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47913500000025

第25章 殷奇:“奇迹”的“奇”

最初写殷奇的名字时,我老爱自以为是地写成“殷琦”,后来才知道人家是“奇迹”的“奇”。

李青青是殷奇的好朋友,为写这篇文章我采访了她。她给我说了一件殷奇的趣事:“有一天在食堂,殷奇很神秘地告诉我:‘我改名字了——殷奇迹!我要创造奇迹!’其实她是想改变没有男朋友的现状。这就是殷奇,永远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可是永远会想办法的人。”

殷奇是在开玩笑,可也不完全是“玩笑”,因为后来她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然不仅仅是找到了男朋友,还有转化了“后进生”,带出了令人称赞的优秀班集体。

我到武侯实验中学当校长不久,在一次班主任会上,一位年轻女教师说着说着班上的事儿就哭了。这是我作为校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部下流泪。她一边流泪一边说着事情的原委。原来,她班上几个调皮学生集体出走了。她哭主要不是因为伤心,也不是因为觉得学生难管,而是因为深深的自责,她认为是自己工作没做好,才使班上出了这么大一个娄子。

她就是殷奇,当时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现在殷奇已经工作七年了,在我校算得上是一个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了。但她那次流泪,我至今印象深刻。因为从她的泪痕中,我读到了“真诚”,也读到了“责任”。

那次她班上的孩子出走,说起来也和她的不成熟有关。这还得从她刚参加工作谈起。刚刚走出校门的她,面对一群孩子,还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时,殷奇的第一想法是如何镇住他们,第二就是一定要把教学成绩搞上去。第一点做好了就能管住学生,而第二点做好了就能够说服家长。为此殷奇花费了不少精力,也达到了预定目标。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家长会,因为单科成绩名列第一,消除了家长对她的质疑。因为她一直很严肃,学生也很畏惧她,的确被“管住”了。

但严肃的外表和严格的常规要求,只能让学生表面上行为规矩,并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他们表面上的行为规矩也未必能够持久。

进入初二的一天,几个男生在食堂吃饭时违纪,殷奇便狠狠批评了他们,而且特意罚他们在食堂门口站成一排。几个男生表面上按殷奇的要求罚了站,但下午第一节课便来了个集体逃课。殷奇感到很是突然,她让班上的同学去找他们,同学回来说:“他们觉得今天很没面子,所以不回来上课了。”因此也就有了我前面写到的殷奇流泪。

直到第二天,几个男生才回到学校。殷奇第一次感到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是严肃和强硬,关键是要走进他们的心。她把这几个男生请到办公室,先给他们分析了当时那样的情形,谁看到了都会生气,让学生理解自己;然后承认当时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并郑重地向他们道歉,也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

最后殷奇真诚地让他们谈了心目中的殷老师是什么样的。结果孩子们说,殷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一个很严肃、很凶的老师,平时在他们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下课一样严肃,让他们不敢靠近。这次谈心实现了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出走归来的孩子们说出了心里话,让殷奇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她满以为自己年纪轻轻可以和学生近距离相处,没想到自己的严肃却让学生不敢靠近。于是,她从那一刻起试着改变自己。

班里有一个名叫宁晓枚的女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有时还参与高年级学生的打架事件。如果是过去,殷奇肯定会对她采取“高压政策”,但殷奇现在首先是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她发现这孩子虽然时不时参与打架,但从不欺负班上的同学,相反,如果班上有同学被欺负她会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殷奇由此看到了她的善良之处,于是,试着与她接近,找她聊天谈心,慢慢引导她。后来她有了进步,殷奇不但及时鼓励,还创造条件让性格泼辣的她担任体育委员,让她在为同学服务的同时,体会自信与尊严。果然,宁晓枚工作积极,特别是在运动会期间,带头参加比赛为班争光,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当然,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决不会那么简单,会有反复。后来宁晓枚又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她的妈妈几乎都想放弃了,但殷奇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并鼓励晓枚妈妈不能放弃:“如果你现在放弃她,以后你会更痛苦。不管怎样,我们都得试试。”殷奇和晓枚妈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让晓枚妈妈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自己,以便及时掌握这孩子的动态。殷奇信奉“亲其师必信其道”的古训,尽量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而建立信任,依然从心心相印开始。殷奇通过谈心本和宁晓枚平等交流,既给孩子说老师对她的印象、对她的期望,也听取孩子的心里话。渐渐地,孩子真切地感到了殷老师的真诚,不知不觉和老师建立了一种亲切、平等的朋友关系。这就为殷奇进一步转化这孩子奠定了非常有利的情感基础。接下来,殷奇不但自己继续耐心地和孩子交流,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孩子,而且还发动同学们帮助她,找了语数外比较好的班委来帮助她学习,让她感受到同学们的温暖。一个学期下来,宁晓枚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开始对自己有信心了。殷奇欣慰,晓枚妈妈高兴,同学们也很有成就感。慢慢地,这孩子不但改正了以前的不良习气,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啊!在转化宁晓枚的过程中,殷奇对学生的认识更全面了,对教育的思考更深入了——她也在成长。

几年后,殷奇又接了一个新班。现在的殷奇显然从容多了。她开始确信这样的教育理念: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而一个班主任的言行有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在这之前,殷奇看到一些学生学得很辛苦,甚至厌学,她就想:什么时候才能让学生喜欢来学校、来教室、来上课呢?面对自己刚接手的初一新生,殷奇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自己的班级,喜欢学习。这后来也成为殷奇和孩子们共同的信念: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开学初的军训,殷奇一开始就细心观察,捕捉各种教育机会引导孩子。第一天站军姿的时候,一个女生突然晕倒在地。或许是彼此还不熟悉,站在她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个主动去扶她,殷奇将她扶起来坐到旁边的长椅上休息。回到教室后,殷奇就这件事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有一个同学晕倒了,却没有一个同学对她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集体就是如此冷漠吗?经过讨论,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校训,更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接下来一周的军训,殷奇每天都要阅读孩子们交上来的谈心本,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灵。当她读到某个孩子表扬哪个同学,或表达对班集体热爱的文字时,就特别高兴,并及时在班上表扬有关同学。这一举动不但鼓励了被表扬的同学,还让所有孩子都感到了班级的可爱,进而增强集体自豪感。有同学在谈心本里写道:每天回去就盼望能够早点儿到学校,因为“咱们班”温馨而充满简单的快乐。一个刚刚组建的班级,就从这里开始向“优秀”进发了。

在这个班,殷奇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确立这样的观念:女生要自强,男生要绅士;每个同学都要胸襟宽广,有责任感,而这些观念都是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每次外出活动乘车,男生上车后会主动把座位留给女生,自己坐过道的小凳子,或是挤着坐。班级的幸福也就从这点点滴滴中洋溢出来了。

这样的点点滴滴,殷奇老师一说起来便滔滔不绝。一个班有了凝聚力,孩子们便不需要老师就可以发动或组织一些活动,就会有许多温馨的故事发生。运动会上,会有同学主动帮运动员准备药品,会有同学主动承担负责给哪个项目的同学加油助威。一张运动会的照片让殷奇每看一遍都会感动一次——两个女同学蹲在地上,其中一个在系鞋带,另一个蹲在她旁边,嘴里在说着什么。这是严敏在给短跑的李诗秋同学鼓励加油,让她千万别紧张。这就是温馨。正是许多这样的温馨细节,让孩子们每天都喜欢上学,喜欢走进班级。

这个班,是殷奇完整带完的第一个班。三年来,有过挫折,有过失败,但整个集体无一人离家出走,也没有一例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她陪伴着孩子们顺利度过了青春期的叛逆。每一个人都有故事,都有收获。集体生活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班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快乐,孩子们每天都盼着去学校。毕业的那天,曾经在班上读完初一,后来转学回重庆的林浩,赶回来参加了只生活了一年的班集体的毕业典礼。

今年5月,殷奇结婚,二十多个已经毕业的学生费力地找到了婚礼现场,带来很大一束百合花,上面写着:我们永远记得你。然后,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和殷老师拥抱。孩子们和殷老师开玩笑:“我们班最老的女人终于嫁出去了!”殷奇说:“你们的到来,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殷奇用“平淡而幸福”来概括这个班的特点。是的,“平淡而幸福”,但这就是奇迹,殷奇的“奇”。

殷奇说:“做班主任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一届学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2011年11月,学校安排殷奇中途接手一个“后进班级”。其实,当时殷奇遇到了一些个人困难,但她依然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并胸有成竹地开始创造新的奇迹。从检查手指甲是否剪了开始,殷奇对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常规细节提出了严密的要求,然后又是课堂纪律的整顿,还有大量细致而耐心的思想引导,更有一个又一个“后进生”的转化……限于篇幅,我无法一一细写,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殷奇的教育故事又多了起来。

201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