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美国未来文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前面三节,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学习的重要性。古人讲:“知行合一。”在树立起不断学习的概念后,我们还学要将其付诸行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哈佛大学,学生们在大阶梯教室上课,大家一起端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圆形阶梯上,不光听,还看教授们“表演”,在激情和愉快中尽情学习。哈佛的教学重实践,外聘教授比例很高。经济学课常请世界500强的CEO来讲,法学课请知名律师来讲案例,公共管理课会请前总统和大法官来讲课,有时还会请几个观点不同的专家在台上探讨辩论,学生一边听一边提问。上音乐课,学校会直接把波士顿交响乐团请来演奏,主讲教授像个编外指挥家,轮番指挥乐手们奏奏停停,时而展示单种乐器的声音,时而对比古今乐器的发展变化。戏剧文学课更多是在舞台上,不光是服装道具跨越古今,老师还会用发声怪异的莎翁时代古典英语和现代英语对比朗读,让学生们体验已经湮没丢失的平仄韵律和顿挫扬抑。哈佛大学教授们讲课时像研讨,甚至是论战。你不知不觉就想和老师一起征服别人,或是与他争锋相对。
在学校以外,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重要。
不上学了也需要学习
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说:“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法国学者卢梭也说:“一个好习惯胜过读书千百万。”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个体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那些在不同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名人的学习习惯大多体现在他们的读书方法中,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读书的。
罗斯福一生做了许多工作,立下了无数功绩,但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一直坚持阅读学习,从未放弃。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许多书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哪怕到了晚年,他对自己喜爱的图书,也是反复研读,精益求精。他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画上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多遍的圈记。
德国作家歌德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一边阅读,一边不迷信书本而是做出自己的思考。他常做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做批注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数学家,据统计,他一生写下了886本书和论文,在他去世之后,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伟大数学家高斯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他为什么能在数学的殿堂中获得如此丰硕的成果?这同他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学习离不开,他曾经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习,同时每天去图书室,过度地工作使他28岁时就右眼失明。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64岁的欧拉虽然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却全部化为灰烬。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在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去世,竟达17年之久。但只有勤奋是不够的,在学习方法上,他曾说过学习要“七分预习,三分复习”,这就说明学习不但要坚持不懈,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草草阅读,看过就算了,而是要先预习,再复习,反复思考反复琢磨,从中悟出适合自己的真谛。
同样是著名数学家的拉格朗日读书的方法也自有一套。当你拿到一本新书会怎么阅读呢?直接翻开第一页开始逐页阅读?先看目录再阅读?还是翻翻开头和结局再开始仔细看?拉格朗日的方法跟这些都不一样,他每次拿到一本书,在看完书名后便对着书静静思考,不翻开任何一页。他自己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想象如果是自己来写这样一个题目应该怎么写。等到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一致,他就不再读了。拉格朗日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色洛芬尼满腹经纶。有人向他请教治学经验,他说自己每本书都要读好几遍,每读一遍书就深入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这样读书多遍,就能最终达到“事事精核”的地步。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读书时,总是先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再根据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向自己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这本书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拿到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写?这样,边读边想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也十分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在年轻时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甚至曾经一字一句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一次撕下一页,记熟了就扔掉,随着书本渐渐变薄,他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呢?下面提供了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学习习惯建议
(1)随时随地学习
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工作中的感悟与收获记下来。休息时,不要流连于体育新闻或者淘宝网,多看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新闻。
(2)多看书,好看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不二法门。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多看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书籍,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当然,疲劳时也不妨看看小说和诗词。
(3)敢问多问
刚入职的年轻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领导只会下命令,具体细节完全不交代”,“同事太冷漠,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等等。这种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大家的工作任务都十分繁重,每个人可能都无暇他顾。这时候就尤其需要你敢问多问,对于工作上的困惑,只要你愿意问,大多数人还是能十分热情和耐心地告诉你的。只有呈现出一种主动学习的姿态,我们才能尽快掌握工作内容。
(4)空杯心态
大学期间有位学长和我说过:“大学生初出茅庐要有‘空杯心态’。”意思是说,从学校出来,不管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先倒掉,把自己当成一只空的杯子,这样才能装更多的东西。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填满自己。领导、同事、同行甚至客户,他们身上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化为我们本身的智慧。
(5)积极思考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正是思考体现了我们人类的特殊性。对于许多职场人士而言,他们放弃了思考,每天像机器一样工作着,回到家后立马倒头大睡。这样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让人们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也使得他们与成功渐行渐远。
我们应该保持思考的好习惯,规划自己的工作目标,不时地总结工作得失,琢磨工作方式,揣摩工作技巧。只有不断思考,我们才能不断提高。
(6)科学用脑
遵循大脑的客观规律,科学用脑,以达到效率最大化。科学家指出,大脑和身体有它们各自的节奏周期。一天中大脑思维最敏捷的时间有几段,如果你能在大脑功能最活跃的时候学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的,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科学家还指出,大脑如同肌肉。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大脑都是可以训练和加强的。毫无疑问,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不要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这只能使大脑老化的速度加快。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才能有突出表现。所以你一定要“没事找事”,不要让大脑老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