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48092600000017

第17章 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的前提(3)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贯穿于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正确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必然指导管理和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反之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则导致管理和教学创新的失败。因此,教育创新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程度。教育思想和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教育创新的方向和成败。只有变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带来教育创新的新突破。思想、观念上理不清,就不可能知道改革该如何深化。思想观念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工作上的盲目和软弱无力。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不是说凡是新的就好,既不能把过去长期历史形成的观念都统统看成是过去的陈旧的观念,也不能把一切时髦的都看成新观念,而应以实践为标准,看其是否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符合,是否与“三个代表”相适应,是否与教育规律相一致。因此,教育观念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应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正确的、进步的、优良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摈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并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道路的思想;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在同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同时,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要改变以传统的书本知识为基础的状况,使现有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的转变;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的教学民主转变;转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观念;转变只注重智力因素培养,不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育观念;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把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创新性统一起来,凸现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就是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学观念。中小学要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创新教育为重点,全面推动教学创新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着眼于未来、适应挑战、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新型教育,其本质正是创新。因此,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转变教育观念的重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应从教育大政方针、办学指导思想和改革基本思路等方面着眼,实质上是围绕创新教育进行的,素质教育为当前的教育观念注入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表现。为此,进行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发展观、管理观、育人观的问题,它包含着继承、发展和创新等许多内容。校长在教育创新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和主动性的发挥。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只靠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方案,要求教师这样做那样做,事实证明是不行的。教师是教学改革得以展开与进行的主要承担者,是落实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主体,这不仅由于教师最懂得它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最了解他所教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了解学生的需要,更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能起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所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不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校长只有真正把教师看作教育创新的主力,在教育创新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要让教师要直接参与教学创新的调查与论证、教学创新的标准等相关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对教学改革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认清改革方向,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明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参与教学改革,开展实验,与教师共同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开展教改研究,从而提高教师对教改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使广大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水平、对教育创新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等个人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创新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表明教师在教育创新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才能促进教育创新的健康发展,创新才能收到实效。因而,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递手段的高度发达与完善,使得对已有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变得十分容易,所以仅仅掌握已有知识并不具备什么竞争优势,经济竞争的胜负突出地取决于知识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强弱。江泽民多次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在经济知识时代,教育应突出知识创新能力。中小学应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置于相当突出的地位,给学生以较大的发展个性、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空间。

当代科学思维的特点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一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这不仅使人类对客观过程认识更深刻、更全面,而且把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传统教学的智力目标向新型教学的智慧目标的转变。这是由智慧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特征所规定的。智力目标侧重于知识信息要素的简单传递,只重视已经形成的知识观点却忽视对知识材料的整合。而智慧目标则注重对知识信息要素进行结构性的整合,根据系统论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智慧就是把不同的知识、信息要素以一个统一的结构进行整合,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功能达到创造的目的。

智慧的最终功能性指向是创造功能的,这与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对创新素质的重视相吻合的。而这种智慧目标的达成有赖于观念的创新,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对人主体性的忽视,尤其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即潜在创造者的创造潜力的发挥,张扬他们创新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则要求以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深对特定学科的独特理解并传授给学生,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求学与未来的求知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不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