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有大量的基础工作,我们称它为建“高原”的工作。还有创建特色项目的工作,我们称它为筑“高峰”的工作。两者都不可偏废。高峰建立在高原之上,海拔才真正的高,建筑在平原之上,海拔就不会太高。因此,要埋头苦干抓好基础工作,把“高原”尽可能筑高。抓特色项目也是需要的,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不能放松基础工作,孤立地搞特色项目。
(九)走小步,不停步
任何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还要经过若干个部分质变的阶段。因此,要善于把一个较大的目标分解成许多可望又可及的小目标,并设计几个台阶,领导大家一步一步地攀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努力寻找各人的“最近发展区”,激励大家“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凡是目前还做不到的事情,领导不要轻率地发号召、提要求。就拿我校的早操来说,1993年由于刚开办,体育教师没到位,场地正在建造,早操水平很差,区里同志批评我们属于田林地区最差水平。当时,我们不急于向师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是要求大家有所改善,达到基本合格水平。等到体育教师到位,场地修好后,就从集队、进场、退场、每一节操一项项按高标准进行训练,用音乐指挥全过程,目前我校早操水平进入区的先进行列。
我们根据“快慢车原理”,提出“不停步”的要求。铁路上快车慢车的区别主要不在于自身车速的快慢,而在于停站次数的多少与停站时间的长短。我们尽量及时发觉各人在前进过程中的停顿迹象,分析有所停顿的原因,尽快进行调节,激励继续前进。提倡各人经常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减少停顿的次数,缩短停顿的时间。
我们用渐变方针指导学校工作,走小步,不停步,行为习惯一点一点养成,知识能力一点一点积储,工作措施一点一点完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过一段时间上一个台阶,过几年变个样子。我校“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花了两年时间,逐步统一了认识,构建出年级主题系列的框架。
(十)争取领导,广交朋友
上靠领导,下靠师生,外靠朋友。
校长要做积极的争取工作,使上级部门对学校工作有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要经常向上级部门通报学校的情况,汇报学校的打算设想,上级领导部门的同志对学校情况了解越多,指导也就越具体。学校平时要有全局观点,识大体,顾大局,乐于承担义务。
学校领导要有开放意识,对外广交朋友,尤其要处理好与周围的中、小、幼单位的关系,要谦恭诚恳,乐于助人,不盛气凌人,不以邻为壑。
(庄中文)
五、论办学效益的全面管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教育事业发展上,要把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提高办学效益,有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办学效益不高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教育经费短缺是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和紧迫的任务,教育经费短缺非但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甚至难以满足现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据国家教委发布的《1994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年来,教育经费紧缺,学校公用经费所占比例连年下降,有的地方仍然存在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全国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虽有增长,但危房率从上年的1.95%增长到2.04%;教学仪器尚有62.7%的初中和80.2%的小学没有按要求配备。教育资源的短缺在我国早已是个公开的事实,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现在这有限的资源并没被充分利用,发挥出最佳效益,甚至人为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
1.某校教师严重超编,教职员工48人,学生仅有221人,师生比为1∶4.6,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很多,导致有16名教师拿起工资干家务,或从事第二职业。
2.某校高一招收新生44名,到高三年级时仅剩6名学生,可还得有8名教师去上课,正如有的教师说:“我们是在带博士生。”
3.某县近3年时间内,共留级1415名学生,相当于留出了26个班;共休学707名学生,相当于休学14个班;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休而未休,粗略算一下,相当于浪费了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学一年所耗费的150人左右的人力,80万元左右的财政预算内经费和大量的配套设施等物力。该县初习生也大量存在,甚至还存在着不少“预科生”和“假性流失生”,进入了初中而不建学籍,来年再建学籍,或建了学籍后流失了,又再从初一建立学籍。重复教育屡禁不止,人为地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4.某区共5个乡,有10个点办有初中班,而最多的班额仅34名学生,最少的仅有8名学生,特别是有一所学校3个年级仅学生60余人。
5.某校投资近30万元办企业,由于管理不力,经营不善,结果几十万元资金白白浪费掉了。
以上不良现象或多或少地发生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笔者认为,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教育部门和学校内部来讲,缺乏科学的全面管理,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要使办学效益真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抓住根本——加强对办学效益的全面管理。
(二)办学效益及全面管理的含义
效益是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有效性概念。学校同任何组织、部门、单位一样,通过管理活动使自身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产生某种结果。对社会产生具体的、有积极意义的结果,就是效益。这就是说,学校管理活动总要追求某种效益。不讲效益的管理活动是没有价值的,办学效益,是指经营学校的效果和收益,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办学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投入和产生的比。教育投入和直接产出的比叫教育的内部经济效益,其主要指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包括学校的布局和规模效益,教学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师生比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等。教育投入和间接产出的比叫教育的外部经济效益,是受教育后,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把提高了的劳动能力发挥出来,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这时才表现出外部经济效益。
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讲究经济效益,才能更全面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只有讲究社会效益,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二者虽不是一回事,但又是有联系的。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是育人的数量和质量,而在育人过程中又要考虑经济效益。
办学效益全面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投入对人、财、物等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办学效益的全面管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程管理。其含义有三,一是教育投入和设备及其使用全过程的管理;二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安排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三是将教育对象塑造成“合格产品”的全过程的管理。
全员管理。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管理,它不只是哪一个方面或部门的事,不只是哪一个或几个人的事,而应该让所有涉及提高办学效益的单位或人员都参与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办学效益加强全过程的管理。
全方位的管理。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是提高办学效益的一种重要途径,学校要加强内部办学效益的管理,社会应支持学校,减少对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干扰,家庭应配合学校做好生产“合格产品”的工作,“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学校、社会、家庭要三位一体,努力减少人为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
(三)如何加强办学效益的全面管理
1.树立办学效益及其优化观,全面质量管理观,勤俭办学观第一,树立办学效益及其优化观。办学校、管学校同办工厂、管企业有相同之处,也有个效益问题,同样有投入和产出,人、财、物是投入一方,办学校不能缺少其中一项,而学校办学就应该从人力的使用、财力、物力的消耗与育人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方面去进行分析。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增强办学效益的观念,提高对办学效益的认识。同时,学校办学还有个优化的问题,对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加以利用,使之发挥最大效能,更好地满足既定任务的要求,使之消耗最少而能达到既定目标。在学校管理中实现人力、财力管理的最优化,在时间等资源上使用最为合理,最为有效。
第二,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是我们办学必须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办学质量管理是经验型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这就要求教育领导者和办学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在办学质量方面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树立办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想。
第三,树立勤俭办学观。勤俭办学是党和国家一贯提倡的办学指导思想,也已成为一种优良的办学传统。勤俭办学符合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也是教育方针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领导者和办学者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国力有限,投入不能满足需要是长期存在的矛盾。特别是目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力,认真分析研究,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我们要在节流上狠下工夫,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要精打细算,用于急需之处,把钱用在刀口上,在经费开支上做好“二不”、“四该”、“六能”,即不违反制度,不铺张浪费;该买则买,该用则用,该做则做,该备则备;能省的则省,能减的则减,能修的则修,能补的则补,能借的则借,能代的则代。同时,还要做好开源工作,通过合乎政策规定的途径,广开财路,增加收入。
2.调整学校布局,提高规模效益《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一项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据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在校生数量不足,师生比太小,教学设备仪器不配套,使用率低。因此,必须调整学校布局,提高规模效益。在调整中,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合理布局;要因校因地制宜,注意三个结合,即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基础薄弱学校相结合,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相结合,结构调整与机制调整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扩大班级规模,调整师生比例,提高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另一方面发挥条件较好学校的作用,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的状况。
3.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效益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的前提。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就必须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前重点突破的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加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教师待遇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学历水平;加强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多渠道解决师资来源的格局。
4.充分利用现有教育物力、财力,提高使用效益
(1)建立管理制度,保护校舍、校产。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把修建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努力避免校舍的人为损坏和校产的流失。一是建立健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二是制定工作职责,落实管理责任;三是要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也是搞好教育财务工作的重要措施。无论是预算内教育资金或预算外教育资金,收入或支出,都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财务工作还要明确分工,根据上级要求和有关规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订出具体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以便进行考核,管好用好教育经费,让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为了提高现有校舍及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教育设备利用率,可以实行校际合作,统一管理,错开使用;可以实行租赁的办法,收取一定折旧费,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5.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1)解决目前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转变观念,实现由单一的国家投资,转到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社会、个人多渠道投资的轨道上来。采取多种渠道筹资办学的模式,建立起良性循环机制,打破教育投入不足使教育落后,教育落后又使人才短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上不去,教育经费更紧张的恶性循环的链条。
(2)发挥社会文化教育场所的育人功能。社会文化教育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要打破封闭的格局,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教育场地、设备,这对发展普教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6.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解决内部诸要素高内耗低效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