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市场学教程(第二版)
48096700000014

第14章 货币市场(5)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后需要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判断政策效应,以便适时对政策方向和力度加以调整。通常,中央银行会从两方面关注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一是数量指标,如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直至进出口额、GDP变化;二是价格指标,如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物价指数汇率等。中央银行会密切关注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金增量和余额、存贷款增量和余额、国际收支差额和外汇储备增量及余额,以及犕0、犕1、犕2的增量和余额等,也会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由于货币政策实施存在时滞效应,以及企业居民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不一,若干远程金融变量往往反应滞后,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及时判断和修正。货币市场的变量,如同业拆借市场的成交额、同业拆借利率及资金流向,回购协议市场的成交额、回购利率及资金流向,短期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的招标发行价格等都是非常灵敏的金融指标,通过观察货币市场指标,有助于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及时判断。

综上所述,在间接调控方式下,货币政策的工具操作、作用机制和传导机制、政策效应的检验都与货币市场密切相关,发达、完善的货币市场有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

①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关于货币政策变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投资支出的理论,该理论称为q理论。托宾将q定义为:狇=公司资本的市场价值/公司资本的重置成本。

第三节、同业拆借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概述

(一)同业拆借的概念

同业拆借市场是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资金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而形成的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短暂的资金剩余或不足,通过同业拆借,可满足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在拆借市场上,交易双方形成短期资金借贷关系,头寸盈余者贷出资金,称为拆出;头寸不足者借入资金,称为拆入。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特征

1.同业拆借市场融通资金的期限较短

同业拆借融通资金的期限多数为隔夜、1天、2天或1个星期,少数有数月至1年不等,有些拆借可以不确定拆借日期。

2.同业拆借的金额较大,交易具有批发性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都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为数较大,市场对交易数额一般没有限制,通常单笔成交额都很大。

3.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交易具有无担保性

同业拆借市场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通常只有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或是相互之间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才能进入市场。同业拆借的期限很短,因此借款人无须缴纳抵押品,借贷双方一般也不签订贷款协议。

4.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由双方议定,随行就市、变动频繁

同业拆借的资金视为借款而非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费,资金成本比一般存款低,对银行和存款机构具有吸引力。

5.同业拆借市场是无形的、高效率的市场

参与同业拆借的金融机构分布在各地,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传递信息、询问价格和达成交易,成交后通过各自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转账清算,成交速度快、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

(三)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

1.同业拆借市场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准备金管理的有效手段

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源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拆借的资金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的超额准备金。同业拆借市场为准备金不足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弥补准备金缺口,避免央行处以罚息或被动收缩资产;对准备金有剩余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而言,则同业拆借安全、流动性好又有收益,可以减少资金闲置,提高盈利水平。随着市场的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已不限于存款准备金的头寸调剂,还包括商业银行间的存款、同业间票据清算的差额抵补和解决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等。在一些市场发达的国家,同业拆借的期限逐渐延长和日趋灵活,同业拆借已成为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

2.同业拆借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结算平台

在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每天发生着大量的交易,需要进行资金清算;在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之间也经常发生资金往来;银行和金融机构代理客户结算在清算了债权债务后,最终要对净额进行支付。在现代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结算都通过各自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进行,结算的结果表现为准备金账户余额的增减,有时立即以同业拆借弥补准备金缺口。所以,同业拆借市场的结算制度成为金融机构进行各项金融资产交易的结算平台。

3.同业拆借市场是提高银行体系经营效率的重要条件

同业拆借市场不仅有助于个别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对整个银行体系而言,如果有一个信息透明、诚信度好、流动性强、运转有序的同业拆借市场,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将没有利息收入的准备金压缩到最低限度,将资产规模扩张到最大限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益;对中央银行而言,在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扩大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基础货币的效率,中央银行可以相应减少基础货币供应,使货币政策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4.同业拆借市场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核心作用

在同业拆借市场上,中央银行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交易,在公开市场上或是一次性的买入或卖出短期政府债券,或是以回购协议方式供应或收回短期资金,以调整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余额,并影响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都直接或间接地借助同业拆借市场发挥作用。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运行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决定对同业拆借的供应或需求。

商业银行是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成员,它既可以作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也可以作为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决定商业银行对资金是供给还是需求的因素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含义是商业银行对存款负债所持有的现金储备(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所需数额的部分。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中央银行制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数额都会产生影响。当商业银行的现金储备不足以缴付法定存款准备金,或者超额准备金不足以应付流动性需要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借入短期资金,以弥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不足和补充必要的超额准备;反之,若商业银行存在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则可以通过在同业拆借市场贷出多余的资金,获得一定的收益。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放贷资金规模,也会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充当资金的需求者。拆借市场的存在对于商业银行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经营风险、保持资产流动性有着重要作用。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银行等。这些机构在同业拆借市场里同样既是短期资金的需求者,也是短期资金的供应者,决定因素在于这些机构自身资金的状况。短期资金不足时,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资金盈余时,则可以贷出资金。由于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差异,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在方向和时间上也有所不同,同业拆借市场的存在不仅增强了这些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它们完善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交易中介机构是同业拆借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它们通过给拆借交易的双方充当媒介,获得一定的手续费收益。交易中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拆借市场及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中介业务的专业经纪商,如日本的短资公司;另一类则是非专门从事拆借市场中介业务的兼营机构,多由大的商业银行担当。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

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期限一般以1~2天最为常见,最短期的为隔夜拆借,这些时间很短的拆借,又被称作是头寸拆借,因为其拆借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借入者头寸资金的不足。其他还有拆借期限比较长的,如7天、14天、28天等,也有1个月、2个月、3个月期的,最长的可以达1年,但通常不会超过1年。时间较长的拆借又被称作同业借贷,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借入者的日常经营,以获得更多收益,如银行的短期放贷。

在发达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不仅有短期拆借,也有长期拆借。一些经常缺乏资金的银行和经常有资金多余的银行,通过签订定期合同或连续合同两种较长期的交易方式每天自动进行隔夜拆借,一天转账两次。连续合同没有固定期限,直至签约双方有一方提出终止合同为止。这样,一些大银行将同业拆借市场视为较长期资金来源和扩大资产业务的场所,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方式

同业拆借的交易方式有直接拆借和间接拆借两种。直接拆借是交易双方直接询价、协商成交;间接拆借是通过经纪人进行交易。直接交易大多发生在大银行之间或代理行之间。大银行一般是净拆入方,小银行一般为拆出方。大银行之间业务联系密切、市场信誉好,直接拆借可免除经纪人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小银行一般拆出的资金数额较小,不易找到交易对手,可以委托大一些的银行作为代理行,后者将多笔小额资金汇集后再拆放出去。

当市场规模巨大,没有稳定交易关系的情况下,需要借助经纪人完成交易。一些大银行将它们从中小代理行拆入的资金再通过经纪人拆出去,外国银行一般也通过经纪人参与拆借交易。通过经纪人交易虽然要支付佣金,但可以节省寻找合适交易对手的时间和费用,交易的速度更快、更安全,效率更高。有时大银行还可以利用不同经纪人所报利率的差异,进行套利活动。交易完成后,经纪人按照交易量收取佣金。通过经纪人进行的同业拆借金额往往较大。同业拆借的经纪人一般是专门的经纪公司,美国称之为联邦基金经纪人,英国称之为货币经纪商,日本称之为短期资金公司。

(四)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利率

同业拆借市场按有无中介机构参与,可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并由此导致不同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方式。在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由交易双方通过直接协商确定;在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根据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通过中介机构公开竞价或从中撮合而确定,当拆借利率确定后,拆借交易双方就只能是这一既定利率水平的接受者。同业拆借利率根据不同拆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誉而有所不同,信誉较好的大银行支付的利率低于信誉较差的小银行,形成利率的风险结构;同样,也有利率期限结构。

目前,国际货币市场上较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有以下四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同业拆借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商业银行同业之间隔夜拆借资金形成的短期利率。

联邦基金是美国银行间的日拆贷款,拆借的资金是它们在联邦储备体系中的存款。联邦基金利率是一个市场化利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属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及联邦货币政策委员会通常都会先设定一个联邦储备目标利率,联邦储备委员会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影响短期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实际的利率水平,使其接近由委员会制定的联邦储备目标利率。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即London Inter Bank Offered Rate的缩写,是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相互拆借英镑、欧洲美元及其他重要国际货币的利率。这些拆借利率是英国银行家协会(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根据其选定的银行在伦敦市场报出的营业日当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进行取样并平均计算而确定的伦敦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该基准利率在每个营业日都对外公布。拆借利率有拆出利率和拆入利率的区分,而一家银行的拆出利率,实际就是另一家银行的拆入利率。对于同一家银行来说,它对外公布的拆出利率应该高于拆入利率,其差价就是银行的收益。

新加坡同业拆借利率又称为亚洲美元市场利率,是指新加坡的亚洲美元市场上金融同业机构之间拆借短期资金的利率。它是以纽约市场及欧洲美元市场前一天的收盘利率作为其当日开盘利率,而后的利率水平则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是指香港的货币市场上,银行与同业之间在进行以亚洲货币表示的短期货币资金借贷时所依据的利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亚洲美元市场的兴起,香港的国际金融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因此,Hibor成为东南亚地区银团贷款所采取的基础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