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编西方文论教程
48047200000026

第26章 概述

唯意志主义文论主要是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由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创立的文艺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唯意志主义直接源于叔本华。叔本华对长期占据西方哲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提出挑战,主张意志是世界的基础和终极的实在,认为理性应当服从神秘的、盲目的意志的支配。唯意志主义又是一种人生哲学,它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有所追求的意志,而意志的追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生命便充满了痛苦。叔本华将其哲学观念引入艺术理论之中,认为艺术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能够超然地显示生命意志的冲动,从而挣脱人生的苦难。尼采的哲学理论与文艺观受到叔本华的影响,但又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不同,他把“生命意志”改造为“权力意志”,张扬个体的欲望与人的精神力量。围绕着“权力意志”,尼采提出了“酒神精神”、“日神精神”以及悲剧理论等文论观点,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唯意志主义直接为西方现代文艺理论中的各种非理性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也是非理性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狄尔泰、柏格森等人倡导的生命哲学,基本上是沿着唯意志哲学的思想脉络发展的;在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唯意志主义亦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精神分析学学说中,诸如“梦”、“无意识”以及“原始意象”等概念,也都受到了唯意志哲学的深刻影响。在探讨文学艺术的精神构成、功能特质及创作规律等方面,唯意志主义文论是有重要深化意义的,但其对理性的过分否定也是偏颇的。此外,它对艺术社会现实功能的忽视,也在无形中缩小了艺术空间,不利于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