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物理城堡二
48002200000025

第25章 冷刀为什么能“切”除癌肿

自18世纪,英国的阿诺特医生用冷冻治疗乳腺癌的尝试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许多患有癌肿的病人,经过冷冻治疗之后,症状改善,病情好转,有的甚至连癌肿也消失了。有一位84岁的老人,舌头上长了鳞癌,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果。于是,医生决定用“冷刀”除癌。经过三次冷冻,仅3—4个月时间,癌肿便消失了,仅留下一小块很细的疤痕。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也开展了冷冻医疗和冷刀(即低温冷冻)除瘤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据浙江省中医院眼科和冷冻组报道,有一位42岁的农村妇女,左下眼睑有一肿块,皮肤高低不平,睑缘全层垂直裂开。经诊断,确诊为基底细胞癌。前后进行了两次冷刀手术。

手术一个月后复查,瘤体消失,睑裂愈合,眼睑平整,结膜面光滑,疗效甚好。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现象。

冷刀为什么能“切”除肿癌呢?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40℃或更低温度的作用下,癌细胞内外会形成水晶,使细胞脱水,电解质浓缩,代谢紊乱,进而引起细胞中毒;冷冻还会使细胞质的脂蛋白变性,造成细胞膜破裂;此外,冷冻又会引起组织淤血、小血管栓塞,导致癌细胞缺血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