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人心是不一样的,最终会采取哪一种策略就不是纳什均衡所能决定的了,比较[1,1]和[X,X]两个纳什均衡,明显的事实是,两人一起去猎梅花鹿比各自去抓兔子可以让每个人多吃6天。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合作猎鹿的纳什均衡,分头抓打兔子的纳什均衡,具有帕累托优势。与[X,X]相比,[1,1]不仅有整体福利改进,而且每个人都得到福利改进。
可以看得出来,两个猎人自己单独行动的话是最不利的,得到的结果只能让大家吃2天,那么我们从这里就得到这么一个原理,我们不要单独战斗,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让团队都变好。
在现代的社会里,一个人做事情能影响的范围十分有限,一个人能调动的资源也屈指可数。想要做出一番大事,必须学会与别人合作。
对于普通人,学会与别人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协助共同达到目标,实现大家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领导人,与下属之间不仅是领导关系,而且是合作关系,在下属的配合下完成重大任务,协助下属指导下属完成其力所不及的事情,合做出金,何愁企业不欣欣向荣?
对于企业,与别的企业或作经营,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国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时刻洞悉世界的变化,实现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富强;
……
合作的重要性不胜枚举,然而可惜的是还是有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仍然将“自立自强”的品质形而上学起来,固执地认为凡事必须自己来,结果往往在孤军奋战中功亏一篑。
就像我们熟悉的NBA球队火箭队,里面有我们佩服的明星,如麦蒂,2007年的时候,季后赛火箭首轮迎战爵士之前,麦蒂曾发表过著名宣言——“一切看我的!”不过最后却是爵士赢得了7场系列赛。去年,常规赛只剩下最后一场对阵洛杉矶快船,也就是说,火箭又将面对他们不甚光彩的季后赛历史了。
当然,对于当年的失误,麦蒂要承受很多的冷言冷语。
不过对于球迷的嘲讽,麦蒂却显得非常冷静,他说:“我无法控制它,我只能用行动来回答那些问题,我会做我该做的,球迷的嘲讽不会影响我,当我年轻时或许会有点恼火,但是现在我已经在江湖里闯荡许久了。”
去年开赛前,麦蒂改变了自己的言行,他这次真正意识到了团体,“这是一项团体运动,”麦蒂说,“我们要像一支球队那样去比赛、去竞争。我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我要和大家说的,不要让我一个人战斗。”
麦蒂的球技不好吗?不是,谁都不会觉得他的球打得不好,但是个人英雄的形势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啊。有些人也许会说个人英雄也是存在的,例如电视里常有的那些超人、蜘蛛侠之类的,首先来说,这是一个假设存在的人物,第二就是他们也不是单独战斗的,每次总是有人给他们做好准备。
一个人的战斗是打不好的,抗战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有后勤的支援,还需要有人提供各种设备等等。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有时候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以给予你极大的鼓励。人是社会的人,单独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想着一个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神。有个笑话说得好,每天这么多人在祈祷,而且祈祷的内容也许刚好相反,万能的上帝也忙不过来了。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大伙团结努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人能主宰世界,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共同创造世界的辉煌。这就好比一个公司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团结公司成员的力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那么这个公司才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团结的力量就显而易见了。
今天的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广泛的交往经济,离不开与各种类型的人合作;今天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只有选择合作,才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一族;今天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要成为国际人,更需要高超的合作能力。没有合作能力,就不可能适应我们这个时代。成功者善于与别人合作,也乐于与别人合作,这样才使得他们发挥出千百倍于自己能力的能量,成就不一样的伟业。
1904年夏天,美国即将举行世界博览会,有一个制作糕点的小商贩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路易斯安那州。庆幸的是,他被政府允许在会场的外面出售他的薄饼。
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淇淋的商贩的生意却好得不得了,一会儿工夫就售出了许多冰淇淋,很快他把带来的用来装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完了。
心胸宽广的糕饼商贩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它来盛放冰淇淋。卖冰淇淋的商贩见这个方法可行,便要了大量的薄饼,大量的锥形冰淇淋便进入客商们的手中。但令他们意料不到的是,这种锥形的冰淇淋被客商们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冰淇淋开始大行其道,这就是现在的蛋卷冰淇淋。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有人这样假设,如果两个商铺不靠在一起,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淇淋就很难说了。
两个小商贩由简单的合作思维美竟然为世界创造了如此美味的经典,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曾错过了很多只要合作就可以创造奇迹的机会呢?
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凡事自己来、完全不靠别人帮助的人是走不了多远的。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一棵独木也构不成森林,“兄弟一心,齐力断金”。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将自己的力量放大千百倍,就像杠杆一样,撬动磐石。
今天的时代要求我们广泛地合作,我们也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唱独角戏,当独行侠,是不能成大事的。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运用合力,善于合作,才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大、做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指工作、事业中所需要的协调、协作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指向工作和事业,这正是许多企业、组织极端重视员工的合作能力的原因之所在。
猎鹿博弈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如果你不想不留痕迹地被消灭,就不要一个人去战斗。
一根筷子易折,但是一束筷子却可以发挥顽强的抵抗力量。
合做出金,如果找到合适的人,那么就一起创造非凡的事业吧。
猎鹿的合作者们必须共同进步,不要留下拖后腿的“短板”。
有首歌词写得好: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从这首歌里,我们不仅要学会怎么去唱,更要学会它的哲学原理,一只手拥抱不了成功,借助他人的力量,把他人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助你完成要进行的事业才是成功者的决定。合作是聪明人最明智的选择!
放弃沉没的成本——协和谬误
假设你是一家科学仪器公司的总裁,正在进行一个新的仪器开发项目。据你所知,另外一家科学仪器公司已经开发出了类似的仪器。通过那家公司的仪器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可以预计,如果继续进行这个项目,公司有将近90%的可能性损失500万元,有将近10%的可能性盈利2500万元。到目前为止,项目刚刚启动,还没有花费什么钱。从现阶段到产品真正研制成功能够投放市场还需耗资50万元。你会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还是现在放弃呢?
10%的可能性会盈利2500万元,90%的可能会损失500万元,而且该项目还没有任何投资。正常人会选择放弃。
让我们再来看下面这道题:你同样是这家科学仪器公司的总裁,对于这个新的仪器开发项目,你们已经投入了500万元,只要再投50万元,产品就可以研制成功、正式上市了。成败的概率与上述案例相同,你会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还是放弃?
除了你已经投入500万元之外,第二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既然已经懂得了沉没成本误区,我想你对以上的两道题应该会做出一致的决定。
但是把这两道题分别给老板们做,那些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对第二题的回答是“坚持继续投资”。他们认为已经投了500万元,再怎么样也要继续试试看,说不定运气好可以收回这个成本。殊不知,为了这已经沉没的500万元,他们将有90%的可能非但收不回原有投资,还会再赔上50万元啊。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称为沉没成本。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一旦交易不成,就会白白损失掉。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然而,挽回成本的心理作用往往在博弈中让人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从而导致更大损失。博弈论专家经常将这种困境中的博弈称为协和谬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协和谬误的危害有多么大:假设你买进一只股票,股价下跌;于是你又在这个价位买进(股民称此为“摊平”),可是它又下跌……你再次购买的本意是减少损失,可是却越陷越深!
对于协和谬误的博弈来说,在没有100%的胜算下,及早退出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你不及时收脚回来,那么你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简直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想开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实际上等于把公司作为赌注押上去。难怪政府会被牵涉进去,竭力要为本国企业谋求更大的市场。
该种飞机机身大,设计豪华并且速度快。但是,英法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而停止研制将使以前的投资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做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如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以及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英法政府为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就会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
不久前,英国和法国航空公司宣布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市场,才算是从这个无底洞中脱身。这也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航空工业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例子。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在这里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只有航空专家才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事实上,干线项目下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
然而就是这个已经沉没了的成本,却还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难以割舍。他们把它当做“鸡肋”,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实际上这些人不明白:沉没成本永远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才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所以会对决策产生这样微妙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机会成本不是现实的成本,是隐性的,而沉没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有一种“割肉”的痛楚。成本沉没在水里着实令人可惜,然而伤心懊悔不也是于事无补吗?还不如适时放弃,抓紧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出来。
协和谬误给我们的直接警示就是,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事实上,这种为了追回沉没成本而继续追加投资导致最终损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原因仅仅是他们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