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著名寓言故事2
48036100000011

第11章 古代民间寓言(11)

将军与士兵

一支军队正行进在远赴前线的路上,恰好来到一个荒山脚下,将军便下令就地驻扎。

此时正值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部队安排好露营备用的营幕,将军便下马进帐歇息。士兵们则在露天地里就地躺倒休息。

卫兵们为将军烧好了几盆炭火,搬进营帐内,又忙着为将军准备晚宴。即使在行军途中,将军的饭菜也绝不马虎。

一切准备完毕,将军解甲入席,边喝酒,边哼着小曲,悠然自得。帐内烛火通明,炭火盆闪着红红的火光,将军一杯一杯地畅饮,卫兵一杯一杯地在旁边侍候着。

营帐外边,却是另一番景象。士兵们在寒风中蜷作一团,或躺、或卧、或蹲、或站着,根本无法人睡。薄薄的衣服早被风吹透了,加上冰凉的铠甲,更冷得让人颤抖。

有的士兵在不住地跺脚,有的士兵在不住地搓手,正在这时,他们听到将军在帐内说:“腊月里,怎么会有这么热的天气?简直是反常。”

原来,将军守着火盆,喝着酒,自然越喝越热,已经冒出汗来了。

士兵们听了将军的话,心中愤愤不平,一位士兵冲进帐子里,对将军说:“将军,我们倒觉得天气挺正常的,只是你没有出来体验。”

将军看到有人竟敢顶撞他,气得拍案喝道:“来人!给我带出去砍了!”

全体士兵都跪下来为他求情:“将军,放了他吧!将军,饶了他吧!”

将军胡子一翘,怒目圆睁:“那么,他说的话是不是你们大家的意思?”

士兵们连连说:“不是的,将军,他是一时糊涂。”

这时,一个士兵忍无可忍,走到将军身旁不无嘲讽地说:“将军,他的确是热糊涂了。”

将军似乎听出此话的言外之意,气愤不已,正准备拨剑去杀那个士兵,却见刀光一闪,自己已被刺倒在地了。只听一声大喊:“造反了。”

士兵们激昂地异口同声地响应着。

说话的艺术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有一天,天气很热,再加上辛苦和疲劳,于是,孔子决定就地休息再赶路。

孔子吩咐弟子们分头去找水,然后,自己在一棵大树下闭目养神。其他的人也各自寻个地方坐的坐,躺的躺,一会儿,就有许多人睡着了。

负责车马的人拴好了马,放好了车,也去休息了。不料,一匹马挣脱了拴马的绳子,跑到了附近的地里,把地里的庄稼践踏了好大一片。

田地的主人发现了,气呼呼地抓住了孔子的马,说什么也不放,想以此来处罚孔子一行人。

子贡是孔子的一位得意门生,他主动请求让他前去交涉,他来到那位老百姓身边。说:“你不知道吧,这马是孔子老先生的,孔子乃着名的孔圣人,你一定知道的,看在他的份上,把马还给我们吧。”

那人哼了一声:“圣人更该懂得尊重别人,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否则,还谈什么圣人!”

那人仍是不放手,子贡有点生气,提高了声音说:“那你想怎么样呢?难道还要孔老先生亲自来求情不成?”

那人更加生气,干脆不理子贡,自己去干地里的活儿了。子贡只好回到孔子身边,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

一位平日里看似平常的学生看到此种情形,对孔子说:“我再去说说看。”

这位学生来到地边,先向那位老百姓施礼,然后,走进田里帮助他一起干起活儿来,一边干活儿,一边聊天,学生对老百姓说:“真对不起,我们的马把您辛辛苦苦种的庄稼给踩坏了,我向您道歉。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相识了,这也是缘份。本来我们和您是居住在相距很遥远的两个地方,要不是路过这里,我们也许一辈子都不认识呢。”

那人一听这学生的话,觉得很舒服也就不好意思再生气了,立即将马还给了他。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说话不必有多高的水平和学问,重要的是能动之以情,把话说到别人心窝里。

车匠论书

齐桓公平日里喜欢读书。有一次,在他读书时,忽然听到厅堂外边的院子有声音,由于太吵,他只有拿着书出来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修车的车匠正在那里忙着修车。这位车匠叫轮扁,是个年纪很大的老人。

轮扁见齐桓公出来,慌忙施礼道:“对不起,国君,一定是打扰您看书了,我很快就会修好的。”

齐桓公看到他这么大年纪还干这样的体力活,很同情地说:“不要紧,你修吧。”

齐桓公转身刚要进屋,轮扁却跟上前几步问道:“能问国君这书上写的都是什么吗?”

齐桓公停下来,温和地说:“书中写的皆是先贤留下的至理名言。”

轮扁见齐桓公待人和气,便又放开胆子问道:“这些先贤如今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请来当面说教?”

齐桓公笑了:“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了,否则,怎么称之为先贤呢?”

轮扁点点头,继而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如此说来,书里记下的都不是什么精细的东西,大概都是些粗理吧。”

齐桓公听了,面露愠色:“你们这些粗人怎么能随便指责先贤们的着述,真是胆大包天!我倒想听听你这论调是从哪儿来的,给我说说道理。”

轮扁看到桓公动怒,有些害怕,但想想自己说的,觉得并没有什么错处,于是便镇定下来说:“国君息怒,我是以我自己的感受分析出来的。好比我做车匠,削木轮的活儿我做了一辈子,木轮儿拿在手里便知道如何修整才能好用,然而说是说不清楚的,只是心里明白就是了。这可能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吧!若不是这样,这手艺早传给儿子了,何必这么大年纪还要自己亲自干。

先贤们的书我想也是这个道理,精华的部分是说不清楚的,能说出来的大概也只是普通的道理了。”

听完,齐桓公连连点头称是,并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惭色。

观鱼而自省

古时候,有一个渔夫放养了许多许多的鱼苗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池塘里。等到这些鱼苗一天天长大到成熟可以上市的时候,便捕上来,拿到市场上去卖。

一天,渔夫又来到鱼塘边捕鱼。他整理好鱼网,把网沉入水底,坐在塘边一边抽烟,一边耐心地等候鱼进网。

过了一会儿,渔夫准备起网了,他先把两边的网绳收拢好,然后慢慢地提起网来,鱼网的绳边要高出一些在水面上,免得网里的鱼漏出去。

渔夫把鱼网的网口越收越小,网里的鱼受到惊吓,在网里惊慌失措地又是蹦,又是跳。

渔夫看着网边的鱼不住地跳动者,蹦起好高,有的鱼拼足了劲儿到底是蹦了出去,有的鱼却无论如何也蹦不出去,更有倒霉的鱼竟从网的外边蹦进网里来了。

渔夫看着看着,忽然想到这鱼岂不如同人类一样?有着捉摸不定的命运。

比如那些拼足了劲儿蹦出去的鱼,它会怎么想呢?也许它会想:“谢天谢地,我总算逃出来了,否则,也许很快会命在旦夕了。”

而那些没有蹦出网去的鱼会想什么呢?也许在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吧。

最苦的是那些从网的外边蹦进网里的鱼,一定在哭泣:“我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要遇到事情手忙脚乱,结果自投罗网?谁都不怪,只怪自己太笨。”

渔夫一边想,一边竟忘了手里的网,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自己从来没想过那种种情况下的鱼是什么样的心态,在他的眼里,网里网外的鱼早晚统统都要被捕上来,被卖掉。

渔夫忽然想到,如果鱼知道了人是这样想的该多绝望啊!也许它们再也不想蹦来蹦去了,因为等待它们的是同样的命运。

渔夫这时又想到了人,人生活在社会上,如同鱼生活在池塘里,在短暂的人生里,有的人贪得无厌,为了争夺功名利禄弄得身心交瘁,到最后死去时,还是赤条条的走了,早知这样为什么不能停下来好好享受生活呢?

长寿秘方

古时候,燕王得知有一位有长生不老秘方的人,为了向他学习此秘方,便下令让一位使臣去寻找此人。

使臣经过很多周折,总算找到了那位懂得长寿秘方的人,不过,那个人已经死了。

燕王得知此人已死,勃然大怒,责令去执行任务的使臣速来见他,并下令要杀掉这位使臣,因为他延误了如此重大的事情。

燕王身边有一位重臣,奏请燕王息怒,并将自己的想法禀告燕王:“死是人人都害怕的事情,此人自称懂得长生秘方,可是,连自己的命都没能保住,可见这秘方未必可靠。这样的秘方没能取到,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燕王听后,连连说:“此言有理,此言有理!”于是,取消了对那位使臣的处罚。这件事发生后,许多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一个叫齐子的人因为早就想学习长寿秘方,所以得知那人已死,悔之莫及。

另一位叫富子的人听说了齐子的事,那种难过的样子比齐子还要痛心疾首。他一边摇头,一边对别人说:“齐子怎么会这样呢,他本来是想向人家学习长寿秘方,可是,连掌握了这种秘方的人都不能长寿,这种所谓的秘方还有什么价值呢?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清楚,还谈什么学习呢?根本是连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真是糊涂得可怜呀!”

还有一位叫胡子闻的人听了富子的一番议论,却发表了完全相反的看法:“富子的话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世上的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比如有的人虽然掌握了某种技能,但他并不一定会运用得好;有的人虽然不了解某种技能,但他在实践中已经在成功地运用着这种技能。这体现了知识技能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由此可见,那位据说懂得长生不死秘方的人不一定是不值一提的误传,说不定他虽然掌握着长生秘方的理论,但并没有切实通过自身的实践得以进一步验证,而使自己死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维的角度是方方面面的。

无我境界

夔用一只脚走路整天都是那样蹦来蹦去的,它从来都未感到有什么不方便。有一天它看见一只多脚的虫子正在地上爬,便好奇地问:“喂,你怎么会有那么多脚呢?我一只脚已经足够了,走得挺好的,你那么多的脚走起来该多麻烦呀,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摆弄那么多脚的。”

虫子却说:“您怎么会有这种怪念头,在我看来,一只脚走路反而不可思议,多脚走路会很稳、很方便的。再说,走路是我们生来就会的事,从来也没有认真去想该先迈哪条腿,后迈哪条腿,只要顺其自然地动起来就是了。”

虫子舞动着它那满身的脚爪走了,走不多远,看到了蛇。虫子吃惊地看着蛇扭动着身子,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虫子的身边。

虫子连忙喊住蛇:“喂,停一停!”

蛇听到喊声,停止了爬行,转过身来,问道:“是叫我吗?有什么事情?”

虫子走到蛇的跟前,问道:“请你告诉我,你走路用的是什么呀?怎么没有看见你的脚,却只看见你走得飞快?我自己有这么多脚走得还没有你快呢。”

蛇说:“只要能使身体前行,有没有脚有什么关系呢?我很习惯用腹背的力量带动身体前行,觉得这样很自然,也很方便。”

一阵大风刮过,扬起了满天的尘土。风停之后,蛇对风说:“喂,风,你在哪里?你也和我们一块儿聊聊天。”

风说:“你们在聊什么?”

蛇说:“我们在谈走路,我们无论有没有脚,无论有多少脚,总归有实实在在的躯体在运动,你连形体都没有,是怎么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风说:“我虽然没有具体的形状,但是我能撼树摧房,人类只有达到像我这样无我无为的境界,才能真正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