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宝藏寻踪[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47921400000028

第28章 日本金库赤城山

19世纪60年代,德川幕府的统治之路走向了尽头,西方国家前来与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内反声四起,自知穷途末路的德川幕府为了保存力量,将巨额的黄金贮存在赤城山某处。随着时代更迭,留下了一桩历史悬案。

埋金

在1866年1月14日,正值日本幕府统治进入尾声,国内暴乱此起彼伏。日本关东西北部群马县境内的赤城山附近突然出现了一批神秘的身影,30名武士,监督着将近100名劳工,将大批沉重的铁桶和成捆的重物搬运至此,安静地工作了将近一年之后方才完工。随后人们才知道,他们在这里所做的,就是将德川幕府准备用作军费的400万两黄金妥善地埋藏在这儿。随后所有参与这一工作的人,全部被神秘地灭口。

原来,在德川幕府统治的初期,日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来到日本浦贺港,第二年3月幕府被迫在神奈川同佩里举行谈判,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随后,英、俄、荷等国也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亲善条约”。随后美国驻日本总领事迫使幕府于1857年6月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年,英、法、俄、美也依样照搬。因此,从1859年7月起,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内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矛盾爆发,尤其严重的是,当时世界的金银兑换率为1∶15,而日本仅1∶3,国内黄金大量流入欧美。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幕府最高执政官井伊直弼提议开展埋藏黄金计划。

选址

赤城山被选为黄金储备的贮藏地点,井伊直弼考虑了几个方面的原因:赤城山所在的地区归德川幕府直辖统治,具有便于操控的优势;另外德川幕府许多高层决断事宜都在这里开展,这里的亲信众多,不易被外人察觉;赤城山地理位置隐蔽,周围高山起伏,再加上根川和片品川两河环绕,一旦战事发生易守难攻,非常安全。1860年3月,正当井伊直弼筹备完毕秘密藏金计划,安排下属实施的时候,倒幕力量派出武士杀手,将其刺死在江户樱田门外。接替井伊直弼继续执行藏金计划的,是他的两个下属,小粟上野介和林大学头。

后人根据埋金计划参与者所著《上野国埋藏理由略述书》中的资料得知,当时从江户运出约360万两黄金,加上其他的金制品,总共藏储量达400万两之巨。而后来小粟上野介在遗言中说,自己曾从中私自运出了24万两。

两个人将此事妥善处理后不久,1868年7月,德川幕府被倒幕派推翻,江户时代结束,新政府改江户为东京,明治政府上台,赤城山藏金也就再也没了线索。

寻踪

100多年来,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怀着相同的目的来到赤城山,四处打探这笔数量巨大的黄金。在前来探宝的所有人当中,最有名的当属水野智义一家三代人了。水野智义的义父中岛藏人临终前曾告诉他赤城山的藏宝地点的有关线索,水野智义闻讯后便变卖家产开始寻宝,1890年5月,他从一口水井附近地底挖出了一尊德川家康纯金雕像,然后又在一座寺庙的地基下挖出了指示藏宝地点的三枚铜板,最后他发现了一只巨型人造龟。但是没等找到真正的宝藏,他便去世了。

他的儿子水野爱三郎接替父亲的工作,但他仅仅在人造龟的头下发现一个空空的岩洞。接下来,水野爱三郎的儿子水野智子展开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所有有关赤城山黄金的传说,甚至不惜与合作人利用特异功能来寻宝,可毫无所获。这三代人在赤城山发掘的坑道长度达到22千米,这其间花费的精力和劳力无法估量,但寻宝之梦依旧前景黯淡。

后来有人利用高科技探测设备在坑道里发现了重金属感应,但是经过风雨侵蚀,此地的地质环境已经非常容易塌陷,探宝活动就此中止。赤城山的黄金依然没有露出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