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48092600000012

第12章 校长与教育创新的实施(3)

校长的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校长有效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一种个性特征和实际技能。学校工作纷繁复杂,管理内容千头万绪,要求校长具有较强管理能力。这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效果,而且也关系到校长自身形象和威望。

校长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管理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下面我们单独阐述教育创新对校长的能力要求。

第三节 教育创新对校长的能力要求

一、能力要求

中小学校长是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创新的“龙头”,只有抓住“龙头”,基础教育创新这条“龙”才能舞起来。根据近年来有关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对校长的培训情况,以及跟踪调查情况,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21世纪的中小学校长要想适应社会对教育创新的要求,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宏观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思维能力也就表现为一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由于受到自身的或外在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思维能力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思维品质。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到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学校处于一种封闭的、被动的、孤立的发展状态。作为学校行政领导人的校长,思维上也常常表现出封闭性和狭窄性。就教育论教育,就学校论学校,很难从战略的、整体的高度去把握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代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大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各方面的每一项改革、每一个进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能适应环境,主动发展,服务社会,就必须要求校长具备宏观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超前性,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学校发展的方向,把学校的发展放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层面上去研究。立足于社会大背景去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使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策划决策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计划决策。过去,在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校管理中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对校长的决策能力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将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自主性,学校的法人地位被确立,从而使学校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这就对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校长的计划决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校长具备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善于预测未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教育的发展;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面对多种方案,要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地作出最佳抉择,使学校管理工作始终沿着科学的轨道高效运行。

(三)组织领导能力

学校是由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科学的计划和决策只是一个理想的蓝图,要使之付诸实践,绝非校长个人所能,必须合理组合学校管理的各要素,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善于将自己的办学思想,学校发展的目标,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和实际行动,有效地协调各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合理理财和用物,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使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围绕教育目标有效运转。

(四)公关谈判能力

现代社会,公关谈判已成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沟通、谅解和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协调关系的基本手段。现代教育是开放的教育,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而密切。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的生存和发展与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社会的关心帮助是直接相关的。然而,在现实当中,这种理解和支持、关心和帮助并不会自动发生,需要学校去主动争取。校长只有树立了公关意识、具备公关谈判能力,才可能使学校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道义上、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为实现学校目标,营造良好的关系环境。

(五)教育科研能力

搞好学校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科研为先导。近年来,不少学校依靠教育科研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创出了学校特色。“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被越来越多的校长所接受。而这一切都是以校长的教育科研能力为基础的。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己成为高素质校长的重要标志。

(六)教育评价能力

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能力是指校长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学校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过程及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校长及时了解学校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发现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工作方向和进程,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七)改革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中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面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观念上和操作上都要突出创新精神。校长的创新能力是管理中的核心能力。

(八)增效能力

增效能力主要包括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监督、制约,而是控制论意义上的。校长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校管理的目标和现状能够了如指掌,时刻抉择两者之间形成的目标差,一切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都是旨在缩小目标差。提高控制能力的必要机制是反馈。协调能力指校长要善于对一切管理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合理调配、合理组合,达到和谐统一,整体优化。

此外,灵活应变能力及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都是21世纪创新性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能力。

二、中小学校长提高创新素质与能力的途径

校长创新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学习、实践的结果。概括地说,校长创新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勤于学习

诸葛亮说:“才,须学也”,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校长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而且要精通教育原理,掌握教育规律。校长不管工作多忙,事务多杂,都要想方设法挤出一定时间读书,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研究教改动态。只有这样,校长才会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真知灼见,做到方向明、决心大、方法对。

(二)勇于实践

校长应把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办学实践。我国一些著名的校长都是勇于实践者,如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校长、北京五中的吴昌顺校长。北京四中校长邱济隆说过:“不听话的校长不是好校长,完全听话的校长不能成为名校长。”这说明要成为名校长,必须有主见,要勇于实践。

(三)善于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看出本质,由具体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体,这就需要概括,需要总结。总结就是去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校长就是依据规律性的认识去领导学校工作的,为什么有些学校的工作年复一年地踏步不前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工作陷入日常小事之中,不善于得出概念性的结论,因此,可以说,没有总结就没法工作。”校长应在办学管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进行理论升华,探索教育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使学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