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集子的“后记”中,作家告诉我们:“我能有这本集子问世,得益于生活。”又说,“我忠于生活,尊重生活,感谢生活。”作家的这些话的确是我们打开这本集子的钥匙。作品的题材就是作家身边的生活,从农村到城市,从基层到机关,生动地表达了生活在其中的众多的小人物的追求与挣扎,欢乐和忧愁,而把这些缤纷多彩的生活贯穿在—起的是作家对生活的挚爱。《月牙弯弯》、《绿色的田野》、《多余的介绍》中,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使我们从影视中“三角恋”、“婚外恋”的喧嚣中感到一种解脱,似乎有一股挟带着泥土清香的春风朝我们吹来——人间还有如此美妙的纯真的爱情!在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中,作家总是着力要开掘出人物内心深处蕴藏着的美。比如《妞妞借米》中的黑蛋娘,《那夜·那灯·那女人》中的地主女人。一个胸襟开阔,不计前嫌;一个不怕迫害,真心助人。即如在涉及铜臭味污染较重的城市题材中,作家也善于发现富于亮色的人物,和人物中富有亮色的一面。如在《新县长和老上司》中的陶明,《刘正县》中的刘怀德。当然,爱与恨是一对孪生姐妹,作家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一面,也曾毫不吝啬地予以讽刺和鞭挞。如《笑》嘲弄了那个弄虚作假的时代,《鹅卵石》讽刺了那种八面玲珑的处世哲学。而对《赖四偷婚》中的赖四,作家一方面歌颂了他的爱情和奋斗,另一方面又批判了腐化与堕落,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既倾注了爱,又倾注了恨。
在艺术表现方面。我们注意到作家在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即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在几篇相关爱情的篇章中,我们都会产生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感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作家把要描写的人物放在诗情画意之中,以他朴实的纯客观的叙述把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意象之中。值得指出的是作家使用的语言极富艺术魅力,这种以宛西农民口头语为基调的通俗而生动的文字,不仅浓化了作品的泥土气息,而且通过对话与描述,在展现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样是“笑”,在不同的人物和相关环境内有着不同的反响,或浅浅一笑,或含蓄一笑,或开怀大笑,或奸诈地笑,我们都能从作家精选的如“吃吃”、“格格”、“哈哈”、“嘿嘿”等象声口语中感受到、体会到,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棱角分明地站立起来。说不出什么原因,读天岑的短篇,特别是涉及农村生活的文字,常常会使我联想到孙犁的《荷花淀》,也许是他们在使用的语言和追求的艺术风格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点吧?
(《阿克苏新闻周刊》2006年7月16日第10版)
讴歌真善美的乐章
——评李天岑的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
刘正义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委副书记李天岑的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由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的小说集收入了作者的近三十篇作品,是作者多年来小说创作的集中展示。这部小说集表现了作者创作的一贯风格,朴实、平易,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人性闪光的东西,用简练的笔墨展示和歌颂人间的真善美,谱写了一部部讴歌真善美的乐章。
《那夜·那灯·那女人》是作者新近创作的一篇力作,这部三千多字的作品只写了两个人物,其中那位农村妇女的形象,尤其让人难忘。在人的心灵被扭曲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农村妇女的美德得到了体现和张扬。
《找不回的感觉》这部短篇小说不久前在《西湖》杂志的重要位置发表。它叙述的是回忆和美好被岁月和生活改变、磨蚀、破碎的故事,其对人物的刻画,让人心惊。赵香兰的市侩、文一峰的正直和良知未被泯灭,都是令人信服的,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粉碎的玉镯》的艺术价值,在于这篇六七千字的小说展示了一个小公务员的悲哀及其微妙复杂的灵魂。这篇小说和《刘正县》、《四单元三楼的两户人家》以及他前期创作的《鹅卵石》、《蔡科长派车记》等几篇写官场的小说,把笔触伸向更为复杂的现实社会人生之中,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思时代给人们心灵造成的重创。在这方面,尤其耐人寻味的是《苇塘边,有那么一条狗》和《笑》。前者截取现实生活的一个横断面,通过对一条莫须有的花狗在三个人之间所引起的一串故事的叙述,揭示了当代人与人之间的炎凉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对人性有相当深入的揭露与批判;后者当年在《奔流》杂志上发表时就曾引起过读者的关注。著名作家乔典运说,读了这篇《笑》,他真想大哭一场,还有什么比使人民不会笑了更残酷更无情?但事情还没有完,这种令人心酸的笑还在继续。作者新近创作,已收入本集的《黑大叔笑了》仍在延续着这种尴尬、无奈、苦涩的笑声。作者在黑大叔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深沉的同情,并糅入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浓郁的时代色彩。
《白妞妞借米》、《月牙弯弯》、《绿色的田野》、《秋娃》等,作品基调积极向上,洋溢着生活和青春气息。当然其中也有讽刺和抨击,如《白妞妞借米》。但这些讽刺与抨击只是作者为弘扬真善美的主题而采取的一种反衬艺术手法,是一种含泪的鞭挞,其作品的主调仍然是昂扬向上的。
《赖四偷婚》是作者这本集子中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以说书人赖四的婚姻史为线索,向读者描绘了一幅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的社会风情画。上部写赖四当年以说鼓儿词为生,从山西勾引回一个山乡姑娘桂儿的偷婚故事,下部写发迹后的大款赖四同一女记者韦娜的偷情过程。全篇结构紧凑,不枝不蔓,场景转换自然洒脱,尤其是下部更是写得精彩纷呈,如行云流水,意到笔随。
作者在《赖四偷婚》中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更值得探讨。几位文友在谈论李天岑的作品时,常常提到他的小说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含泪的笑”,以及独特的简约的语言风格。
首先,在《赖四偷婚》中,作者成功地运用漫画的创作技巧,通过夸张与变形的手法,用简练、明快的线条勾勒人物,让读者发笑,让人深思,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乍一看,这种创作似乎有点荒诞,仔细一推敲,就会有一种滑稽、忍俊不禁的感觉,使得人物更加可信。比如,当赖四作为顺江市“十佳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他在用顺口溜讲述自己的创业史时,调侃了几句道白,他说,那时候,我要是死了,老婆不会哭,孩子不会哭,银行行长会哭,因为那些钱都是贷银行的!寥寥数笔,一个栩栩如生的滑稽角色就跃然纸上,如同漫画中走出来的人物,充满幽默地、玩世不恭地站在读者面前。
其次,这部小说的对话语言好读,耐读,质朴,简洁而又意味隽永。比如,在上部里,赖四说完书后和桂儿攀谈时,桂儿问道:“那你咋还不结婚哩?”心怀叵测的赖四回答道:“响应国家号召,晚婚呗!”后来桂儿又问:“噫,张哥的眼光挺高的,你啥标准啊?”赖四用挑逗的目光看着桂儿说:“就像你这样的!”简短的几句对话,就把一个小无赖式的光棍汉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三,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极有分寸地做到了有粗有细,运用了大笔勾勒与精雕细刻相结合的手法。比如,在由上部转入下部时,时空演变比较大,作者非常有气度地用大笔勾勒,下部一开头,作者就写道:“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世界变了。赖四也变了。”这寥寥数语,就使我们的主人公赖四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场景,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登上了一个崭新的人生舞台。这中间,省略了许多笔墨,又使人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但是在赖四和韦娜关系发生突变的圣诞之夜,作者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抒写,从他们相约吃饭、喝酒,到跳舞、对诗、猜谜的狂欢,都写得纤毫毕现,的确做到了粗中有细,粗细得当,浑然一体,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把作品写得干净利落,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我以为,赖四这个人物鲜活、独特、真实、可信,而且复杂,是可以进入新时期的文学画廊的,他绝对不同于当年王大墩这样的万元户。王大墩们富了之后能够拿一点钱回报社会,当然赖四们也会有回报社会的举动,但他们做得最多的是享受生活,挥霍生活。这种不同时代的成功者的心态或称文学典型有待进一步探讨。
李天岑的小说似陈年老酒,读时虽无刺激性,明明白白,晓畅通达,雅淡纯正,引人一口气读到底,但有后劲,氤氲流香,耐人寻味。他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说,如果没有生活,就不会有这些作品,我忠于生活,尊重生活。的确,我们都要感谢生活。读李天岑的小说,能够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他自己在这部集子的后记中写道,生活中的那些人物总活跃在我心里,不把他们写出来,他们就如一只小兔似的在我心里踢腾,撞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赖四这个人物就足足折腾了我六七年,只有打开心灵的门窗让他们跃然纸上方能安生。
诚哉斯言。生活之树常青。生活之水常流。
也许,李天岑的小说在当代文坛上表现得不那么“先锋”,也不那么“现代”,但是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保持一颗热爱真善美的心灵,只要文学这条大河滔滔地流着,只要我们的活水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党的生活》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