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47921200000042

第42章 鸡鸣狗盗

孟尝君一生清高好节,却在生死关头使出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最后落得个让人耻笑的“鸡鸣狗盗”之词,也算是一种悲哀。但无论如何,孟尝君都是一位才思敏捷,心怀天下的能士。在一个混乱的年代,能站稳立场、把握原则已经是不易之事,更别说能不计报酬收揽食客。在某种程度上,孟尝君对齐国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当政君王。

田文此人

田文一名,远不如其另一个称号来得有名。田文出身贵族,他的父亲田婴是齐国君王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田婴没有君王之命,倒也安于现状,而且恪守己责,一心一意为齐国效力。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田婴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曾跟田忌、孙膑在马陵道完胜魏国,也曾出使韩、魏,使其归附于齐国。由于田婴劳苦功高,齐宣王特地任命他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早在公元前323年,田婴便受封于薛邑,成为封地之君。

要说田文出身名贵,这是事实,但要说田文由于身份问题从小受尽磨难,也是事实。田文的母亲是田婴的一个小妾,而且他出生的日子实在不吉利——五月初五。这个日期在齐国的迷信思想里意味着克父克母,长大成人后身高会高过门户。

于是,田文刚刚诞生,田婴就命令妾室将他扔掉,千万不能养大。田婴自然不会在乎这一儿半女,因为他有四十多个儿子,但对田文的母亲来说,多一个儿子就多一分安定,而且骨肉至亲怎舍得抛弃。于是,她背着田婴,偷偷将田文抚养成人。

就在田文长大成人后,母亲千方百计将他带到田婴的面前相认。不难想象田婴的惊讶程度,惊讶之后就是恼怒,他质问妾室当初为何没有扔掉田文。田文母亲沉默不语,倒是田文首先打破了尴尬。这位年轻人面无惧色,开始对着从未谋面的父亲侃侃而谈。他说命运都是上天赐予的,又不是门户赐予的,如果一定要说跟门户有关,那加高门户就可以了,哪有人会长到那么高。再接下来的这一段话,不仅让田婴语塞,也彻底改变了田文的一生。

“您是齐国的宰相,大权在握,侍奉了三代君王,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齐国的领土却没有变广,倒是您自己的储蓄日渐增多。我常听人说,将门出将军,相门出宰相,可是您现在门中连个贤士都没有。您纵容自己的妻妾糟蹋绫罗绸缎,可那些有识之士连粗衣麻布都穿不起;您的仆人们每顿还能吃些剩鱼剩肉,可贤士们只能吃糠咽菜。这种局势下,您还只顾着为自己积累财富,完全忘记齐国正在失去它在诸侯国中的优势。”

这一席话说罢,田婴目瞪口呆,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田文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地。从此之后,田婴一改对田文置之不理的态度,将他带在左右,处理家中来往之事。很快,田文的美名就传遍了各个诸侯国。田婴去世之后,田文顺理成章成为其父封地的继承人,封侯加爵,并获得了后来叱咤战国历史的称号——孟尝君。

门客三千能者一人

孟尝君继承父业之后,离开薛邑到齐国都城做了宰相。在此期间他广招门徒,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地位卑贱,只要有才能就能归入其门下。很快,孟尝君门下便有食客三千。

有一日,一位衣着粗陋的宾客找到孟尝君,表示自己太贫穷想投靠孟尝君。孟尝君不假思索将其留了下来。岂料,此人自从留下后便不断埋怨孟尝君吝啬,吃的饭食里没有鱼,出门没有车。孟尝君听到后,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一一满足了此人的要求。但没过多久,此人又开始抱怨,口口声声称自己在孟尝君门下得不到养活家里的钱财,还不如离开。孟尝君多番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此人家中有一老母无钱赡养,于是便命人给其母送了些钱财,解决了此人的后顾之忧。

一年之后,由于食客众多,经济拮据,孟尝君不得不派人到薛邑追讨从前放出的债务。但是派出的人都没能把本息完全收回,可让孟尝君懊恼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食客三千却无人能办成此事。就在他焦急之时,有人毛遂自荐,说他可以完成这项任务。此人名叫冯谖,年长而稳重,便是当年那位抱怨孟尝君吝啬的食客。

冯谖早有报答孟尝君之心,这个机会正好让他得偿所愿。

得到孟尝君的许可后,冯谖到了薛邑开始追讨债务,虽然不顺利,但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一共追到十万钱的利息。然而冯谖并没有将这笔钱送回,而是用其购置了大量的美酒、肥牛,大摆宴席来招待所有欠债者。

在宴席上,冯谖拿着借据逐一核对,有钱还的人就给他定下还款日期,没钱还的则当众烧毁他的借据。冯谖此举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借据一旦烧毁,债款便永无归还之日。眼看着所有人目瞪口呆,冯谖说道:“孟尝君当初放贷,是为了给无力生产的人提供资金,而如今收债,是因为家中经济拮据不够给门客提供衣食住行。他希望生活富裕的人能在指定的日期内还款,而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烧毁借据不再追究。有了这样的封邑领主,谁还能不感恩戴德,对他忠心耿耿呢。”

冯谖话毕,在场所有人都行跪拜大礼,以表示对孟尝君的感谢。远在千里之外的孟尝君听说冯谖烧了借据,不由怒从心起,立即召回冯谖。冯谖倒是不着急,耐心给孟尝君讲解个中缘由:“能还款的您稍加催促终会还,但是贫穷的即使天天催促都不能还款,等到利息积攒到他们无法负担的时候,他们必会逃跑。这样一来,上头会认为您视财如命逼迫百姓,下头则会背叛您逃到其他地方。反之,反正贫穷的还不起债务,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免了他们的债务,这样您在民间便有了仁爱好善的美名,何乐不为。”

孟尝君听后转怒为喜,可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十分悲哀,门客三千,关键时刻能为己所用的才冯谖一人。不过历史证明,冯谖一人便给了孟尝君无限生机。

鸡鸣狗盗

冯谖一个机警的举措,成功帮助孟尝君在朝野和民间树立起更加光辉的形象。而此时,有无数诸侯国充当起猎头的角色,竭尽所能要把孟尝君拉进自己国家的政治圈内。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受命前往秦国,却被秦昭王强行留下当了宰相。

不过宰相生活过了没多久,孟尝君便被秦昭王罢职囚禁了起来。这个结果孟尝君不是没有想到,异国之官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怀疑。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秦昭王竟然对他起了杀意。情急之下,孟尝君派近臣去向秦昭王的宠妾求助,但那宠妾却让孟尝君拿他那件白色狐皮裘来交换。

白色狐皮裘是孟尝君送给秦昭王的礼物,价值连城,独一无二,哪有第二件可以送给秦王宠妾。正当孟尝君一筹莫展之际,随行门客献上一计。该门客善于披狗皮偷盗,扮相逼真,加上夜深光暗让人难辨真伪,他只需偷出皮裘即可。当天晚上,门客披上狗皮潜入秦宫的仓库,偷出了白色狐皮裘,将其送给了秦王宠妾。宠妾得到想要之物欣喜若狂,便答应孟尝君的要求,向昭王吹起了枕边风。

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孟尝君重获自由,并在被释放的当天连夜逃出咸阳城。到了函谷关,天还没亮,按照当地的律例,只有鸡叫之后才能开关放人。孟尝君哪里还能等到鸡叫时分,他后边就是秦昭王因反悔而派出的追兵。眼见事态紧急,孟尝君只好从随从中找出一人学鸡叫。这一叫足以以假乱真,附近的鸡也都跟着叫了起来。

关门打开了,孟尝君一行人急急向关外狂奔,最终安全回到了齐国。

后人都用“鸡鸣狗盗”一词来形容见不得人的鬼祟行为,这种解释恐怕也是孟尝君所没想到的,他一生注重自己的声誉,却留给后人一个鸡鸣狗盗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