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48092600000024

第24章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

第一节 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实施教育创新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转变哪些基本的观念呢?从目前为止中小学校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实践进行教育创新的过程中,以下这些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的成绩有优秀的、中等的、差的,这是很自然的,而且过去有的人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天赋有关,成绩不好的学生脑袋“笨”。但近四五十年,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做过很多实验,结果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与教师教得是否得法以及学生学习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做过一项实验:用他的教学方法,在美国3000多所学校进行实验,在这些学校,有80%的学生成绩原来是不理想的,用他的教学方法以后,有70%的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在一些学校,优秀的学生达到了80%—90%。这说明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比较大的,能否发展其潜力,关键在于教师教授是否得法、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近十几年来国内教育改革的很多实践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教师有了正确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位教师如果认为某学生好,那么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如果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根本不行,那么在他的这种情绪影响下,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

二、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所以体罚、变相体罚是很自然的事情。学生不听话,老师就可以体罚他,可以罚站,可以揪耳朵,等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老师要有爱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分数的高低,只是反映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如果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那么必然会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知识数量的积累,学生就得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厌学情绪。很多中小学校长说,在学校里分数最高的学生到社会上不一定有大的成就,倒是那些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有社团活动的锻炼,进入社会以后更容易取得较大的成绩。所以分数和成才不是绝对成正比关系的。学校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运用推理、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科学的精神,要让他走向社会后能够善于搜集信息、运用信息。

四、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学习好,与他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他有兴趣的,就接受;没有兴趣的,他接受不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愿望的激发。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一个人终生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像丁肇中,是在中学的时候,物理教师的教学引起了他的兴趣,所以以后就选择了物理,而且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感到了乐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小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孩子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的求知欲可以因为教师教育得法,而越来越强烈,也可以因为教师教育不得法,而被窒息。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求知欲的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

教师对“差”的学生要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在这里,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我们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不能要求学生平均发展,要求学生每门课都要得100分,这是不现实的;二是要教好每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要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不同的长处。

一所中学校长说过,在他们学校有一位学生,读初中时很调皮,成绩不好,普高上不去就上了职业高中。上职高后,他动手能力特别强,实践课很优秀,提高了他的自信心,结果文化课成绩也上去了。所以某一方面成绩不好的学生,你不要把他看“死”了。另外,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这段时间不行,过一段时间就上去了。重要的是要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的自信心。

六、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过去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发现学生的缺点,然后去纠正它们。教育创新所追求的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学生的优点上,去激励他们继续向优点方面发展,激励他们前进。一位地市级教育局长曾说过,他有一个发现:成功是成功之母。他说要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这样孩子就相信自己的能力,他接着会追求下一个成功。这种成功感对每一个人终身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到了关键时刻,不是比技术,而是比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这时起决定作用,因为大家技术都相当,而心理素质不好,水平就发挥不出来。像军事指挥员,他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既是军事技术的较量,又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企业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应当作为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很多学校在心理素质方面开了课,有心理咨询辅导,这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八、要把德育,也就是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要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人在知识上的缺陷,不至于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做人方面的缺陷则会影响他一辈子。

我们在建国初期,就培养学生要有“五爱”精神,这些精神现在还是很适用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做人方面的要求也是不断地发展的,应增加新的内容,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很快适应这个社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长大以后,要诚实守信,要有职业道德,对他人要有爱心,要有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要学会与人相处,当然,还要有法律的意识。

九、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中进行教育创新,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可以通过一些创新性的课程和教材来培养,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某一门课或某几门课就能实现的,它是学校所有学科、全部教育工作综合的结果,比如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等等,它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综合因素的结果。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在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贯穿在整个创新教育过程中。

十、要重视美育

美育可以带动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美育具有迁移作用,会迁移到智育、德育、体育各方面。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像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有好处。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凡是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得到提高。我见过很多学校,他们重视抓美育特色,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它影响人的体态、仪表、文明形象。

十一、要重视让学生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它将对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能否掌握信息技术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否立足、能否发展的基本的能力。现在发达国家电脑已普及化,发展非常迅猛。“未来的文盲,是不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有的文章说将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在电脑上进行,学校最终将会消失。这种设想没有多少科学性。因为中小学教育,还要有学生和老师情感上的交流,这种交流是电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学校是不可能消失的。

第二节 实践教育创新的关键

怎样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好教育创新呢?

一、成功的关键在于校长

一所学校能否实施好素质教育关键在校长。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出经验的好学校,就必定有一位有思想、有实干精神的好校长。好的校长有三条标准:

(1)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把国家统一的教育思想、目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本校的优势、学校的传统、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师资特色相结合提出来的有本校特点的教育思想。

(2)校长要能够凝聚起有共同理想、有献身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集体。

(3)校长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套很规范的管理方法。

校长要做到以上三点,必须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并善于从多方面学习,开阔视野,从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启发,并联想到对学生应该怎么施教。我们除要重视国外的经验外,还要重视我们自己的优秀教育家的思想。比如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他们的教育思想很多是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现在仍然是很有价值的。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部分学校在继续进行试验,但这个范围是非常小的,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此外,校长还要关心了解国内外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情况,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不抓紧学习,对许多新事物就不懂,就落后于时代。校长的思想要处在我们社会的领先地位,才有可能使培养的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处于强者的地位。

二、要实现教育创新,需要一支有献身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献身精神仍然是我们教师人格力量最主要的方面,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标志,但我们同时也要强调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教师要有高要求,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地创新,有所改进。教师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领域,知识面要广博一些。如果学生问老师,一问三不知,学生就会非常失望,就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还有,要提倡教师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三、教育创新还有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改革考试制度,要改革升学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我们大家都知道,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素质教育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成绩的唯一标准”,但现在的考试制度考试,特别是高考,却仍然是以分数作为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差一分都不行,这是校长进行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非常大的一个苦恼。升学给我们的教师、校长和教育部门非常大的压力。所有的校长,没有哪一个敢放松在高中阶段的应试训练。这是我们素质教育面临的现实。我们教育部门指导实施素质教育不能无视这个现实。怎么把它们协调得更好一点,违背教育规律的东西坚决不搞,关键还是要改革考试办法。在考试的题目上、内容上多改革,多考一些注重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少考那些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给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起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四、实施教育创新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课程教材的改革,这是创新教育最基础性的东西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新课程已经走进众多的中小学校。我们希望它会给广大校长和教师带来教育创新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