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冷口味心理学
48091300000040

第40章 掌控人生不可或缺的10大著名心理博弈论(8)

假定有甲、乙两个企业,甲企业一直独占某城市的市场,每年的垄断利润是10亿元。乙企业为了进入这个市场,需要4亿元的投资。当乙企业准备进入的时候,甲企业必须决策:或者“容忍”进入,就是收缩产量维持高价,利润降为5亿元,这时乙企业的利润也是5亿元,减去投资费用,实得1亿元;或者展开商战“对抗”,就是加大产量,降低价格,力图把进入者挤出去,这时甲企业的利润降到2亿元,乙企业得到2亿元还抵不过投资的4亿元,亏损2亿元。对于甲而言,一旦乙进入,利润会受损很多,乙最好不要进入。因此,甲向乙发出威胁:如果你进入,我将打击。

但是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乙选择“进入”,甲选择“容忍”。为什么呢?在这个博弈中甲的威胁是不可信的。

乙是这样推理的:假定我(乙)进入,甲如果“打击”,它的得益为2;“容忍”的得益为5。甲是理性人,它将选“容忍”的策略。既然我预测到甲将“容忍”,我在“进入”和“不进入”间进行选择时,“进入”的得益为1,“不进入”的得益为0,作为理性人我将选择“进入”。当乙选择“进入”策略时,甲的推理是:如果采取“打击”,我的得益为2;“容忍”的得益为5,选择“容忍”是理性的策略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逆推归纳法的逻辑基础是这样的: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理性的博弈方,在前阶段选择行为时必然会考虑后行为博弈方在后面阶段将会怎样选择行为,只有在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选择的、不再有后续阶段牵制的博弈方,才能直接作出明确选择。而当后面博弈方的选择确定以后,前一阶段博弈方的行为也就容易确定了。

由于逆推归纳法确定的各个博弈方在各阶段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后续阶段各个博弈方理性选择的基础上的,因此排除了不可信的威胁或承诺的可能性,因此它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可靠的,确定的各个博弈方的策略组合是有稳定性的。

但是不可否认,逆推归纳法在逻辑上是严密的,然而它存在着“困境”;蜈蚣悖论恰好反映了这种“困境”。许多学者试图克服这些理论困难。不过这已经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我们关注的是逆推法怎样可以为我所用。

微软有一道特别著名的面试题,说的是有5个海盗抢得100枚金币后,讨论如何进行公正分配。他们商定的分配原则是:

(1)抽签确定各人的分配顺序号码(1,2,3,4,5);

(2)由抽到1号签的海盗提出分配方案,然后5人进行表决,如果方案得到超过半数的人同意,就按照他的方案进行分配,否则就将1号扔进大海喂鲨鱼;

(3)如果1号被扔进大海,则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由剩余的4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才会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2号也将被扔入大海;

(4)依此类推。

这里假设每一个海盗都是绝顶聪明而理性,他们都能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并能很理智地判断自身的得失,即能够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得到最多的金币。同时还假设每一轮表决后的结果都能顺利得到执行,那么抽到1号的海盗应该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才能使自己既不被扔进海里,又可以得到更多的金币呢?

请问,如果你是最先分金币的A,怎么样分才能既保住自己的性命,又得到最多的金币?

此题是蜈蚣博弈范畴内的推导。由于从第一个强盗(强盗A)开始推导产生的各种分支情况可能过于复杂,因此,应从后面开始向前倒推,从而得出结果。

此题公认的标准答案是:1号海盗分给3号1枚金币,4号或5号2枚金币,自己则独得97枚金币,即分配方案为(97,0,1,2,0)或(97,0,1,0,2)。现在来看如下各人的理性分析:

首先从5号海盗开始,因为他是最安全的,没有被扔下大海的风险,因此他的策略也最为简单,即最好前面的人全都死光光,那么他就可以独得这100枚金币了。

接下来看4号,他的生存机会完全取决于前面还有人存活着,因为如果1号到3号的海盗全都喂了鲨鱼,那么在只剩4号与5号的情况下,不管4号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5号一定都会投反对票来让4号去喂鲨鱼,以独吞全部的金币。哪怕4号为了保命而讨好5号,提出(0,100)这样的方案让5号独占金币,但是5号还有可能觉得留着4号有危险,而投票反对以让其喂鲨鱼。因此理性的4号是不应该冒这样的风险,把存活的希望寄托在5号的随机选择上的,他唯有支持3号才能绝对保证自身的性命。

再来看3号,他经过上述的逻辑推理之后,就会提出(100,0,0)这样的分配方案,因为他知道4号哪怕一无所获,也还是会无条件地支持他而投赞成票的,那么再加上自己的1票就可以使他稳获这100金币了。

但是,2号也经过推理得知了3号的分配方案,那么他就会提出(98,0,1,1)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相对于3号的分配方案,4号和5号至少可以获得1枚金币,理性的4号和5号自然会觉得此方案对他们来说更有利而支持2号,不希望2号出局而由3号来进行分配。这样,2号就可以高高兴兴地拿走98枚金币了。

不幸的是,1号海盗更不是省油的灯,经过一番推理之后也洞悉了2号的分配方案。他将采取的策略是放弃2号,而给3号1枚金币,同时给4号或5号2枚金币,即提出(97,0,1,2,0)或(97,0,1,0,2)的分配方案。由于1号的分配方案对于3号与4号或5号来说,相比2号的方案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他们将会投票支持1号,再加上1号自身的1票,97枚金币就可轻松落入1号的腰包了。

这道题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当你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可以考虑通过倒推的方式去解决它。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从后向前倒推,你会清晰地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传秦宣太后守寡在宫中,与大臣魏丑夫明来暗往,十分情投意合。后来太后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感到离不开魏丑夫,便下了一道命令,要魏丑夫为她陪葬。听到这个消息,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到处找人说情。大臣庸芮自告奋勇找太后,见到太后说道:“请问太后,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太后不知道庸芮问话的用意,便随口答道:“我想是会有的。”庸芮听了太后的回答,接着说:“如果人死了还会有知觉,那么在阴间的先王早知道你和魏丑夫的关系了,积怨一定很久很深。而今假如你要魏丑夫陪你到阴间,先王不会责怪你吗?到那时,你在先王面前请罪都来不及,还能有什么闲心与魏丑夫相好呢?”这一席话,振聋发聩,使太后看到了一个如此严重的后果,于是连连说:“罢了,罢了!”

正是庸芮的几句话,救了魏丑夫一条小命。庸芮怎样把太后说服的呢?他先问太后一个“人死后有无知觉”的问题,等太后回答“有知觉”后,他假设太后的回答正确,然后向回推导说明将魏丑夫殉葬的不明智。庸芮知道太后已经属于头脑发昏的状态,正常的道理不可能说服她,就采用这种方法,让太后有所醒悟。

为什么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更容易成功?首先,因为目标是标杆,给了追求的人一个方向;其次,目标也是一个压力,在追求的人身上会转化为动力,促使他不断地努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那种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将天下的资源都视为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他的能力、资源比“资源导向式”的人要大千百万倍不止,自然更容易实现目标。

但是人类的思维惯性是倾向于从前往后思考的,所以用倒推法思考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比别人具有更准确的行动力和更高的目标成功率,在人际沟通上也更有说服力。

倒推法的好处是,你目前做的所有事情,都确实是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不会轻易偏离航向。人生中,有时候你未必采用逆推法,但是切记不要让你的小船迷失了航向,那样你永远都走不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那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如果你忘记其他事情,只有人生目标没有忘记,你就不用担心;反之,如果你记得、参与并完成其他事情,却忘记人生目标,那你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这就好像国王派遣你到一个国家去完成一件特殊的工作。你去了,也做了一百件其他的事,但如果没有完成你的任务,你就是什么事都没有做。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如果他没有达到人生目标,就等于什么事都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