那你便没有选择可言,当然也就成了不独立的人。
在晚会上,不要出于义务而一直陪着他。两个人分开去找别人讲讲话,晚会结束之后再聚到一起。这样,你们会成倍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记住:你没有为别人高兴的义务,别人自会寻求解脱和愉快。你可以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但如果感到有义务让别人高兴,那你就失去了独立性,就会因别人不高兴而愁眉苦脸;更糟糕的是,你会以为是你使他不高兴的。你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在这一点上人人如此,毫无例外。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控制你的情感。
不要忘记:习惯并不是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不错,你以前一直服从别人,但不能因此再继续受人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