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48092600000052

第52章 教学方法创新案例(1)

案例1:连云港振云职业中学创新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中学政治课教学究竟如何创新,这是许多中学政治课教师所关心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振云职业中学的徐文华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我们把它们作为教学方法创新的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

一、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即: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这种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加上陈旧过时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潜在的创造性,产生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儿”,耽误了好多人的成长。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为前提的。在教学教程中,老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而不管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应该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创设积极而和谐的课堂情境,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想方设法使其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老师在讲新编初一年级《思想政治》第四课“磨砺坚强意志”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投影、图片等辅助手段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文明创造了辉煌成果,如蒸汽机的发明,计算机的运用,人造卫星的发射升空,镭的发现,生物工程的问世,“克隆”技术的出现……,在讲述中,通过投影及图片展示,一个个形象而直观的事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讲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横贯南北的大运河,这些伟大成就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接着我话锋一转,给同学们介绍了近代中国开始落伍,直至今天,在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上我国仍是空白,在其他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讲到这里,老师突然发问,“同学们,面对这种落后局面,我们怎么办?”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接着,老师就给同学们简单讲了古今中外的一切重大发明创造都不是源自偶然和一时的灵感,而是由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和坚强意志,具有丰富知识的科学家和广大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劳动和反复实践获得的。因此,我们初一学生应从小磨砺顽强意志,以便将来完善自我,奉献社会和人类,这样,就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再如,老师在讲授高一“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这一框题内容时,由于考虑到学生对纸币的感性认识较多,如果只是很一般地讲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简单过程,必然显得太平淡。因此,为了吸引学生,引起注意,激发创造,我特意采取了“快板式”开头的方法,自编了一段“金钱歌”:说金钱,道金钱,金钱的好处说不完。别小瞧一张薄纸片,它的魔力大无边。商品的种类千百万,金钱能和它相交换。工业发展需要钱,农业兴旺需要钱,教育投入需要钱,无钱只能是空谈,钱之重要人人懂。下面把它的来源仔细谈,仔细谈!如此开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吸引力过渡到讲授的正题上来,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求根问底的欲望和创新能力。

二、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思维心理学和教学论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这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过程。根据思维心理学的规律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基本方法有:

(一)从旧知中挖掘新知

从学生熟知的旧知识中提出新的问题,既可以学生深化对旧知识的认识,又可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授高二的“规律的客观性”时,我们可这样提问,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是否在呢?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消灭了剩余价值规律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有利于学生区分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可变性。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极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设问题情境,又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1997年2月以来,“克隆”技术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在讲授“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问题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1997年2月,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了。这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政府机关以及科技界、法律界都在热烈地谈论它。那么,克隆技术在科学上有何重大意义?人们为什么对克隆技术心存疑虑呢?为什么不能把克隆技术推广到人类社会这一领域呢?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深化了同学们对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认识,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辨证思维能力。

(三)模拟实现生活情境

在提倡自主性学习的今天,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在讲授初一年级“积极地对待挫折”这一知识点时,就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情境:情境一:当你得知自己考试考得不好,老师和家长严厉地批评你,有的同学嘲笑你时,你会有哪些心理感受?

情境二:生活中当你想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兴趣小组,而你的爸爸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拒不让你参加,你怎样对待这一难题?请你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情境三:在家中,当你的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你怎样对待这件事?

以上三个情境,涉及到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尊等方面遇到的挫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肯定会畅所欲言,整节课的气氛也就能活跃起来,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创新中采取如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社会调查;自制试卷,自改试卷,自评试卷;撰写政治小论文;同学模拟教师上课;开设辩论会等。

案例2:广州市第42中学“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广州市第42中学黎永潮同志提出的“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创新尝试。我们把它作为教学方法创新的案例之一介绍给大家。

“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改革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帮助学生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积极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充分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最后促使学生自己主动争取成功。承认全体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学要求,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心,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目标及其特点“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是追求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但是也不排除学生存在偶然的失败,而是要避免制造失败和避免让学生反复失败,因此“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分阶段性的。

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反复成功,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成功心理逐步得到形成,于是产生第二阶段的循环。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成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帮助的成分减少,学生尝试成功的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和情景,以问题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尝试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功,使学生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通过尝试成功阶段的循环,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于是产生第三阶段的循环。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但仍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己主动争取成功的机会,形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自我激励的机制。通过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阶段的循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这三个阶段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各阶段“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教师帮助学生成功阶段“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并且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针对我校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基础差,厌学自卑,学习困难多,信心不足的现状,在这一阶段中具体实施“目标恰当,小步爬坡,精讲巧练,分层递进,反馈调节”的“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走上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所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局部和每一个环节。一个恰当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同时每个学生有了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就能最大限度实现达标率,从而使教学质量能稳定地大面积提高。“目标恰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知识的逻辑序列,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经过师生协同努力是可以达到的目标。

恰当的教学目标,既对全班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统一的要求,经过师生协同努力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恰当的教学目标,即对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能力发展的差异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我校学生基础知识缺漏较多、素质偏低,针对这一现实,我们按低要求调整教材,删减繁难部分,降低难度,把握好最基本的双基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与自己的实际水平为起点掌握低纲要求,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体验努力奋斗成功达标的快感。

“小步爬坡”也是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知识缺漏较多、素质偏低的实际而相应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小步爬坡”就是教师把每章每节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小容量。难度分散,变为易于学生理解消化的各个“坡度”,引导学生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产生向上攀登的意志、情感。“坡度”设计要适度,一般不超越、不跳跃,以保证思维和认识水平较低情况下的可接受性,使认识和思维在接受新知过程的实在性和可靠性,过易过难都会造成学生无心向学。例如高一物理受力分析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物理科的老师改变过去急躁的情绪,没有让学生较早就分析连结体、叠合体的多受力情况,而是分解为先分析单个物体在平面上受两个力的情况,巩固后再分析斜面上单个物体受三个力的情况,然后逐步扩展到支架受力、特殊环境(连环内、外,动态中)简单连结体的受力分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减少了学生(特别是女生)对学习物理的害怕心理,增强成功感,减少分化。

“分层递进”是针对我校学生差异较大较多的实际而相应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动力。两者如果处于比较协调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承认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巧解教学要求的整体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也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递进”教学的“分层”,一是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分成若干层次(一般分三层较适合);二是备课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备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案;三是施教分层,在讲解、提问讨论中遵循“先易后难”、“先低后高”的原则。把较浅较易的问题倾斜给较低层的学生,调动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层次较高的学生着重在纠错、归纳、外延、创造方面来引导;四是作业布置、批改分层;五是课后辅导分层。“递进”就是承认事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学生也是如此,因而学生的层次划分也是变化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帮助学生不断递进。层次划分不一定是机械的、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