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47913500000002

第2章 包虹靖:和孩子一起编织新教育故事

我无意夸大“新教育实验”的作用,但新教育实验点燃了无数普通老师的梦想与激情,让他们重新看待自己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变得精彩,且充满故事。这是发生在我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事实。

比如我今天要讲的包虹靖老师,她只是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一位普通的年轻教师,但因为新教育,她以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每一堂课,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并和孩子们一起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

像往常每一个普通的早晨一样,包虹靖又挤上了公交车,车内又挤又闷,这是最难熬的时候。如果是以前,她会玩手机看信息,或者戴上耳机听音乐,可自从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每天这个时段便成了包虹靖规划、思考甚至憧憬的时刻:今天的晨诵孩子们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今天的读书活动又有哪些孩子上来展示?昨天那个犯错误的孩子今天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又该找哪个孩子谈心了?昨天的那个教育案例有没有值得提炼反思的地方?

“新教育实验让我每一个早晨都有所憧憬,因而每天都充满了激情。”包虹靖这样说。

“三国故事分享会”的班会活动正在举行,一个又一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唐浩凌也走上了讲台。尽管同学们礼节性的掌声响了起来,但大家还是有些担心,连包老师在台下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唐浩凌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平时他的头和手总是会无法控制地抖动,成绩也不太好。

然而,唐浩凌这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站在台上,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将《空城计》的故事流畅地讲了出来。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表达着大家的惊讶和敬佩。

“其实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穿越三国’,让我和孩子们有了很多惊喜的发现。”事后,包老师在博客里记录了这次活动。

所谓“穿越三国”,是包老师开发的一门新教育阅读课程。有的老师也许会不解:四年级的孩子能读懂《三国演义》吗?的确,《三国演义》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深奥”了些,但关键是怎么读。包老师以孩子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带着他们走进《三国演义》,并以读《三国演义》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了解三国知识,领略三国文化,走访三国遗迹,熟悉三国人物,学习三国成语,品读三国诗歌,表演三国剧目……阅读《三国演义》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亲子共读、集体品读、专家导读、观看视频、观看电视剧重点章节等。包老师还在班上举行过三次“三国”诗歌诵读比赛、一次“三国”歇后语比赛、一次“三国”知识竞赛、七次观看“三国”录像资料活动、多次办“三国”小报比赛……

三国时期离今天毕竟太遥远,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但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四川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上的得天独厚,使包老师能够以各种形式引导孩子们走近甚至走进“三国”。孩子们的老家大多和三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于是包老师按孩子们的老家分组,让孩子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去收集资料,或者寻找蜀国的老地名,或者寻找三国遗址,或者听老一辈的人讲三国故事,或者去了解老家与三国有关的事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在班内汇报、互相交流。包老师还联系了武侯祠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到学校来给孩子们做讲座、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感到三国人物和故事,原来并不遥远。

“走进三国城”主题班会活动也特别受孩子们喜欢。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进行准备和排练,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包老师还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家长们积极性很高,也忙得不亦乐乎,从网上买来了面具和道具,甚至还有家长到街上去联系租服装的事。在正式表演的那一天,孩子们有表演舞台剧的,有讲故事的,有主持的,有准备道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这正是包老师的目的。她认为,读《三国演义》不应仅是某些“尖子生”的事情,而应该是全体孩子共同的事情。她希望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其成绩如何,都能在穿越“三国”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家长们不仅充分肯定了“穿越三国”活动,还积极参与到系列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穿越“三国”。周欣梅的妈妈说,为了让孩子能更多地了解三国的故事,她为孩子买来了电脑,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杨一的爸爸说,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到周末,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带孩子到购书中心去阅读有关三国的书;谢世伟的爸爸说,孩子平时在家不爱读书,比较贪玩,为了让孩子了解三国,他们周末都会陪孩子一起看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并给孩子做一些讲解。

包老师在博客里写道:“一年多过去了,我和孩子们的精神已经不知不觉和书中的人物紧密相连。我们穿越了‘三国’,‘三国’也穿越了我们。”

上午第三节课,包老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简单而郑重地举行“班级日记”开启仪式。她为孩子们介绍了“班级日记”的形式、内容、评语以及流动规则……她说:“今天对于我们四(4)班来说,是个大日子。现在,我们要推选出一名同学来完成我们‘班级日记’的开篇之作。同学们,选谁呢?”

下面有好多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我!”“我!”……

面对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请求和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包老师犯难了:选谁呢?

这时,有孩子在下面小声说:“包老师,今天是晓凡的生日!”

晓凡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比较贪玩,平时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感。开学时他主动请缨担任班级清洁委员。可是,两个星期下来,他的工作并不到位,既没有及时组织清洁小组进行扫除,又不能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所以四(4)班时常在学校的卫生评比上丢分。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结果晓凡被撤职了。从那以后,包老师明显感到晓凡成天灰溜溜的,脸上写满了自卑。所以,包老师经常在想用什么方式唤起晓凡的信心。

听到这句话,包老师把目光投向了晓凡,希望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再一次主动请缨。全班孩子的目光也都投向了晓凡。

晓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举手站起来:“包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写今天的‘班级日记’,因为今天对我很有意义。”

“好,第一篇日记就让你来写!今天是你的生日,包老师没准备什么礼物送给你,就把今天写‘班级日记’开篇之作的机会送给你吧。老师相信,这比任何礼物都有意义!”包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孩子纷纷鼓掌为晓凡表示祝贺。

晓凡非常激动。他中午特意打电话叫妈妈送个大蛋糕来,他想和大家一起庆祝生日,也想祝贺“班级日记”的启动。

下午,晓凡的妈妈果真为班上带来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包老师非常感动,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孩子,两周前还因为贪玩、工作不负责,而被大家撤销了清洁委员的职务,然而今天竟能如此真诚地邀请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生日蛋糕。那天,大家诚挚地为晓凡唱了生日歌。

第二天,晓凡恭恭敬敬地捧着日记本站在讲台上,大声为大家朗读了他的“杰作”。接着,这本日记便在全班传阅开来。很多同学还在第二页写下了自己的评论——

“晓凡,希望你长大了一岁,能更加懂事、更加能干!”(佳佳)

“晓凡,你的日记写得真棒!我要向你学习!”(陈浩)

……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晓凡的鼓励。

接下来的日子,晓凡做任何事都更积极、更认真了,还经常跑到办公室问老师有没有事情交给他做。班会上,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晓凡最近成了班上的“热心肠”。后来,晓凡的妈妈还打电话告诉包老师,说孩子最近更加开朗了,每天早上都催妈妈早点送他到学校。晓凡的这些变化让包老师惊喜,也使她感到欣慰,她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弃晓凡,用信任、鼓励和爱给了他机会,让他有了现在的转变。

我是在包老师的博客中读到这个故事的。我特别感动,也充满敬佩。感动于包老师的爱心,敬佩她的教育智慧。一次首写班级开篇日记的机会,便重新唤醒了一个已被撤职的孩子的自信。特别值得赞赏的是,这个机会并不是包老师个人给孩子的,而是集体给他的。包老师巧妙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了集体舆论,“全班孩子的目光也都投向了晓凡”,这时晓凡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老师的信任,还有集体的信任。而且,包老师同时还通过信任的目光启发鼓励晓凡自己争取这个机会,“把目光投向了晓凡,希望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再一次主动请缨”。因此,晓凡写下的不仅是班级的第一篇日记,更是自己新的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成功的曙光。信任有时候就这么奇妙。

马月,一个长着水汪汪大眼睛的小姑娘,她长长的头发每天都由妈妈扎出各种好看的辫子。刚进小学一年级时,马月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总是喜欢仰着头向包老师讲述她那些好玩的事儿。

然而,二年级一开学,包老师就发现马月原来最为骄傲的长头发经常是乱糟糟的,看得出几天都没有梳理过了。马月脸上的笑容也少了,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一次,包老师给马月梳头,马月哭着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走了……爸爸也要走了……”原来,马月的爸爸妈妈离婚了,马月跟着爸爸生活,但爸爸没念过书,又忙于四处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管她。马月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眼看着一朵美丽的花,就此渐渐凋落,包老师格外心疼。尽管她不停地鼓励马月,在学习上给她以帮助,但马月并没有多大改变。

转机出现在包老师接触新教育之后。通过学习新教育理念和参观新教育实验学校,包老师明白了在学校里不仅只有教材的存在,孩子的尊严以及“幸福完整的生活”并不仅仅源于分数,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都可以给孩子的心灵注入幸福的阳光。包老师联想到马月,不禁为自己过去思维的狭隘而后悔——为什么只在分数上“提升”孩子呢?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当务之急,是拓展她的视野、充实她的心灵,让她感到快乐。想到这些,包老师一下子觉得整个思维都活跃了起来,觉得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

包老师问自己:“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她又自己回答自己:“读书!对!就是读书!我要和孩子们‘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于是,她开始精心为孩子们挑选经典的儿童读物:《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大林和小林》《麻雀不唱》《土土的故事》《鼹鼠的月亮河》《蟋蟀也吃兴奋剂》《蓝鲸的眼睛》《小巴掌童话》《管家琪幽默童话》……并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马月的改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当第一批图书整齐地摆放到班级书架上后,大家纷纷抢着借阅。一天放学的路上,包老师看见马月怀里揣着一本书——《电话里的童话》,就问她:“你喜欢这本书吗?”她点点头,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以前看过的。”包老师很吃惊:“哦?在哪儿看的?”她自豪地说:“以前在我姐姐那儿看的!”包老师说:“你真棒,包老师还没看过这本书呢!”

在包老师的鼓励下,马月迷上了阅读,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为了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包老师每周还组织两次读书交流活动。刚开始孩子们都怕讲不好,不好意思上台,只有几个尖子生经常上台交流读书心得。几周后,其他孩子们也开始跃跃欲试,争着上台交流。马月也很想参加进来,但她很自卑,不好意思上台交流。为了能让马月重新拾起自信,包老师决心拉她一把。

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后,包老师有意问马月:“你觉得今天交流的同学讲得怎么样?”马月说:“这本书我也读过。”包老师顺势说:“原来你也读过呀!那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个部分?”马月就向包老师讲起了她最喜欢的内容。听完后,包老师激动地说:“真可惜啊,今天你没上台交流!要是你把这些告诉大家,大家不知道要有多羡慕你呢!”

没过几天,马月拿着一本书来到办公室找包老师,鼓起勇气说:“包老师,我最近看了这本书,想参加这周五的读书交流活动,我……我可以报名吗?”看着她手上的《海底两万里》,包老师高兴极了,说:“好啊!你一定会讲得很好的!”

后来,马月参加读书交流获得了成功,赢得了掌声。包老师深深感叹新教育对孩子的改变——因为阅读,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是“永无出头之日”的。而现在,在新教育的天空下,他们又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

马月的妈妈曾给包老师发信息:“真的非常感谢您!有时候她给我打电话,说老师爱她,同学也爱和她玩了,还说老师经常表扬她。我听出来她很高兴。谢谢您给了她有时连我这个母亲都给不了她的关爱,谢谢!”

王玉霞,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也曾经让包老师头疼不已。她学习成绩不好,自理能力也很差,总是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为了帮她提高成绩,包老师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里进行单独辅导。可她呢,无论包老师如何苦口婆心、煞费苦心,都无动于衷。王玉霞已经彻底失去了自信,甚至被同学欺负了,她都没有告诉老师的勇气,更不要说举手发言了。

正当包老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新教育实验让她产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推进“儿童阶梯阅读”过程中,她精心挑选了上百本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孩子们以读、写、绘的方式真正走进作品。

在共读《舒克贝塔航空公司》时,包老师还引导孩子们自己画连环画。第二天,孩子们纷纷把画作交给她。孩子们都画得不错,包老师从中挑选了三幅最好的,准备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一下。在挑选时,她根本没有注意绘画者是谁,而一心只想着挑选最出色的。

当这三幅画作一亮相,教室里“哇”声一片,大家对这三幅画作赞叹不已,于是纷纷追问绘画者究竟是谁。直到这时,包老师才开始查看绘画者姓名。这一看,让她大吃一惊——其中最好的一张画作的作者竟然是王玉霞!

当包老师说出“王玉霞”这个名字时,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王玉霞也不再像原来那样羞愧地低着头,而是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可以想象,她是多么喜欢自己的画作啊!

从那以后,包老师发现,每一次的读、写、绘作业,王玉霞都能出色地完成。她的一幅幅“作品”和她原来的作业简直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包老师非常惊喜,也很想知道她是怎么完成这些作业的,便去问王玉霞的好朋友龙桃。包老师这才知道:王玉霞每天放学和龙桃一同回家,先完成作业,然后两人一起共读书籍,读完后一起商量如何设计版面,最后画出来。

“王玉霞也是一个人才啊!天哪!我差点儿埋没了她!”包老师想。

接下来的日子,王玉霞的“作品”一次又一次脱颖而出,她被老师表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同学们看待她的眼光也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和她玩耍,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看着王玉霞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包老师异常兴奋,她为这个孩子能重新获得童年的快乐而高兴,也为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课程能改变这个孩子而欣慰。

看着王玉霞一天天快乐地学习,包老师不断地鼓励她,希望将她在读、写、绘方面的成就感转化为她学习的动因。包老师还特别为她设计了专门的作业——每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先通过自己的预习办一张预习小报,学完这个单元后再办一张复习小报。王玉霞欣然接受了这份特别的作业,并且每一次都认认真真地完成。有几次课间,包老师看见其他孩子都在玩耍,而王玉霞却坐在位子上看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她为了将预习小报办好,专门让妈妈买来参考书,一边看书,一边在课文里勾画,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感动。大概办到第五单元时,王玉霞的字比原来写得好看多了,工整干净,美观大方。

王玉霞变了,她更加自信了:以前说话连头都不敢抬的她,现在积极主动参加值周班长的竞选;曾经连举手都不敢的她,现在主动要求参加人才选拔大赛;她还要求参加区上组织的一次绘画比赛,当天她在心情日记上这样写道:“包老师鼓励我,说我应该走出学校见见世面。这次比赛,班上只有两个名额,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

期中考试,王玉霞破天荒考到了80多分。得知这个成绩时,她轻松地笑了,好像如释重负一般。大概是曾经的学习生活给了她太大的压力,不及格的分数经常在她的噩梦中出现,如今,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能够轻松地面对学习,所以,她才能笑得那样轻松、那样美丽。

教育其实没那么“深奥”。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甚至还可以更加朴素地说:教育,就是守着孩子过日子。

守,就是守望,在“守望”中体现出教育者的爱心、责任与智慧。这里的“守望”,也意味着一种“编织”: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和孩子一起编织故事——把纯洁、理想、善良、美好、情趣……点点滴滴地编织进去。

包虹靖老师,就是这样幸福的守望者和智慧的编织者。

2013年2月1日