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48092600000032

第32章 教育管理创新(3)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校长因善于对自己的知识实行“再创造”,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这是创新的基础。学会全面、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创新的保证。主动探索前沿性问题,敢于破除旧的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就是创新的过程。校长要把进行创造性思维作为管理思考的一种追求。善于把他人的思想和方法“移植”到自己的土壤中,重新栽培,重新创造出最适宜于自己学校的模式与方法。只要充分认识和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律,注意转换思维方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理性思考,就能较好地完成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新的时代要求校长既要有鉴别师生创造能力的能力,又要有组织师生创新的能力。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要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见的教学制度,创造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有利于鼓励学生提出多样性、独特性的答案,呵护、激励师生的创造性,及时发现师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师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师生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中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们要有机融合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以人为本,兴利除弊,一步一个新起点,一步一个新目标,不断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让学校在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中运转。只有这样,学校工作才能永远充满魅力;也只有这样,校长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师生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带出一批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继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五、在进取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已从单一型向多重型转化,而科研型则是校长角色的最高升华。做一个科研型校长,就是要善于把工作任务转换为教育科研任务,无论是工作目标设计、工作过程管理,还是工作成果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还是其他方面的管理,都要善于从科研的角度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不断探索其规律性和有效的途径、方法。还要善于将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和概括到理论高度,寻找教育理论新的生长点,使认识和实践产生质的飞跃。只有从科研的角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才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增强自觉性和独创性,提高办学质量的监控水平和效益的评价水平。

随着教育的发展,校长必须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校长只有在研究中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管理的行家里手,校长的职业生涯只有在研究性和管理实践中才能真正充满激情。

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学校将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决策能力,尤其要有很强的反思意识和不断发现问题探求新招的创新能力。

校长要通过严谨、细致地深入研究,不断地否定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走出以往经验的小圈子,用新的视角来探究、解决新问题,把正确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改造办学的有效行为。所以,中小学校长要视教育科研为现代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深刻认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意义,明确依靠教育科研支撑的学校才有可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校长必须自己能主持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立项、实施到实验结题评估,整个过程做到扎实、规范,还能对教师指导、咨询,并对科研成果进行总结、评价、鉴定,积极创设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只有经过艰苦、扎实的教科研活动,精通教育原理,才能更好地按教育规律办学,才会更深刻地分析教育现象,才会更理性地参与教育实践,才能作出更符合学校特点的决策。

较高的教科研能力也是校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外在标志。一个科研型校长的周围,往往可以凝聚一大批有作为的教师,使他们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中找到工作的乐趣,并且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高尚的科研志趣,使他们更加自觉地献身于教育事业,进而带动全体教职员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六、在发展事业中树立开放的公关意识

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学校组织的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日趋频繁,互相联系更趋广泛。面对开放的社会,校长的公关职能将越来越重要。校长要重视交往技能的培养,善于拓宽各种交流融合渠道,开展积极的校内外公关活动,探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方略,深挖潜,广结缘,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各有关方面支教、援教的热情,着力追求办学的现代化,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循环和最优化。

有效的内部公关活动能创建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提高教职工之间及其与学校之间的心理契合程度,增强职业自豪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地把个体目标追求纳入学校组织目标方向,提高学校目标的达成度;有效的外部公关活动能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社区随时了解学校、宣传学校,对学校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学校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功能,还能给师生开辟更广阔的教育环境,拓展师生全面发展的空间。校长通过艺术性的传播与沟通活动,及时获取和利用有关信息,高效统筹教育资源,广泛吸取中外办学思想的精华,自觉提高教育策划的科学性,积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力量,确保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能有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学校与公众的良好关系是学校获得飞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七、在挫折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变迁无疑会给人们带来机遇,但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荷和难以预料的挫折。中小学校长更是如此。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值和办学条件的矛盾,理想的学校设计和现实的学校的矛盾,兄弟学校的竞争及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教育对象等等,令校长挫折感倍增。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校长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打击的磨砺时,不会产生或可以随时克服悲观、动摇和畏难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正确地对待工作中难以避免的种种挫折与困难,不断增强自身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是校长保持心理健康、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条件。校长应在管理活动中善于营造一个乐观、平衡的心境,因为有积极心境的人,不容易受负面情绪的感染。

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要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上。校长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没有挫折和失败也就无所谓成功,积极发掘挫折的有利因素,化挫折为动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顽强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还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积极开发和提高情绪智力(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认识、把握、管理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主动创设人生发展的新天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校长知识和能力发挥的前提,是中小学校长自我发展和事业成功的基石。社会越发展,对校长的心理素质要求就越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创建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是体现校长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第四节 校长管理制度的创新

当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在这一领导体制中扮演着“指挥”和“权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队伍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校长负责制这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国中小学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与校长负责制相配套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创造校长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是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制度,推动中小学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有了显著改进,但从全国来看,还不能适应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需要。其主要表现是:1选择制度不利于提高校长队伍素质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方式仍然是以委任制为主,选拔形式太单一,不利于拓宽视野,广纳人才。有的学校校长为什么任,群众不知道;为什么免,群众也不了解;群众认为有的校长该留住,但却被免了职;有的校长群众希望免职,但却缺少发表意见的机会。校长的任免脱离了群众的参与,自然不利于校长平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当然也不利于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2校长管理体制不顺不少地方存在管事与管人相分离,用干部与管干部相脱节的状况。县以上重点中学校长一般是组织部管,乡镇中学校长则是县、乡共管。这一方面不利于校长的统一考核和使用,另一方面出现相互扯皮,互不配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