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三)
47933800000037

第37章 送别

百年诗旅

从1917年《新青年》发表第一批新诗到今天,新诗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在“五四”文学革命倡导者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的最初的尝试和探索中,新诗,这个彻底反叛了古典诗歌的新生儿,逐渐打开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20世纪20年代初,以郭沫若为首的创造社诗人强调“情感”和“想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有力推动了现代诗的发展,也开创了新诗的浪漫主义风潮。到了20年代中期,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诗歌同样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他们对新诗的形式和美感提出的鲜明主张,也对新诗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一时期,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潮影响,中国象征派诗歌也随之兴起,出现了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40年代,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在纷乱的战争年代坚持着文学理想,留下了《十四行集》、《诗八章》这样的经典名篇。从象征派开始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明显地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但同时,在这些诗歌中,也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诗歌的元素,很多诗作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是新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另一个不可忽略的诗人是艾青,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民族、土地、太阳热烈而深沉的爱,《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许多诗歌打动着一代代的读者。

“文革”过后,诗坛上首先活跃起来的是被称为“归来的诗人”的群体,如艾青、牛汉、曾卓、穆旦、辛笛,等等;接着,“朦胧诗”以不可阻挡的气势震动了诗坛,出现了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一批年轻诗人,朦胧诗晦涩的风格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它真实地代表了新一代的诗歌追求。这之后,诗歌创作就进入了“众声喧哗”的时代,各种派别和主张纷繁复杂,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也更加趋向个人化,其中海子诗歌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其他诗人如欧阳江河、于坚、西川等,也有着许多风格鲜明的优秀作品。

不可否认,读现代诗比读小说和散文要困难得多,但我们应该尝试着去认识它、体味它,其实现代诗中不乏温暖、亲切、深邃之作,更重要的是,诗歌是一种语言最凝练也最丰富的形式,诗歌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语言的美感和韵味,所以,正如诗人陆忆敏所说——“教孩子们伟大的诗/教孩子们精辟的物语。”

送别

李叔同

作者信息:

李叔同,原名李文涛,字叔同,别号息霜,清光绪六年(1880)生于天津一官宦富商之家,1918年出家后称弘一法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在国际上也声誉甚高。1942年圆寂。

长亭长亭:古时设在交通大道上给人休息送别的地方,一般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外,

古道古道:又叫“驿道”,古代官方办的交通要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知交:知己,知心的朋友。半零落半零落:多半已散失。;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选自《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八月版)

延伸阅读:

艺术家李叔同采用外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词的《送别》,在内容情调上,体现了深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交织。这支歌曲后来作为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被广为传唱。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偷儿”的弟弟毕业时,第二次出现是在英子即将结束小学生活时。该插曲既配合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又与影片中人物的生死别离的场景交融一体,成为点化立意的“警句”,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编后小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寥寥数语就已勾人心魄。古朴之气扑面而来,给人凄迷之感。“晚风拂柳笛声残”,更加重羁旅行色的离愁别绪。“柳”同“留”谐音,折柳赠别是古代的风俗,蕴涵惜别之情,更何况层峦叠嶂处如血的夕阳,消失在远方残留下的一丝悠远的笛声?它不同于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苍凉萧瑟,又不同于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凄清,也不同于“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的缠绵悱恻,更不同于骆宾王的“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悲壮。李叔同的送别是亲朋之间绵绵不绝的离愁别绪,这首歌词用词典雅,清新易懂、意境悠远,再配上优美舒缓的曲调,已经被传唱了近一个世纪,而且还将被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