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市场学教程(第二版)
48096700000023

第23章 债券市场(1)

提要

债券是按法定程序发行,并按事先约定的方式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债券属于固定收益证券,有着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其理论价格是其预期现金流量的贴现。债券是政府和公司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不同发行主体的债券的信用风险不同。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融资、资源配置,以及形成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功能。债券市场由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构成。

第一节、债券市场概述

一、债券的定义

债券是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要求发行人(也称债务人或借款人)按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债务凭证。广义的债券应包含短、中、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属于货币市场工具,中长期债券属于资本市场工具。如果不作特别说明,本章所指的债券为中长期债券,债券市场亦指中长期债券市场。债券包含以下四层意思:①债券发行人(借款人)是资金的借入者;②债券投资者是资金的供给者;③发行人需要按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④债券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对资金借贷双方权责关系的约定有:借贷货币资金的数额、借贷的时间、借贷期间的资金成本或应有补偿。

二、债券票面的基本要素

债券票面的基本要素主要有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偿还期限,以及债券发行者名称。

(一)债券的票面价值

票面价值又包括两个内容:

(1)票面价值的币种,即以何种货币作为债券价值的计量标准。币种的选择主要依其发行的对象和发行人的需要来确定。若是对国内市场发行,债券的币种就是本国货币;若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一般以债券发行地国家或国际通用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币种作为计量标准。

(2)债券的票面金额。票面金额大小的不同,对于债券的发行成本和持有者的分布具有不同的影响。票面额较小,小额投资者也可购买,持有者分布面广,但债券印刷成本及发行工作量大,可能增加发行费用;票面金额过大,则购买者仅为少数大投资者,一旦这些投资者认购积极性不高,可能导致发行失败。

(二)债券的偿还期限

债券的偿还期限,即从债券发行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为止的时间。对于债券发行者来说,必须根据不同条件确定债券的期限。首先,发行人要考虑资金使用目的和周转期的长短,保证在完成筹资目的的同时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其次,要考虑未来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多发行短期债券;反之,则应发行长期债券。这样既可避免利率风险,又可减少因市场利率上升引起的筹资成本增加。再次,要考虑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流通市场发达,则债券变现能力强,购买长期债券的投资者多,发行长期债券容易取得成功。

(三)债券的票面利率

债券的票面利率是指债券的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的比率。例如,某种债券票面利率为10%,即表示认购票面价值为100元债券,每年可得到10元利息。债券的票面利率主要受基准利率、发行者资信、偿还期限、利息计算方式和资本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等影响。

(四)债券发行者名称

债券发行者,即该债券的债务主体。债券发行者必须具备公开发行债券的法定条件,并对债券到期的还本付息承担法律责任。

三、债券的特征

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有以下特征。

1.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债券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债务人必须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债券的偿还性使得资金筹措者不能无限期地占用债券投资者的资金,换言之,他们之间的借贷经济关系将随偿还期结束、还本付息手续完毕而消失。这一特征与股票的永久性有很大的区别。在历史上,债券的偿还性也有例外,英国就曾发行过无期公债或永久性公债,这种公债无固定的偿还期,持券者不能要求政府清偿,只能按期取息。

2.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债券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表现为三种形式:

(1)债券投资者能定期取得的利息收入;(2)投资者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债券,而获取买卖差价;(3)再投资收益,即持有债券期间所获利息做再投资的利息收入。

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市场利率下跌时,债券的价格上涨;反之,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格则下跌,两者呈反向变化关系。投资者根据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在价格较低时买进,价格较高时卖出,就可获得买卖差价。

再投资收益受以周期性利息收入做再投资时市场利率的影响。

3.流动性

债券流动性指债券能够以其理论值或接近于理论值的价格出售的难易程度。当债券持有人急需资金时,可在市场上售出取得现金以收回投资。不同的债券在不同的情况下,流动性的强弱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证券市场较为发达、债券发行人的资信较高,或债券期限较短、投资者购买踊跃,则该种债券的流动性就强;反之,该种债券流动性就弱。一般高流动性的债券收益性较低,两者成反向关系。

4.安全性

债券与股票等其他有价证券相比,投资风险低、安全性较高,主要原因是:

(1)债券的发行要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一般只有信誉较高的筹资人才能获准发行债券,因此债券到期的还本付息有较为可靠的保证。

(2)债券票面利率固定,二级市场价格也较为稳定,可以避免因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而遭受严重损失。

(3)债券流动性较强,当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可在二级市场卖出以收回投资。

(4)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

四、债券的种类

债券的种类众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发行主体分类

1.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以财政部的名义发行的债券是国家债券,简称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根据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可将国债分为赤字国债、建设国债、战争国债和特种国债。国债以一国政府的信用作保证,中央政府既有征税权,又有货币发行权,因此国债享有最高的信用度,一般没有信用风险,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一般可享受税收优惠,其利息收入可免交所得税。

地方政府债券是以地方政府为发债主体的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度仅次于国债,一般也享有免税待遇。

2.公司债券

是由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是股份公司,但有些国家也允许非股份制的企业发行债券。公司发行债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营的需要。由于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经营有方、实力雄厚、信誉高,也有一些经营较差,可能处于倒闭的边缘,因此公司债券的风险比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要大一些。公司债券有中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视公司的需要而定。

3.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补充附属资本的主要渠道,是较为理想的筹集长期资金的工具。与公司债券相比,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较为宽松。公司债券的发行额通常有一定限制,金融债券的发行额一般可达资本金和准备金的20至30倍,规模相当可观。金融债券的发行一般采取直接公募方式,即使认购额达不到预计的发行额度,也不会影响发行的正常进行。金融机构的资信度高,易为社会公众接受,因而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也具有广泛的流动性。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一般都是股份公司,习惯上,将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归类于公司债券。我国和日本则将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定义为金融债券,突出金融机构发行主体的地位。

(二)按债券的利率是否固定分类

1.固定利率债券

指在偿还期内利率固定不变的债券。在偿还期内,无论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债券持有人只能按债券票面载明利率获取债息。在偿还期内,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持有人就要承担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风险;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债券持有人可以获得由于市场利率下降带来的额外收益。

2.浮动利率债券

指利率可以定期变动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利率按预先确定的基准利率予以定期调整,一般高于基准利率一定百分点。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利率也相应上浮;反之,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利率就相应下调。这样,浮动利率债券就可以避开因市场利率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三)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分类

1.附息债券

是指在券面上附有各项息票的中长期债券。息票上标明利息额、支付利息的期限和债券号码等内容。通常息票以6个月为一期。付息日凭息票领取本期利息。中长期国债及公司债券大多为附息票债券。

2.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又称累息债券。它规定票面利率,但不设息票,不分期付息,也不计复利,只是在到期时将本金和多期利息一并支付给投资者。我国发行的中期国债多为累息债券。

3.贴现债券

也叫贴水债券。是券面上不附息票,发行时按规定的折扣率(贴现率),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时按债券面值兑付而不另付利息,其发行价与面值的差额即为当付的利息。短期国债的发行常采用贴现方式。

4.零息债券

是指在存续期内不支付利息,发行价格是债券面值按票面利率折现后的现值,到期按票面额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者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买,收益是债券面值与购买价格的差额。由于零息债券的期限一般大于1年,因此实际上是一种以复利方式计息的债券。零息债券与贴现债券的区别在于,贴现债券期限通常短于1年,发行价格是债券面值扣除贴息后的差额;零息债券的期限一般长于1年,发行价格是债券面值按票面利率折现后的现值。零息债券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出现。

(四)按有无担保分类

根据债券有无实际担保,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

1.信用债券

也称无担保债券,仅凭发行人的信用而发行,没有特定的物品做担保。一般国债、金融债券、信用良好的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大多为信用债券。

2.担保债券

是指以抵押财产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按担保品不同,分抵押债券、质押债券和保证债券。抵押债券以不动产作为担保,质押债券以动产或权利作担保,保证债券以第三人作为担保。一般公司债券大多为担保债券。

(五)按内含选择权分类

根据债券是否内含选择权,可分成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可转换债券和附认股权证的债券、可交换债券,这些选择权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债券的定价。

1.可赎回债券

是指公司债券附加提前赎回和以新偿旧条款,允许发行公司选择于到期日之前购回全部或部分债券。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发行公司可以赎回债券,转而以较低利率发行新债筹资。

2.偿还基金债券

是指要求发行公司每年从盈利中提存一定比例存入信托基金,定期偿还本金,即从债券持有人手中购回一定数量的债券。这种债券与可赎回债券相反,其选择权在债券持有人一方。

3.可转换债券

是指由公司发行的、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可选择一定条件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公司债券,通常称作可转换债券或可转债。这种债券兼具债权和股权双重属性。大部分可转换债券都是没有抵押的低等级债券,并且是风险较大的小型公司所发行的。这类公司筹措债务资本的能力较低,使用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将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4.附认股权证的债券

是指公司发行的附有认购该公司股票权利的债券。附认股权证债券允许债券持有人按债券发行时规定的条件购买发行人的普通股票,另外,这种认股权证可以转让。

5.可交换债券

是指允许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约定条件,交换一定数量与债券发行公司不同的其他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

(六)按债券面值货币和市场所在地分类

1.国内债券

是指发行人在本国境内发行,以本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2.国际债券

是指发行人在国外市场发行,且不以发行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国际债券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外国债券。是指发行人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例如,外国发行人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又称“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又称“武士债券”;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又称“熊猫债券”等。

(2)欧洲债券。是指发行人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以外的第三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又称境外债券、欧洲债券。欧洲债券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它的市场所在地早已不限于欧洲。

五、我国债券的种类

自1981年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库券以来,我国债券品种逐渐增加。按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类型。

(一)国债

国债是由财政部发行的、具有免税特征的债券。国债既是中央政府行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职能、平衡预算收支的手段,也是财政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国债的期限通常在1年以上,以中长期为主。国债的形式有记账式、凭证式、电子式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