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难题解密
48094800000018

第18章

在神庙内塔门的一侧,并排着两座石雕像,我远远的就望见其中的一个基座上,竟然只残留下一双光脚,整个石像在脚腕以上齐刷刷断裂消失了。那两只脚一先一后,原本像是要向前迈动,但从那一瞬间开始,一切都永远地凝固了。而同样来自古老文明的我们,却是迈着双脚匆匆地从它身边走过,然后又要伴着古老去面对一个新的千年。

金字塔探索再生悬念新谜

金字塔建造者明朗

这之前,在对古埃及的考古过程中,考古学家只找到了皇公、贵族的金字塔;而从未发现过建造者的坟墓,对金字塔的研究也一直都停留在“帝王情结”。况且,在现在的科技条件下,移动一块7吨重的巨石需要350马力,而古埃及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居然能运送如此巨大的石头来建造金字塔,这本身就令人匪夷所思。因此有人提出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一说,但直播过程插入的短片却明白无误地指出:新发掘出来的建造者的坟墓证明,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自己建造的!

说起来,建筑工人坟墓的被发现还纯属巧合,全因几年前有一个游客“马失前蹄”而发现了它。另外考古还发现金字塔的建筑大军实际上有一个很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机构,不仅有干苦力的,也有负责雕工的,还有专职画匠等工种,分工非常细致。至于争论多年的建筑者身份,从他们所能享受到的良好的医疗待遇与生活水准看,应该说这些建设者是自由人而非奴隶的可能性更大。

建筑者主食牛肉面包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开始,考古学家很快在附近又发现了一个复杂的建筑群。这一组街区和现代的相同,为墙所包围,中间灰色的是城市的排水道。最令人惊喜的是,居然还发现了面包房的遗址,考古学家们还从未在墓里见过那样倒置的像陶模的大家伙,但接下来发现的面包碎片和面包垫板,只能证明这就是一个露天面包房。埃及学家马克兴奋地冲着观众说:“这是一个有工业规模的作坊,而不是简单的家庭厨房。它完全能满足成千上万个劳工的需要。”考古学家发现另外一个类似城市的地方,有个长长的街道把走廊分开,它们看起来不像住宅,经过考证,这似乎是供劳工们在建造金字塔过程当中休憩的房间。

有了面包,古埃及人还在追求更多的享受,这其中就包括啤酒。就在那个监工的墓穴中,有很多啤酒罐的碎片和一些面包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当时古埃及人的生活状况。随后发现的大堆牛骨与鱼刺,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金字塔下这个城市的生活水准,要知道,在古埃及时代,能吃上牛肉那可是一件很小康的生活。

开启千年孤独石棺

监工的坟墓是在一座山坡上被发现的,监工墓里有个石棺。这个墓很特殊,在墓室的门楣上面写着:墓室的主人是管理区的监工,他可能负责金字塔区,即金字塔建设者的城镇。石棺用胶泥给封死了,这也就说它没有被盗过,因此在这之前,考古学家对它期望很高。假定能在石棺里发现一张金字塔的建筑图纸,那又将揭开一个千古之谜。

直播先揭开的是这个谜,当哈瓦斯博士撬开石棺的上盖时,摄像机最先捕捉的是一具,这也是石棺里惟一的文物。“这是一具男性遗骸,我看到他的那个部位就知道他是个男人”,主持本次考古的哈瓦斯博土尽管有些失望,但说话的时候还是很激动。

石门后诱惑又起

在这之前,“金字塔漫游者”在该通道试验行走过程中就曾失败过:当时机器人行走到石门前,突然发现有个断裂层形成了一个斜坡,“金字塔漫游者”尝试了几次都未能爬过去。另外,摄像头如何能在各种情况下正常工作也是个难题,所以这次“漫游者”特地配备了4~5个摄像头,多个光源,以形成立体的光线背景,这样可以确保传回来的画面更为稳定和富有现场感。

机器人把摄像探头伸进打通的洞中,石板后面的世界出现了。

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空空如也,却把神秘继续遗留下来了——另一堵石门堵住了通道,但它有缝隙。这是又一扇门,不是死胡同,人们的好奇在直播结束后有增无减。

哈瓦斯博士事后大胆地发表了他的猜测:“我们看到了另一扇封闭的门,它看起来似乎封存了一些东西,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还藏在后面。”据了解,为了这次直播,国家地理频道足足准备了9个多月,在昨天两个地点的同时直播中,共有250名工作人员在为此忙碌,“我在电视界有25年了,但这一次却是我所遇到的最大一次挑战,当然这也是最令我兴奋的一次了!”这便是此次直播制片人雷兹的感悟。

直播留下几许遗憾

直播结束后,作为主持人之一的刘芳菲意犹未尽:“说实在的,我们也感觉到有点失望,还好专家们已经把考古的真谛——复原当时人的生活,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前灌输给了我们,我们的失望可能会比观众小一点。”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主持人当时没有来得及问专家的:“实际上,金字塔铭文也就是后人所曲解的法老的咒语,是从五王朝的最后一个法老乌纳斯时代才开始有的,这个是很早就知道的。倒是斯芬克司像的前爪下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空穴,这个经卫星遥感已经得到证实,我对它也很感兴趣,什么时候打开呢?我期待着。”刘芳菲的第一次的直播结束了,但她和我们一样对下一次考古直播充满期待。

据记者从央视了解到的消息,什么时候打开昨天发现的第二道石门还是个未知数,但还在进行的考古结果将会陆续公布。借这个东风,央视在未来的直播中将会陆续涉及到四川的三星堆考古,山西的虞宏墓的考古等选题。

木乃伊的制作之谜

木乃伊是古埃及历代法老的干尸的总称。起初,只有法老才具有把他的尸体制成木乃伊的资格,随着尸体的防腐技术不断提高,使贵族、平民也能像法老一样令肉体永恒存在。先把死者的大脑移走,然后,把肠子取出,并盛入4个白色大理石瓶中。再取出被认为是智慧所在的心脏,包好,重新放入尸体。在掏空的腹部塞满亚麻、锯屑和芬芳的香料。放在泡碱(碳酸钠水混合物)中浸泡7天,防止尸体其余部分腐烂。用成卷的泡过树胶的亚麻布缠裹经泡碱后晾干的尸体。

早期的努力,仅仅是防腐,逐渐地,类似祭司的为尸体搽香油者成了化妆师。他们使用树脂软膏令尸体看来有血有肉,给尸体装假眼,加上金属护套给手指定位。

最早经过仔细防腐然后以裹布包扎的木乃伊,约开始于公元前2600年。尸体防腐术在公元前1085年到公元前945年间,即第21代法老王朝时期,臻于登峰造极的地步。随后,宗教虔诚精神逐渐为汲汲为利的商业态度所取代。尸体防腐师不再设法保存尸体完好,反而舍本逐末,只注意木乃伊外表(这倒有点像现代承办殡仪的人替死者化妆供人瞻仰遗容)。防腐师将尸体内外用厚厚的松香封好,偶尔也用蜂蜜,只是掩藏而不能抑制尸体腐烂。防腐师还用气味浓烈的香料遮盖驱之不散的尸臭,在盛载木乃伊的木箱上,绘些栩栩如生的画像便交代过去,从前用心用力永保尸体完好的技术已不复通行。因此,较后期的木乃伊往往保存得不好,裹布内可能只余骸骨。

晚至公元前一世纪,尸体防腐师因所操技术而依然受人敬重,凭着防腐的本事都能赚到大量金钱。

前后3000多年期内,古埃及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方法有不少改变。不过多数学者专家认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发展至巅峰,当时一位第一流的防腐师大致依下述步骤制成木乃伊:

首先,用燧石刀在尸体腹部左侧开个10厘米长的切口,从切口把心脏(防腐师和他的主顾都认为心脏是感情的根源)以外所有其他内脏掏出来,逐一用酒和含有药液、桂皮的香料加以清洗。防腐师还用香柏油冲洗尸体腹腔,把余下的柔软组织分解,接着,准备取脑。他用一种带钩的工具从死者鼻孔伸入头颅,钩出里面的脑髓,然后灌入香柏油香料,冲出脑壳中的残余组织。

尸体全身每部分都彻底清洗后,防腐师把所有器官和尸身埋进泡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剂)粉末堆中,抽干水分。尸身、器官大概要埋在泡碱粉里约一个月,拿出来后把每一部分再用香液和香料洗涤。尸体防腐工作自始至终的每一个步骤,防腐师必须认真从事,比如开始时把尸体每个指头包好,以免指甲损坏或脱落失去。

跟着,防腐师把干透的内脏逐一以麻布包好,放回腹腔(或者个别放置于陶罐或石膏罐里),用锯屑、麻布、焦油或泥巴之类的填料填好腹腔。填放完毕,随即将切口缝合。因为泡碱已损坏一些头发,所以必须补一些假发,与未脱的真发编结一起;眼眶里面也需要装入假眼。这时剩下来的工作是使尸体外观复原,也是最费工夫的,因为要把干瘪的尸身恢复生前模样实在不容易。

防腐师进行这项古代整形外科手术,要在尸身各处小心地割开很多微小切口,从皮肤里填入依身体轮廓模造的麻布填料,就如20世纪的整容师注射矽剂替活人整容一样。甚至尸体面部和颈部也整得像生前一般,嘴里塞以麻布使双颊饱满。最后,防腐师还要充当化妆师,用称为赭石色的泥土替死者面部以至全身染色(男死者染红色,女死者染黄色)。染色完毕,尸体即可包裹。防腐师将尸体四肢分别以抹过松香的麻布一层一层地密实包裹,然后包裹头部和躯干,最后全身裹起来。

防腐师包好尸体,做成一具木乃伊,前后共花约70天时间。跟着防腐师把木乃伊送还丧主,丧主此时大概已另外备好人形木棺来装木乃伊,并且已筑好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