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
47971900000014

第14章 铁路交通篇(2)

英籍工程师金达偶然看到中国留美学生邝孙谋,要他出来和鲍尔对抗,邝孙谋推荐了詹天佑,他认为必须有一个十分懂技术的工程师才能胜任。

詹天佑进入铁路公司后不久,就看出金达和鲍尔之间的矛盾。他不愿留在天津,卷进纠纷,他和工人在工地一起工作,他在80天内指挥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1888年9月5日,唐山天津线全路通车。

李鸿章依靠汇丰银行借款,打算将唐津铁路延长,金达怕詹天佑出人头地,就自己带人测勘天津至通州的线路。詹天佑留在天津做室内工作,一面埋头研究,一面帮助青年人钻研技术。

1890年,清朝政府决定先修关内外线,詹天佑被调到工地工作,督修石门段的工程。他按着科学的测量来办事,发现蓝图有错误,立即指出来,要求设计人员修改。

工程进展到滦河大桥时,金达看滦河铁桥工程有油水可赚,就聘请英国人来包工,但工程上一再失败,后来德国工程师用空气打桩法也失败了,金达眼看交工期限将到,才授意找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让懂水性的人潜入滦河深处,用中国传统的方法,配合机器打桩,他虚心接受工人们的意见,吃住在工地上,终于顺利奠定了桥基,完成了滦河铁路全部工程。

这一成功,不仅使那些平素自命不凡的外国工程师感到惊奇,同时使詹天佑和他的助手们坚定了信心。这一年,他收到了英国土木工程研究会送来的荣誉会员证书。这说明中国已经有力量来做自己铁路上的工程师。

1903年,那拉氏要赴西陵祭祖。袁世凯献媚修筑一条由高碑店直达西陵的新易铁路,路长39千米,限6个月完工。詹天佑被指定为总工程师。这条路没借外资,没聘外国人,是中国人自力修筑的第一条路,而且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

后来袁世凯又提出拨用关内外铁路的余利兴建京张铁路的计划。1905年4月,清政府委派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总工。詹天佑一接到任务,就带学生和他的工程队来北京开始测线。

京张铁路的初勘,由詹天佑带领学生张鸿浩、徐士远从丰台京奉路柳村的10号桥测量起,经西直门向张家口。他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技术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

‘大概’、‘差不多’,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复测中,詹天佑又亲自率领工程人员,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制图。他为寻找一条好的线路,多方搜集资料,常常骑着毛驴在小路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岭,晚上还要伏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905年8月初,第一分段动工。外国工程师嘲笑说:“中国会修关沟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诞生呢。”詹天佑说:“我们会修铁路的工程师没有诞生倒不重要,我们有很多要学习工程的人,这些人互相帮助,互相依靠,就什么都可以做到。”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信心。一开始修建京张铁路,确实困难重重。这条铁路全长200多千米,“中隔高山峻岭……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

詹天佑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承担起负责建筑京张铁路的重任。他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勘测,最后为京张铁路选定了经过南口——居庸关——八达岭的路线。

1905年12月12日,开始从丰台车站铺轨,詹天佑在工程队人员的欢呼声中亲手在路轨上钉下第一颗道钉。

这一天,京张铁路工程队的工程列车中有一节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费很大力气才恢复,影响到部分列车的行驶。詹天佑想,不仅要有坚固的路基和标准化的轨距,还要使列车的车厢之间能紧紧地联在一起,这样爬高滑低才会安全。

京张铁路钉道工程开始以后,困难无数,首先是大量的材料在运输上的困难,既少机械又缺轻轨,一切都靠人力,人又没很好地组织起来。广安门外遇到白云观,绕路耗时费工,沿途的皇亲贵族墓地不让通过……京张铁路第一段工程完工后,紧接着就开始修南口至岔道城的第二段工程,这是最艰巨的一段工程,也是全部工程成败的关键。开凿隧道,要有丰富的经验、精密的测量,还要有开山机、抽水机和通风机等等机器设备。

八达岭、居庸关两个隧道开通后,又面临一个难题:如何使列车爬上关沟的最高峰——八达岭?如果沿山直上,坡度太大,行车也危险。

詹天佑设计成依着山腰作“人”字形的线路,车到这里,改用2—8—8—2大马力机车,先推列车前进,到交叉点再上拉,加上每节车厢之间改为自动挂钩,也就不易脱落,十几节车厢结合成一整体,缓慢爬上八达岭的岭巅。

京张铁路于1909年7月4日完成全线铺轨工程,到9月24日就全线通车。这条原计划需6年才能修完的铁路,只用4年时间就提前完工了,而且工程费用还结余28万余两银子。总计费用只有外国人承包商索价的1/5。而且工程质量之高,连参观了京张铁路的欧美工程师都称赞不已。

詹天佑于1919年4月24日与世长辞。1922年,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京绥铁路工人在京绥铁路的青龙桥车站上,为中国铁路最早的、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建立全身铜像,纪念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中的不朽功绩。

钢轨

你一定乘过火车。连成长龙的一节节车厢排列整齐,沿着挺直的钢轨飞快地驶向远方。可是你想过吗,为什么火车要在钢轨上行驶呢?

当你在平整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时,感到很轻快,然而一到凹凸不平的碎石路上,就感到费劲;当自行车轮胎里的气打得足的时候,骑起来感到轻快,轮胎里的气不足,骑起来就费劲。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都是滚动阻力的问题。平滑的马路和打足气的自行车轮胎,使滚动阻力减小,所以人骑在自行车上就感到比较轻快。因此,降低滚动阻力,是提高运输效率的一个关键。

最早的火车,是用木轮车在木材做的轨条上行驶的,滚动阻力还是很大。直到100多年前,蒸汽机车发明后,车轮和轨条都改用钢铁制造了,才大大地降低了滚动阻力。根据试验,一辆载重汽车,如果停在碎石路面上,需要15个人才能推动它前进;而同样重量的一辆火车停在平滑的钢轨上,只要2个人就能推着它前进了。显然,在钢轨上行驶,不仅使火车节约了大量能源,也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除此之外,由于火车的车身很笨重,如果火车轮子直接在石子路或水泥路上行驶,就会使路面产生下陷的现象,用了钢轨和枕木等,就能降低沉重的火车对地基的压强。而且,铁路的两条钢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叫做轨距,它跟同轴的两个有轮缘的火车轮的距离是相配合的。这样,通过车轮与钢轨的固定关系,火车就能顺着两条钢轨的方向行驶了,这也是火车要在钢轨上行驶的另一个原因。

气压式刹车

在100多年以前,火车在美国已成为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一年夏天,一列火车风驰电掣地从波士顿往纽约开去。这时,火车司机突然发现铁路前方的岔道上有一辆马车正在跨越铁路线,于是鸣响了汽笛……不料,那匹马受了惊吓,又蹦又跳的,一下子把马车掀翻在铁轨上……情况万分紧急。火车司机见状,急忙去拉车闸。可是,火车怎么也刹不住,巨大的惯性推着火车滚滚向前,只见“砰”的一声巨响,马车被撞翻了,车上的人被压死了……火车又向前冲了好长一段路才停下来,司机满头大汗地从火车头中跳下来,摇着头对围上来的乘客们解释说:“实在没办法,谁都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把闸拉死,制服这可怕的惯性!”说完,他擦了擦汗,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神色。

乘客们和看热闹的人都散开了,却深深地刺激了一个年轻人,他就是铁匠的儿子佐志·维什廷豪斯。

火车又启程了,随着火车撞击铁轨发出的轰隆声,维什廷豪斯陷入了沉思:“人既然能造出那么长、那么重、跑着那么快的火车,难道就没有办法使它很快停下来吗?”

回到家乡,维什廷豪斯开始设计火车刹闸。他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制了图,还用父亲的铁炉、锻打工具,试制着刹闸。但多种方案都失败了,巨大的火车产生的惯性,一般的力量无法制止。但他并没灰心,每次失败都激励他去探索和寻找新的办法和路子。

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瑞士在铁路施工中应用压缩空气开凿隧道,加快了施工进度……他心中顿时闪出了一道火花,“压缩空气的力量能开山劈岭,难道就不能用来制止火车前进吗?”

联想,使他找到了一把钥匙,他要用这把钥匙打开解决火车制动问题的心灵锁结。他虚心向有关专家求教,同时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又进行了新的实验。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制动的新型刹闸——世界上第一台压缩空气制动器。当时,他年仅22岁。现在气动闸已广泛地应用到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上。

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

把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火车的动力,这一愿望随着1765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蒸汽发动机而变为现实。这一发明在当时火车研制者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

蒸汽机的原理其实十分简单。炉子上的水壶里的水开了之后,水蒸气就会把壶盖顶起来。如果把水壶密封起来,所产生的压力就会更大,可以用来推动机器。其实蒸汽机车就像一个大水壶,是靠水蒸汽的力量来推动火车前进的。

一般的蒸汽机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半是个大水壶似的锅炉,用煤加热锅炉里的水,水变成蒸汽,推动传动机构,带动车轮使火车跑起来。机车的后一半是一辆装煤、水的车厢,称为煤水车。

1804年,英国人特里维西克设计了世界上最早行驶于轨道上的蒸汽机车。但这台蒸汽机车因屡次发生事故,又未能取得进一步改进,只好半途而废。世界上第一台能实用的蒸汽机车,是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于1814年设计、制造的,起初取名为“半统靴号”,之后又制造出了“旅行号”,并于1825年在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上正式运行,从而开创了铁路运输的新纪元。

蒸汽机车是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大发明,它开辟了近代运输的新纪元。当时英国人把工业所需的煤炭从利物浦运到曼彻斯特,用铁路运输的费用仅为用马车运输的1/5,可见蒸汽机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蒸汽机车的性能不断得到改善。1938年,美国的赫德森232型蒸汽机车拉着560吨重的列车,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93千米,最高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千米。

蒸汽机车虽取得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蒸汽机工作起来很浪费能源。在烧掉的煤产生的能量之中,只有7%用于推动车轮,93%的能量都没有利用。同时,蒸汽机车还要“喝”大量的水,每行走10千米就要消耗2000千克的水。这在缺煤、少水的地区就很不方便了。此外,机车冒出的黑烟会污染环境,蒸汽机车的操作也较复杂,劳动强度大,又是加煤,又是加水,还要注意锅炉的蒸汽压力,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与蒸汽机车相比,它们具有更好的性能,可以把运费进一步降低1/2。很多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用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取代了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都诞生于19世纪末,内燃机车的工作原理是:让柴油或煤气燃料在汽缸里燃烧,利用燃烧时产生的温度高和压力大的气体去推动活塞,带动车轮前进。而电力机车则利用电力,通过电动机使车轮转动起来。

与蒸汽机车相比,这两种机车先进多了。内燃机可把燃料的28%用于驱动车轮,这比蒸汽机只用上7%的燃料高出3倍。加足了油和少量水,一口气可以跑上一千多千米。虽然内燃机车本身的造价是相同马力的蒸汽机车的3倍,可运行费用仅是蒸汽机车的40%左右,而且铁路沿线的辅助设施较少,所以总的维修费用也较低。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几乎都采用柴油机车,并且大部分是由柴油机发动力驱动发电机,用产生的电力再驱动电动机使火车行驶。采用这种传动方式的机车,叫做电传动柴油机车。在英国,伦敦至爱丁堡之间行驶的电动机车德丁克号,牵引1500吨的列车时速可达160千米以上。世界上柴油机车的先锋是德国,早在1937年,飞行汉堡号就已达到时速187千米的高速。在日本,由于石油靠进口,柴油机车数量并不多。在我国,内燃机车已成为铁路运输的主力。

柴油机是由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他曾到美国推销他发明的柴油机,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一名叫兰普的技术人员,试用德国人的柴油机组装了一台电传动的内燃机车。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柴油机做动力的机车,是内燃机车电传动原理的第一次应用,是现代内燃机的鼻祖。内燃机车虽然有不少优点,但目前内燃机的单机功率还不如电力机车的电机功率大。如果铁路要翻山越岭,有些路段坡度较大,这时内燃机车就有些“力不从心”,要改用电力机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