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天水古民居
48090900000012

第12章 窗之意境(1)

窗是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首先是出于功能的要求,即满足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需要。其次,窗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装饰部位,窗之灵活多变的棂花形式可以传情达意,表达人们在思想道德、文化品位等方面的需求。本人通过对天水民居窗的调查,对其窗棂组合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其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

一、对中国古民居窗的概述

《华夏意匠》中曾写到,“真正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屋身构图实体的,是立面上柱之间的门窗隔扇”,这段话道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从中也可看出在传统建筑中门和窗的地位。

在传统建筑上门窗往往连在一起出现的。在现代建筑中,才有了门与窗的分家,但仍有门连窗的做法。门窗之出现,首先在于其采光与通风的功能要求。门和窗在汉代以前都有采光的功能,但门在当时的采光效用更为明显,随着后来的发展,民居中窗的采光面积逐渐增大。门窗之出现,还在于其维护与防御功能,但相比之下,门还有组织室内外交通的功能,而窗的防御功能似乎很弱,完全没有交通的功能。窗的出现更带有人类文明的表达,即在于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人对于自然景物的剪裁与取舍。

门窗是人类装饰与情感的表达。门窗的棂条、纹样、雕刻、色彩、材质、饰件,大大丰富了建筑立面的行、色、质的构成,体现出重要的装饰性。另外,门窗的棂花图案表达着人们祈福求祥的“心态文化”和民俗传统。

1.古代民居窗的发展线索

早期的窗扇为固定式不可开启的,西周中晚期的建筑在两侧与后侧开有“田”字形的窗洞。在汉代明器的陶阁楼中,已见到在夯土墙外侧贴附木制固定花窗的做法,一般设在门的一侧或两侧,门的上部有时也设窗,据推测可能是横披窗的前身,形式以斜方格眼为最多,其次为直棂、横棂、网纹和十字交叉等形式。

从汉朝到唐朝,一直盛行直棂格窗和破子棂窗,一般棂条为素面,看不出什么装饰。这种窗内部糊纸,并与房屋木栏枋相固定。宋朝以后,随着民居门扇的改进,窗扇也做了可拆卸和可转动的调整,槛窗出现了。槛窗的下部有一米多高的槛墙,槛墙的做法视各地不同的自然与物质条件而定。历代民居槛窗的棂格图案往往与隔扇门的棂格图案相一致,从而在民居正立面上形成大面积统一的图案效果,使富有装饰性。辽、宋、金、元时期的民居窗,在棂花式样上无多大变化,但这一时期所用格门的建筑,多采用横披窗来达到采光和通风的目的,这是窗的一种发展。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得到很大发展,窗的类型增多,槛窗和支摘窗在民居中普遍使用,推窗(风窗)也出现了,而且清朝中叶以后,门窗上开始使用玻璃,逐渐改变了内侧糊纸和裱绢的做法,室内采光条件大大改善。但明清时,秦州城内店铺、茶馆仍通用蓖织纸糊的灯笼,与招牌并列悬挂,方便客人、行人。公馆私宅,或有用油灯照明指路,但极为少见。明清时期的民居窗棂图案丰富多彩,这时期的窗棂子有直棂条纹、曲棂条纹、冰裂纹形等,还有采用种类众多的棂花小木构件,构成多变的窗扇纹样。

2.我国民居门窗的发展特点

从中国民居门窗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民居中的门窗在式样和风格方面都有所变化,但和各朝各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比起来,中国门窗之制的变化更显得较为平和,具有渐变的“文脉”特色……随着住屋文化的衍化,民居门窗的制作工艺趋于精致、棂花图案趋于繁琐、装饰性增强。单从民居窗的发展来看,早期的窗大多为固定的窗扇,仅有直棂、网纹和十字交叉等棂花装饰,棂条也为矩形素面板条,不施装饰。其后,发展了棂条断面呈三角形的破子棂窗,采光效率和装饰性有所增强。宋代以后,门窗制作的工艺水平有了大的发展,发展了棂花较为丰富的格子门,如斜球纹格眼、四直方格眼、龟背锦等,雕刻工艺也运用到格门的障水板饰面上,门窗的边框也有了线脚装饰。明清以后,门窗等木装修制作进一步趋向工整和细致,所用花纹式样更加灵活多样,棂花的制作不仅采用小木件的榫卯攒头,还采用整个格心透雕复杂内容的装饰办法,雕刻手法和边框的线脚处理也更为成熟,线雕、浮雕、透雕在门窗的不同部位均有采用。因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国民居门窗的发展特点可概括为:构造与风格变化不大;装饰趋于精致、繁琐。

3.天水古民居窗的体系划分

同云南古民居门窗一样,天水古民居的门窗也可分为两种体系,即初等工艺体系和成熟工艺体系。初等工艺体系主要包括由粗加工榫卯等较为简单工艺构成的门窗形式,如天水古民居土墙上现在已很少见的粗犷的直棂窗等。成熟工艺体系主要指采用传统小木作之加工工艺,如榫卯、交口、雕刻等构成棂花图案丰富的隔扇、槛窗、支摘窗等门窗形式,如天水的雕花隔扇、步步锦、人字锦支摘窗和固定窗等。

二、天水古民居窗装修的艺术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在这块秀美的土地上,培育了天水人爱美的禀性,这些美不仅表现在天水民俗的各个方面,还表现在居住环境的营建和装修上,使天水古民居独具风采。

在天水古民居建筑装修上,窗装修艺术很有特点,它主要表现在窗格设计安装上,适用、简洁、大方,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棂条间相互榫接拼联的变化,有中心,有系统,形成交代清楚、构图明确的组织图案,使局部与整体衬托得宜,局部与局部间又相呼应、穿插,自然、均衡,富有韵律感。如用直棂条组织的各式图案,虽然棂条及其支点较密,但条理分明。

1.天水古民居窗装修的形态构成

“当代人所说的建筑装潢,其意与装修差不多。建筑装修与建筑装饰,在意义与域限上,也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重合,比如对屋顶的装饰,就不属于装修的范围。建筑的装修,首先是服从于‘实用’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才是对建筑的美化。”

首先,中国建筑的装修,是与实用相联系或者是为了实用。其次,就建筑装修的精神意义而言,但凡成功的、有个性的装修,都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地域的、个人的品质。天水古民居窗的装修亦然。

古民居窗的构成,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即整体构成、扇的构成和格心构成。

(1)整体构成。一樘完整的窗,一般由固定构件和扇构成。

固定构件:组成窗的固定不动的框架,包括水平横向的构件——槛和垂直的竖向构件——框。槛框体系是窗扇的依附框架。

扇:可分为两种,即开启的扇和固定的扇。扇是窗的主体。民居窗中以开启的扇为主。

(2)扇的构成。天水古民居窗的构成品主要有支摘窗、横披窗等,这种窗的窗扇仅由棂格和边抹构成,没有板的成分。其中支摘窗用作民居的居室窗,安装于檐柱部位或金柱部位,分上下两段,上为支窗,下为摘窗。这种窗的特点在于能通过“支”和“摘”,适应白天和夜晚以及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满足人们对纳阳、遮阳、采光、通风、保温、遮视的需要。横披窗扇用于隔扇门、槛窗的中槛上方,是由棂格和边抹构成的一种固定窗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