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德育工作
48092900000018

第18章 个体意志品质修养

第一节 意志的含义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是人所特有的。

但是,并非人的一切行动都是意志行动。比如,人为了清除气管内的障碍物而咳嗽,手遇火而缩回,以及一些无意的动作(吹口哨、摇头晃脑等)没有预先确定了的目的,不是意志行动。

只有预先确定目的,由目的所支配、调节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例如,当手遇火后迅速涂上药物(为减少痛苦);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教师克制自己粗暴的脾气,耐心地教育学生……这些都是意志行动。

二、意志的作用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有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后者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意志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为了事业,人们可以抑制住憎恨和妒忌心,能控制住失败的痛苦、愤怒而发愤图强,坚持工作。正是通过发动的抑制这两种作用,意志实现着对人的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它不仅调节外部作用,还可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和情绪状态等。

医学实践的生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心律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肠胃的蠕动,甚至脑电活动的节律,经过学习,即经过生物反馈的训练,也可以随意地调节。如1970年卡米亚通过铃声的训练使一病人能控制脑电活动的节律。生物反馈的研究说明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已从改造客观世界发展到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意志集中地体现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三、意志的特征

意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离开了自觉的目的,就没有意志可言。所以,冲动、盲目的行动是缺乏意志的行动。个体对任务、目的愈明确,愈是意识到这个目的的社会意义,他的意志愈坚定。可见,认识是意志的前提。

当然,意志行动的目的的确定始终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它是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根据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而确定的。也就是说,意志行动依存于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所谓随意运动是一种受意志调节的、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性的运动,是学会了的、较熟练的动作。学生举手发言、用脚踢球、弯腰做操,画家持笔作画,科学家操作仪器,战士投掷手榴弹、射击等都属于随意运动。人们掌握随意运动的程度越高,意志行动愈容易实现。

(三)意志行动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简单的意志行动,如画圆圈、十字、三角形、正方形等,不需要克服困难,但复杂的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连的。例如,在寒冷冬天的早晨按时起床,身体不佳时坚持上学或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

困难包括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前者是指政治上、气候上、工作上的条件的障碍或对某种活动要求太高,以及受到他人的讽刺打击等外在条件的障碍;后者是指消极的情绪、犹豫不决的态度、懒惰的性格、没有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身体不佳或对采取的决定产生怀疑等主体障碍。一般来说,外部困难必须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因此,藐视困难和克服困难是锻炼人意志的途径。

第二节 意志品质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养成的。因此,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目的性,注意道德情感培养

目的越高尚,理想越远大,行动中的意志就更能良好的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最高品质”定势才能引起意志的努力。所以,培养意志首先必须激起自身去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了解提高成绩的远景。同时,要使远近目的结合起来。如果只有短、近的目的,生活缺乏意义,这样的个体是不可能具有坚强地意志品质的。有远大目标的人,才会胜不骄,败不馁,再接再厉,以求达到最终的目的。

此外,在意志行动中,无论是障碍的克服与否,或者是目的实现与否都会引起情感。情感在意志的支配下又可变为行动的动力,去促进人们克服困难和坚持实现目的。例如,对周围人的非议、造谣,有责任感的人会最大限度地与之斗争,以及为争取达到目的而努力,有集体主义情感的人,为了集体的荣誉可以克服自己的工作、学习中的一切困难。意志靠情感来推动,情感是意志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它能加强意志。当然,反过来意志也可以控制情感。所以,为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首先必须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二、参加实践活动,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活动有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力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在克服困难中提高。因为一个人负有完成任务的责任,他需要报告完成任务的质量、时间以及其他指标时,必须作出意志努力。教师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必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对于一些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也不能例外。如果怕引起学生越轨而禁止他们参加活动,将人们排斥在集体之外,对于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例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让一个曾有偷窃行为的青年去取一笔钱,一方面是信任他,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他的意志力。

为锻炼意志,要求必须从克服小困难开始,随着活动的展开逐渐提高要求,直到有效果为止。太难或太容易达到的要求,忽有忽无的要求都不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园的保育大纲上都有这样的明确规定:从3岁开始,就要训练孩子怎样端碗拿筷自己吃饭,怎样自己排解大小便,怎样在保育员的指导下学会穿衣脱裤系鞋带,到了6岁,就必须养成独立着装、饮食、刷牙、洗脸、洗澡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具有顽强坚忍的意志和强悍、健壮的体质,日本教育界近些年来推行了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即让孩子到生活条件差的乡村、岛屿、山寨去,经受艰苦劳动的磨炼。在一个月的“土留学”期间,安排住在农户家中,同农村孩子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并一同在教师和农民合办的“留学中心”参加学习和其他活动。每天早晨,天刚刚亮,参加“土留学”的孩子就赶紧起床,自己动手做早饭,饭后马上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有的喂牲口,有的送粪,有的担水浇菜。通过这些活动,许多孩子反映“精神特别愉快”、“比在城里身体健壮”、“更爱劳动了”。在日本,这类“吃苦”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极为广泛,不仅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企业界、社会团体也纷纷解囊赞助,家长们更是主动送孩子去经受锻炼。

随着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减少了下一代磨炼意志的机会。日本教育界为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有意识并创造性地给孩子提供吃苦机会。日本家长在竞争社会中的亲身体验,也是促使他们主动送子“自讨苦吃”的内在动力。

三、针对意志的特点,加强自我锻炼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在严格要求和监督下养成的,也是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经常作克服困难的意志锻炼的结果。因此,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鼓励等习惯,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当感到很难开始行动时,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大胆些”、“不要怕”、“不要丧失信心”、“再坚持一下”;也可以用举一下手就开始、数到三就开始等信号来激励自己行动。

【事例】

一、独生子女意志力的调查

关于独生子女意志力方面的问题,当问及“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时,46.2%的孩子持“先镇定,再自己分析原因,设法解决”的答案,40.7%的孩子持“告诉老师和家长,请他们帮助解决”的答案,13.1%的孩子持“心情紧张,毫无办法”的答案。由此可见50%多的独生子女面对学习困难,是依赖教师和家长,或是束手无策。这说明,目前许多独生子女的抗挫折能力、应变能力的弱化,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作为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不能靠自己努力去克服去解决,甚至“心情紧张,毫无办法”,难怪现实生活中屡有独生子女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顺心或麻烦,动辄离家出走、心态失常、轻生的事件发生。

应正确的认识挫折。挫折在每一个青少年成长中都会反复遇到。挫折发生后,往往挫伤人的意志,感到苦闷、烦恼、情绪不安、灰心丧气。另一方面,挫折也会使人清醒,重新认识自己。所以,青少年遭受挫折之后要坚定信心,认识到挫折是磨刀石,是对人的考验,要为争取成功做出不懈努力,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二、勤能补拙

小庄在中学里没有学习过英语,初进大学时是一个“英语盲”。记得第一堂英语课的测验,其目的是分快慢班,结果,他交了白卷。班里许多同学英语基础较好,有的同学已达到免修基础英语的水平。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太差劲,压力很大,决心急起直追。于是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作息表为学习外语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学习计划则在质量上向自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假期里,他还规定自己学习一本英语教科书,每周几课,包括背单词、学课文、语法和做练习。第一个暑假里,他自学了一本教材,开学后,请老师为他批阅了全部暑假作业。这样勤奋努力地学习了几个学期之后,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也不感到吃力了。在基础英语学习结束时的考试中,他得98分;专业英语也达到了每小时能笔译偏难文章三千印刷字符以上的水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他能很轻松地把英文资料作为课题参考资料的一大来源。对此他欣喜地说:“多年的心愿开始实现了。”

当然,使用这样的方法也必须是勤奋刻苦的人。

通过循序渐进的调节,可以借此进行意志训练。

【操练】

一、克服不良习惯

操作目的:运用意志控制,克服不良习惯。

操作步骤:

(一)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染上了以下几种坏习惯:

1.很少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反映,做出影响别人作息的举动也会不在意。

2.对旁人的感受不在意,对损坏他人财物或公共财物不觉得内疚,还喜欢在课桌上刻划或敲打桌子。

3.喜欢同朋友开过分的玩笑或经常动手动脚。

4.有让人感到讨厌的习惯,如喜欢咬指甲;当别人面挖鼻孔?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进寝室或教室时喜欢用腿或脚尖去敲门、推门等等。

(二)仔细分析自己的坏习惯,找出其使人讨厌的地方。因为改变不良习惯的先决条件是你必须意识到它存在有害性及改变它的必要性。认识得越充分,越深刻,采取的行动就越坚决,效果也就越好。

(三)找出改变这些不良习惯的突破口。最好是狠下心来完全停止,因为这是减少反复的最好办法。如果你觉得自制的力量不够,可以将改掉这些习惯的打算告诉你的好友、家长,让他们支持你,督促你,协助你完成。

(四)如果觉得旧习惯非常顽固,可以考虑一下:

1.我为什么又会重复这个不好的习惯?

2.放弃这个习惯,我会失去什么?

3.戒除这个习惯,可能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情?

4.别人会怎样评论我?

你必须要求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尽量自由联想,强迫自己把设想的最坏情况大声说出来。经过这番过程,你会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感受——我已经摆脱了不良的习惯,并且对自己也有一种新的认识。

二、提高时间利用率

操作目的:制定作息时间表,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操作步骤:

1.连续三天,记录自己的作息安排。尽量把时间单位精确到30分钟以下。

2.选择其中较为满足的一张作息表,作为目前的作息安排。

3.仔细研究作息表,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如自己找不出问题,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直至满意为止。

4.将作息表按自己的意向做出调整,调整幅度应在15至30分钟之间。

5.按新的作息制度表作息,每天记录执行情况,不符的地方要注明原因。

6.两周后,纵观执行情况记录,如基本达到要求,即可做进一步调整。如不符的较多,则应反思原因,可考虑是否请同学或朋友提醒、督促你执行。

7.反复步骤多次,直至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