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宝藏寻踪[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47921400000008

第8章 在哥得兰岛考古

风景秀丽的瑞典古城维斯比在哥得兰岛上永远有着说不完的宝藏传说,作为古老的北欧商业重镇,这里曾经的繁荣与富足为所有财宝的真实性提供了可能。几个世纪过去了,那段悲惨的往事让所有的财宝都蒙上一层血腥的影子。

悲惨的战事

1361年7月22日,正值风光秀丽,环境幽雅的瑞典哥得兰岛汛期来临,一名海岸防潮警戒兵在弗勒耶尔港口附近巡视,突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船上隐隐可以看到丹麦的战旗。几个月前的2月13日,国王芒努斯·埃里克松刚刚下过命令,要居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没想到今天,街头巷尾原本当作儿戏的战事已经真的悄然而至。慌忙之中,他迅速敲响了警钟,并在烽火台放起狼烟,一条战争的讯号就这样迅速传遍了哥得兰岛。事实上,瑞典国王芒努斯·埃里克松的的顾虑并非无中生有,庸人自扰。哥得兰岛面临的危险并不是突然的,其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哥得兰岛本是瑞典王国的一个省,西北部的维斯比城是该省省会。早在公元前2000年,便有古老的居民在此休养生息,在那个尚属石器时代的岁月里,人们以捕猎海豹和打鱼为生,随后慢慢地同波罗的海东部的居民建立了商业往来,许多生产和生活物资通过贸易进行交换。大约从200年开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里成为俄罗斯与西欧之间商业航线的咽喉。瑞典王国于900年宣布这里归属本王国,哥得兰岛从此进入了一段相对自由的发展时期。

200多年后的1143年,不断向外扩张的德国人为了参与波罗的海的控制以便更加便捷地通过海路与外界贸易,开始派驻居民和军队进入这里,并兴建了有名的城市——吕贝克,实现了最初的目的。同时,鉴于此地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无可替代的商业重要性,德国将其商业协会汉萨同盟迁至这里,成为本国商业的控制中心。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汉萨同盟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在实质上控制了波罗的海航线的诸多方面,慢慢取代了维斯比城,成为势力最强的重镇。维斯比城政治地位虽有所下降,但是商业性质依然得到了部分传承,这里街道交叉纵横,物品丰富,人民生活富足,作为传统的波罗的海商业之都,来自法国的酒品、西班牙的米果、意大利的调料、锡兰的香料都可以在街上随处看到,甚至来自遥远的西非和印度的货品,也并不少见——哥得兰岛俨然成为整个波罗的海商业区域内最重要的货运中转中心,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水手、贸易官员纷纷在这里长期公干,这里凭借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甚至还颁布了自主独立的货币政策。此时的哥得兰岛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340年,临近的海上强国丹麦迎来了新的君主,国王瓦尔德马加冕,这就是著名的瓦尔德马四世,哥得兰岛平静而繁华的景象从此改变。虽然丹麦在欧洲的海上势力相对较强,但是在波罗的海地区,更多的优势被逐渐扩张的德国占据。1300年前后,具有极高政治地位的吕贝克城完全被德国人把持,这种局面让丹麦国王瓦尔德马感到很不舒服,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蚕食举动。

最开始瓦尔德马先从哥得兰岛北部归属瑞典王国的舍能省下手,经过一系列手段和阴谋的实施,几年之后,他将这一地带的土地收入囊中。

而对瓦尔德马来说,更具诱惑力的不仅仅是北部的土地,而是真正代表着富庶与财富的波罗的海的海上贸易,尤其是控制着这里航运的重地哥得兰岛,只要他将哥得兰岛占为己有,波罗的海商贸区域的话语权就会归他所有,这一区域丰富的货物和赋税将给他带来一笔长久而稳定的大额收益。波罗的海一旦被他统治,接下来他的势力就可以一直延伸到全部的瑞典南部港口,打破汉萨同盟在这一地区的商业控制权和政治地位也指日可待。

敏锐的瑞典国王早已看透了瓦尔德马的不轨意图,芒努斯·埃里克松通令:“一旦战争命令下达,岛上所有人必须全力投入战斗中保卫国家。”当时的哥得兰岛上,仅有约5 000名左右有战斗能力的男人,许多年来,繁荣的商业环境带来的安逸与富足,已经让人们远离战争的概念,命运的天平早已倾斜。

瓦尔德马的舰队已经靠岸,士兵迅速登陆,可怜的哥得兰岛居民虽然奋起抵抗,有的甚至拿起农具当作武器,但是结果非常明显,没有正规的训练,武器装备几乎为零,面对丹麦装备精良的重骑兵,训练有素富有经验的步兵,他们迅速溃败,连续几天,这些居民仿佛都是在用血肉之躯冲向敌人锋利的刀剑,丹麦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一次次胜利,开始了血腥的屠杀。仅在第一天战斗中,哥得兰岛的居民就有2 000名阵亡,最后老幼病残甚至女人都参加了战斗,但在丹麦的军队面前就是以卵击石。两天后,瓦尔德马率领部队完全攻下维斯比城,占领哥得兰岛。在这里,他约法三章,通告维斯比市民要想活命,必须拿出所有的金银财宝。在死亡面前,人们无法选择,几个小时后,三个装满了巨额财宝的大桶被贡献出来。从此,一个个关于宝岛财富的传闻迅速蔓延开来。

探宝闹剧

1361年8月28日,瓦尔德马率领满载财宝的舰队驶出哥得兰岛,但是他无福消受,在距离哥得兰岛不远的地方,除了瓦尔德马所在的舰船之外,其余运载珍宝的船只全部触礁遇难。根据《丹麦王国编年史》记载:“船队在行驶至与哥得兰西岸小城克隆法尔港口在同一纬度的区域,一个名叫利拉卡尔索岛的地方沉没。”1905年,维斯比城外施工的人们发现了一个填满骷髅的大土坑。哥得兰当地文物管理人员闻讯后前来,经过鉴别,这正是当年与瓦尔德马军队战斗的死者公共墓坑。经过发掘,人们发现了许多兵器、受伤破裂的头盖骨等等。1 185个不同形态的男女老幼的骸骨彼此交错,景象非常骇人。

1933年的探宝故事引发了一场轰动。一个名叫贡纳尔的人和另一个名叫古斯塔夫·霍尔的人神色匆匆地来到哥得兰岛,声称自己所在的美国霍尔·波罗的海寻宝公司被授权前来考察寻宝,目标是当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大军离开时沉没的满载财宝的船舰。实际上他们另有目的。通过大肆发放广告,他们宣称自己所在的公司当前探宝经费不足,从而号召当地人们向他们投资,将来探宝成功便能得到巨额回报,同时为了充分利用人们的兴趣,他们声称自己是经验丰富的深海潜水员。当地许多人深信不疑,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他们非法聚集了不少钱财,没等离开,哥得兰当局便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下令将他们逮捕,并公开了他们的诈骗行为,揭露了他们的身份——他们只不过是瑞典的普通兄弟俩,一个是无业游民,另一个是某地的钟楼守夜人。

1953年,一个大人物来到哥得兰岛。此人来自瑞典,身边带领了许多随从,其中包括一位让人敬佩不已的大学者,凭借他的学识和手中的高科技装备,能够找出隐藏在地底下的财宝的准确位置。这位大人物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园艺师,临行之前将自己宏大的园圃抵押给别人,从而让他取得了足够的探宝资金。另外他还请到了芬兰著名的“潜水男爵”前来助阵。这一切看上去都让人深信不疑,他信心满满,将会成功寻到宝藏。

事情迅速传开,人们将这群人形容得神乎其神,仿佛上天指派他们前来一样,这里的财宝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连哥得兰岛的记者都闻讯前来,对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专访,在当地报纸上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标题非常引人入胜:《蛙人和黄金探测器袭击黄金宝藏》。

在公众媒体的支持下,哥得兰岛沸腾了。人们感到了这群人的使命,也对他们寻宝充满了希望。很多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聚集到港口附近,希望能亲眼目睹这批神秘的大人物,特别是传说中手持高科技探测装置的矿物学家。

这群人似乎也非常享受这种非比寻常的待遇和关注,经常随便安排前来看热闹的人为他们做向导,在整个岛上四处勘察。看着他们在各个可能的地点开始探宝作业,被选做向导的人都会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在这次伟大的行动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一次次有模有样的勘测但是毫无结果以后,人们开始怀疑他们的身份。有人展开了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所谓的矿物学家,只是瑞典某地的一个农民,他手里握的高科技探测装置也只不过是个赝品,在海里身手不凡的“潜水男爵”只是一个普通的潜水员。哥得兰岛人们的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又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剧结束了,留给人们的只剩下茶余饭后的笑谈。

几个世纪过去了,哥得兰岛上高高的古城墙,弥老的城堡,苍暮的教堂,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风雨之中,好似向人诉说着那段充满血腥的财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