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宝藏寻踪[图说天下.探索发现]
47921400000024

第24章 印度古钱币之谜

在印度境内出土了很多数额庞大的古罗马钱币窖藏,考古学者和历史学家曾一度对这些钱币的真正来源和作用很迷惑,但经过多年研究,一个古老的商业黄金时代逐渐展示在人们眼前,古罗马帝国和远在东方的印度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要从2 000多年前开始说起。

奇怪的出土文物

1775年,在印度出土了一大批古罗马钱币。面对这些数量庞大的窖藏古币,当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钱币是某个印度富商的积蓄,在面对意外事件时,将钱币埋藏地下,2 000年后才重见天日。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古罗马钱币并不是用于市面流通的,因为在当时的印度,人们还完全没有货币发行的概念,贸易直接使用的是金锭或者银锭。人们发现,这些古钱币铸造于2 000年前,而每一批窑藏钱币,都是按照一定的重量标准称量过的,钱币上印的戳记代表的是一定质量的金子或银子。当时的罗马人到达遥远东方的印度,无非是要经营东方奢侈品回国贸易,以期获得巨额利润。

当需要进行大宗货物买卖时,作为买方的罗马人便使用标记过的一整批钱币作为交易货款,因为罗马钱币质量恒定,无论币面铸造的帝王头像是否相同,但钱币重量完全一样,其金或银含量也保持不变,因此作用相当于一定质量的金锭,大大提高了罗马人的商誉。同时作为卖出方的印度人使用起来也特别方便。

贸易的产物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结果,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曾经一度远征到印度北部地区,促进了地中海与印度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商业往来从无到有,发展迅速,随着陆路上帕提亚帝国兴起,欧洲与亚洲的内陆交通受到影响,地中海和印度之间的陆路贸易出现危机,慢慢地海上贸易开始成为替代方式。

公元前1世纪,希腊商人希帕洛斯在一次旅途中发现,从印度回到地中海的时间要比从地中海前往印度的时间节省很多。经过一番研究,他终于明白,每年的西南季风来往印度次大陆,将会给帆船带来航行便利。于是经过仔细核实,一份详尽的航海风向资料出炉了,众多商人纷纷采纳了希帕洛斯的建议,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就此拉开序幕。

当时的罗马帝国商业贸易分布较广,权高位重的罗马贵族公民享受着帝国繁荣带来的富足生活,希望能享受到来自亚欧非各地的奢侈品。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商人们应需而动,从北方输入皮毛,从非洲运来象牙和黄金,从印度则主要引入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各种奇异特产。

在地中海各地

繁忙的商人之中,以亚历山大港为活动中心的希腊人最为活跃,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批发商。

一边他们在地中海海岸守着在此地集散转运的东方的货船,成为当时业务规模最大的代理商,另一边他们远航印度,从今天的斯里兰卡等地区,采购大量珍珠和宝石,并向印度商人提供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物品。

当时印度尚没有发行通用形式的货币,这些来自遥远罗马的商人,他们对那些印制着各种图案的小型钱币没有多大兴趣。因此,采用批量汇集,按照固定的质量来衡量款项的大小则显得尤为重要。接受到钱币之后,为了避免这些零碎的金属硬币再次拆开使用,印度人在钱币帝王头像上留下一道刻痕作为同一批钱币的标记。在交易之余,他们也充分欣赏钱币上的精美图案,并参照图案用赤陶仿制,穿孔后作为首饰佩戴,甚至有的人还将其表面直接镀金,作为饰品。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持续时间的增长,罗马当局发现本国的钱币大量外流,特别是流向印度等东方国家。而印度当地人的货币使用习惯则注定了这些钱币将会有来无回。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当局开始严格限制钱币出口,再加上帝国暴君尼禄不顾众人反对,强制降低罗马钱币的金银成色,这一系列原因造成印度人开始抵触与罗马人交易,尤其是不再接受来自罗马的钱币。此时罗马商人只好利用商品进行等价互换。就这样,一个新的交易时代来临了。一直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危机四伏,商业衰退,帝国同印度的贸易交往开始停滞。罗马钱币彻底退出了印度贸易市场。

如今,随着在印度地区出土的钱窖越来越多,这些古罗马钱币逐渐成为人们的收藏品,透过这些钱币,人们仿佛依旧可以看到那个古老的辉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