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心工作
47972000000015

第15章 用心留意,注重细节(1)

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要用心才能看见。在被人们忽略了的细节中,往往蕴藏着机会。如果你能时刻留心,用心做好细节,你就会比别人更成功。正如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一样,细节总是光顾那些认真对待,用心思考的人。所以要想有所成,就要用心做好细节。

细节之处见文章

我们每一个人手中的工作,都像是我们亲手制成的雕像,无论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是由我们一手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老板只要通过观看“雕像”,就能对他做出评判。

所以,无论你是职场中的老手还是新人,也不论你所做的工作本身是否就包含着诸多的小事,你都应该投入激情去把事情做好,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成长,才会有加薪和晋升的机会。

其实,我们任何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给上司倒倒茶、整理文档之类的小事。你是否对此感到厌倦、毫无意义而提不起精神?不管怎样,你千万要记住:这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你的激情和努力。

在对“小事”的态度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尔。因为,这些小事在海尔人看来是“影响发展趋势的小事”。

海尔原冰箱二厂有位干部在上班时间打瞌睡,张瑞敏竟因这件小事处罚他,这事震撼了整个集团干部。张瑞敏认为,他的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的思想倾向,觉得企业发达了,日子好过了,多少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企业发展到今天,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工作中出点毛病,也不能像过去创业时那样惩罚了。抓毛病就要抓带倾向的毛病,干部中这样的风气滋长下去会非常危险,张瑞敏拿这件事开了刀,以威慑整个集团的干部。

1997年,《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文章分析道,这一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并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二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没有把教育人当作“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该记者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有人说:“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人说:“卫生纸盒加锁锁住了观念,锁住了员工素质再提高的契机。”洗衣机公司众多员工对卫生纸上锁表示很愤慨,他们说员工的素质并不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到了卫生纸非得上锁的地步。

集团大抓此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与发言,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

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海尔的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小事的作用,说明了工作中无小事。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包含着大事的意义。做好小事是完成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改变商场上的胜负。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经常到各地去出差。在出差之中,每一次住旅馆都会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的字样,连平时的书信和收据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要写上那几个字。因此,他被同事起了个“每桶4美元”的外号。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勃先生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惊奇,心里想:“竟有如此努力宣传自己公司声誉的职员。”他决心会见一下这名职员。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先生卸任后,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他全力以赴地一直坚持着,并把它做到了极致。尽管遭到了同事的嘲笑,他也没有放弃。在嘲笑他的那些同事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和能力在他之上,可是却是他被提拔为董事长。

很多人轻视小事,认为小事不值得做,因此为自己的工作留下了隐患。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一样,每天都在对一些小事全力以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成针。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

工作之中无小事

一个人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论工作大小都要全力以赴,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高效完成。

在演艺圈中,好多演员都是从饰演配角开始自己的演艺事业的,他们没有因为自己饰演的角色渺小而忽视对角色的扮演,哪怕是几分钟的配角角色,甚至是一晃而过的“跑龙套”角色,他们也是尽力将角色扮演好。因为他们知道,戏中的角色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只有将小角色扮演好了,才有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惧怕从小事做起。只有做好手边的工作,你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劳动成果。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无论工作多么简单或多么复杂,你的工作标准都要始终不变:细心、认真。不要以为是平凡的小事,就敷衍了事。你应该像做重要的事一样认真对待,细心、扎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唯有如此,你才能借助“平凡小事”的力量推进工作进度,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阿华和刘利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们本以为会受到重用,进入重要岗位。可是,他们却被安排了类似杂务工的工作,负责厕所卫生、补充办公用品等一些琐碎的日常小事。于是他们便开始私下埋怨。阿华开始厌倦这份工作,常常打电话和留意招聘信息,随时准备跳槽,工作则扔到一边,甚至常常缺勤;刘利虽然心里不痛快,却仍然安心工作、任劳任怨,把它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相信总有一天会赢得认可。他还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

工作五个月后,刘利终于被调到重要岗位,结束了单调而讨厌的工作,而阿华还没另外找到工作,就已经被辞退。

任何人踏上工作岗位后,都需要经历一个把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从一些简单的工作开始这种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学习。所以,面对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你要一丝不苟地扎扎实实做好,并不断积累经验。

你无论接到什么样的任务,对其中的各种细节千万不要产生轻视的心理。即使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小事,你也要把它看成一件重要的大事。这样,你才会真正重视它,并开动脑筋,发挥潜力做好它。要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你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别看它简单、不起眼,却对整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不好它,我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只有善于做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在工作中,我们要甘于做一些小事。通过做这些小事,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日后才能干更大的事情。细节决定成败,许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如果你不注意,极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

赵凯和周鹏同时应聘进了一家大型商贸公司,这家公司前途光明,待遇优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俩都很珍惜这份工作。但是,公司在招聘之前就告诉他们,试用期三个月后他们俩必然有一个会被淘汰出局。

赵凯和周鹏都咬着牙卖劲地工作,上班从来不迟到,下班后还要经常加班。在工作不是很忙时,他们还主动帮后勤人员打扫卫生,分发报纸……

老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经常去两个人的单身宿舍交流、沟通,这使他们受宠若惊。所以,两人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把各自的宿舍都整理得一尘不染,把专业书都摆在桌面上,以示上进。

三个月后,公司通知赵凯被聘为正式员工,周鹏只好带着许多遗憾离开了公司。过了半年,赵凯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和老板的关系也更加亲近了,就问老板当初为什么留下了他而不是周鹏。

老板说:“当时从你们中选拔一个还真难。因为你们工作上不分高低,所以我就常去你们宿舍串门,想了解你们更多的情况。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凡是你们不在的时候,周鹏的宿舍仍亮着灯,开着电脑,而你的宿舍则熄了灯,关了电脑,所以公司决定将你留下。”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有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往往关系到一件事情的成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一名员工,你必须真正了解“平凡”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平凡小事,并尽心尽力地认真做好它。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真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把细节做得更周到细致,注意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这样才能赢得老板的赏识,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当日事必须当日毕

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总要发现、培养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习惯,当日事必须当日毕,应该成为这种好习惯中的一种。一个不好的习惯,会让人跌进失败的漩涡;一个好的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引导人一步步走向成功。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服务人员之所以永远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就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当日事必须当日毕的好习惯。就像他所说,“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去做另一件,既没有耽误工作,还能更清晰、更专心地把面前的事情做好。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面对的工作密度,永远也不会像这个服务员那样吧?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总是感觉到工作太多,忙不过来呢?总有人每天风风火火,急急忙忙,还不断地出错误。这一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学会当日事必须当日毕。

对于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人们来说,多年来都已经养成了或好或坏的某种习惯,一旦想把那些坏的习惯消除掉,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瞬间化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