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市场学教程(第二版)
48096700000058

第58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2)

1.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剧

197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国家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并最终随着美国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而崩溃。从此,各国货币汇率开始剧烈波动,为了稳定汇率,各国货币当局纷纷调整利率,使利率的波动幅度也随之加大。由此开始,西方主要国家逐步放松或废除了对利率、汇率的金融管制,导致股市、债市、汇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市场风险急剧扩大。这些变化迫使跨国公司、贸易公司、金融机构,甚至各国政府为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而积极寻求保值方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急剧波动的背景下,产生了外汇和利率的期货、期权交易,并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

2.金融行业竞争加剧

金融自由化的实施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全球化使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机构必须参与到各种金融创新中去,不断研究企业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这些新兴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风险成本大、交易效率高、市场吸引力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不仅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收益,也给金融机构的经营注入了活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将开展衍生工具业务的收入视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从衍生工具业务中得到的利润已占总利润的非常重要的份额。以J.P.Morgan公司为例,从衍生工具得到的收入是其总收入的1/5。同时,衍生金融工具也是金融创新的一部分,是提高和巩固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积极扶持衍生工具的推出,以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巩固金融中心的地位。

3.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

在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浪潮中,发达的通讯设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大量信息的处理和传播变得十分迅捷。首先是打破了少数大型金融机构垄断金融信息的局面,并且随着彭博(Bloomberg)、路透社(Reuters)和德励(Telerate)等金融专业电子信息提供商的出现,投资者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其次是科技进步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过程和清算时间,使得交易员能快速进行交易。再次是科技革命使金融工具突破了地域性限制,使巨额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拨在瞬间就能完成,并使全球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市场运作更具效率。最后是计算机技术和新兴的金融工程理论的结合,为开发设计金融衍生工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4.金融理论的发展

金融理论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1896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关于资产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贴现值之和的思想,这标志着金融理论的启蒙。1934年,美国投资理论家本杰明·格兰罕姆(Benjia min Graham)的《证券分析》一书,开创了证券分析史的新纪元。1938年,弗里德里克·麦考莱(Frederick Macaulay)提出“久期”的概念和“利率免疫”的思想。1952年,哈里·马柯维茨发表了着名的论文“证券组合分析”,为衡量证券的收益和风险提供了基本思路。

1958年,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H.Miller)提出了现代企业金融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MM定理。20世纪60年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与同时期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走向成熟。

进入20世纪70年代,金融工程理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在金融学的研究中总结和发展了一系列理论,为金融的工程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1972年12月,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发表了题为“货币需要期货市场”的论文,为货币期货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73年,费雪·布莱克(Fisher Black)和麦隆·舒尔斯(Myron Scholes)成功推导出期权定价的一般模型,为期权在金融工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成为在金融工程化研究领域最具有革命性的里程碑式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达莱尔·达菲(Darrell Duffie)等人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经济学研究,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将现代金融工程的意义从微观的角度推到宏观的高度。

四、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机制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首先是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巴赛尔协议》实施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表外融资,将表内资产表外化以满足《巴赛尔协议》的要求。其次是拓展业务。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加盈利,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其中债务互换、期权交易和远期利率协议等业务都属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2.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是从事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金融机构。它们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目的,首先是凭借对金融市场的了解,进行套利或投机,赚取利润。其次是对冲证券发行和自营业务的风险。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在从事证券发行和自营业务时,面临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为了减小这种风险的影响,它们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进行对冲,以控制风险。最后是拓展业务空间。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人才,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中介服务,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投资基金

基金经理人在金融衍生市场进行交易,一方面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为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保值避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获得利润。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美国涌现出很多对冲基金(hedgefund),这些对冲基金积极投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利用高杠杆比率获得超额回报。例如,着名的量子基金在1992年利用外汇远期和金融期货交易,使该基金的资产由同年8月的33亿美元上升到10月份的70亿美元。

4.工商企业

工商企业持有的商品资产和金融资产同样面临着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因此,工商企业也经常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避险保值。一些金融衍生工具还能帮助企业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如互换、转债等。

5.个人

个人交易者分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两种。套期保值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为自己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保值,投机者则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获得利润。套期保值的存在决定了金融衍生市场存在的必要性,而投机的存在提高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流动性,使该市场充满了活力、提高了效率。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以下三种交易方式。

1.以公开叫价形式的场内交易

公开叫价即交易者或经纪人在交易大厅内,通过彼此叫喊并运用手势来达成交易。

一些传统的交易所仍然使用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如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EF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在这些交易所的大厅内,经常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2.场外交易

场外交易也称OTC(over the counter)交易。今天,场外交易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市场:无固定的场所、较少的交易规则约束,以及一般来说更为国际化的市场空间。交易由交易者和委托人通过电话和电脑网络直接进行,而不是在规则繁多的交易大厅中进行,场外交易会面临信用风险。场外交易的主要衍生工具有远期、互换和某些期权。

场外衍生工具交易本质上说是一种私人交易,在交易者之间以单独协商的方式进行,合同内容可以协商,有一定弹性。

3.电子自动配对系统

自动配对系统的运作遵循与交易大厅交易相同的交易规则。大部分交易所都使用自动配对系统来撮合交易,并用来扩展它们的交易时间。自动配对系统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处理速度快,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的运行效率。

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规避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基础金融资产的部分风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并没有消除风险,而是分散和转移了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是把双刃剑,高杠杆倍率决定了它自身的高风险性。当金融衍生品交易引发金融市场风险时,它会导致风险的集中、累积和提升,成为风险的放大器。金融衍生品集聚的巨大风险压力有可能摧毁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佐证。根据各种风险的性质和各种风险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按照导致损失发生的各种不同因素,可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类。此外,还有模型风险和结算风险等。

(一)市场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market risk)是指因为基础金融工具价格或是金融变量数值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损失的一种风险。它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风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风险,存在于每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之中。因为每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都是以对相关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金融变量数值变化的预测为基础的,当实际价格的变化方向或波动幅度与交易者的预测出现背离时,就会造成损失。对不同的交易者来说,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是不同的。对套期保值者来说,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套期保值者在持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持有基础金融工具,形成相反的交易地位。而对投机者来说,市场风险较大,因为投机者进行此类交易的目的就是通过承担风险来赚取盈利,不但没有持有基础金融工具,还会尽量增加杠杆比率,所以一旦失误,损失将十分惨重。

(二)信用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合约的对方出现违约所引起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与银行借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是不同的。产生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风险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交易对方因财务危机出现违约;二是在合约剩余期限内,违约方的合约价值为负。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包括交割前风险和交割时风险两类,交割前风险是指在合约到期前,由于交易对方破产而无力履行合约义务的风险;交割时风险是在合约到期日交易一方履行了合约,但交易对方却未付款而造成的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风险的大小与衍生工具合约的到期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时间越长风险越大。而且交易所内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要大大小于场外交易的信用风险,因为场外交易既没有保证金要求,也没有集中清算制度,因此交易者到期能否履约是无法控制的,这完全取决于交易对手履约的能力和意愿。例如,着名的安然公司作为能源公司成立于1985年,但是到1990年末该公司已经蜕变成为一个衍生工具交易公司,它主要涉入的是场外交易市场,并利用衍生工具操纵财务报表。安然事件爆发之后,由于安然无法履行它签署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给交易对手带来巨大损失。

(三)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的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市场状况有关的市场流动性风险,一类是与总的资金状况有关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缺少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有些金融产品,因为参与的交易者少,市场交易广度和深度不够,一遇到市场剧烈波动,就难以寻找交易对手,无法及时止损,发生了损失。1994年,美国加州奥兰治县(Orange Country)申请破产,就是因为该县的财政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在需要销售高达50亿美元的组合证券时,找不到买主,无法获得现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所致。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交易者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被迫申请破产,或者无法按合约的要求追加保证金,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交易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基本上是根据交易者的要求设计的,可流通转让的市场很小,流动性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